
有句話是這么說的——
在北方,你看不出誰沒錢;在南方,你看不出誰有錢。
這句話放在深圳更是如此。深圳有錢人很多,但真的很難辨認。
有個深圳網(wǎng)友就分享了自己在地鐵上的一次見聞:兩個衣著打扮普通的40歲男女在地鐵上談論工作,女方在說服男方投資他們公司,最后男方說,那我投500萬吧。女方坦言沒必要,第一次投10萬美金就行,后續(xù)看回報……
這個對話讓這位深圳網(wǎng)友震驚到了,深圳有錢人真是深藏不露啊,地鐵上都能碰到隨便就能投資10萬(美金)、500萬的大佬。
雖然這個帖子的評論有人提出質(zhì)疑,認為有錢人不會坐地鐵,也有人認為這可能是做金融投行的打工人罷了。
但其實,在深圳待久你就會發(fā)現(xiàn),深圳有錢人的日常,真的很樸實,樸實得令人嫉妒。
以下來自大家的敘述,一個個深圳有錢人的形象已經(jīng)水靈靈地具象化了。

“不要小看科技園的任何一個背包男”
深圳早年就流傳,不要小看任何一個從科技園上地鐵的背包男,因為他有可能是某軟件的創(chuàng)始人。
這話一點都不假。畢竟,深圳人的穿著可以很精致,也可以很“土”。
在深圳,穿西裝的,不一定是老板,大概率是中介、銷售,總之多半是牛馬。



穿得越普通的,反而越有實力。比如人字拖,可能才是隱藏的大boss。


很多人出門的穿著就主打一個舒適,特別是老板,熱衷基本款。

有的人深諳“財不外露”的道理,穿得比路人還路人,實則是“大隱隱于市”的大款。


特別是在售樓處,“以貌取人”的鄙視鏈是不存在的。穿著樸素,全款拿下房子的現(xiàn)象不足為奇。


而在出行上,并不是有錢就必須開豪車,坐地鐵公交的大有人在。


吃飯上,資產(chǎn)過億并不影響人家吃飯打包或在路邊嗦十塊錢的粉。



財富自由也依然保有不鋪張,不浪費的優(yōu)良品質(zhì),有時甚至“節(jié)制”得過分……


就算再有錢,也要工作
都說深圳的有錢人多,每170個深圳人當中,就有1個千萬富豪。
但無論是創(chuàng)一代還是深二代,這座城市里的有錢人并沒有多大興趣拼身價。拼能力,才是深圳的風格。
如果你主動問身邊的有錢人做什么生意,得到的回答通常是“小生意而已,混口飯吃”。
然而你可能不知道,那些和你一起喊窮,每天一起領膨脹券拼外賣的同事,上班開的是邁巴赫,下班回的是豪宅。



再有錢,也不能阻擋他們想繼續(xù)搞錢,因為在熱衷拼搏的城市,不上班真的很無聊……也沒有人會安心躺平。



再者,深圳人本身對“有錢人”的理解門檻也很高。百萬,從來就不是深圳人的上限。
比如,年薪百萬的,也自稱只是牛馬。


買得起千萬豪宅也不認為自己有錢,1500w的房子還只是剛需。

好像在深圳,“有錢”反而成了一件“見不得人”的事,大家不想承認,也不敢承認。因為你永遠不知道,真正的有錢人到底多有錢。
最會搞錢,最不會炫富
深圳,從不缺有錢人,更不缺白手起家的傳奇。
與其說這里的有錢人過于謙遜,不如說,是這座城市的低調(diào)、務實基因,潛移默化地影響了每一個深圳人。
在深圳,沒人在乎你衣服上的logo,奶茶袋和洞洞鞋就是街頭“時尚”。不需要追求多精致,只追求舒適得體。


深圳人也不喜歡夸夸其談,相比用外在條件去標榜自己,更注重的是自我價值的實現(xiàn)。


不浮夸、不虛榮,不圖關注度。
一直以來,深圳人更像是一種價值觀的產(chǎn)物,大家不靠物質(zhì)彰顯身份,能力才是這座城市的共識。
這里擁有無差別的平等,也有隨時是隨地做自己的包容氛圍。
而所謂的“樸實”,更多也是一種專注搞錢尚無暇享受的忙碌。所以你會發(fā)現(xiàn),在這座熱衷搞錢的城市,反而最不會炫富。
我是小圳子
半吹半黑的深圳控
與你在深圳打怪升級的小圳青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