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收官金融數據出臺了。

先來看貨幣方面的數據,截至2024年12月末:

廣義貨幣(M2)余額313.53萬億元,同比增長7.3%;

狹義貨幣(M1)余額67.1萬億元,同比下降1.4%;

流通中貨幣(M0)余額12.82萬億元,同比增長13%;

人民幣貸款余額255.68萬億元,全年人民幣貸款增加18.09萬億元。其中,住戶貸款增加2.72萬億元,企(事)業(yè)單位貸款增加14.33萬億元;非銀行業(yè)金融機構增加2855億元;

外幣貸款余額5422億美元,同比下降17.4%,全年外幣貸款減少1142億美元;

國家外匯儲備余額為3.2萬億美元,12月末人民幣匯率為1美元兌7.1884元人民幣。

再來看社融方面的存量和增量數據。

2024年末社會融資規(guī)模存量為408.34萬億元,同比增長8%。其中,對實體經濟發(fā)放的人民幣貸款余額為252.53萬億元,同比增長7.2%;對實體經濟發(fā)放的外幣貸款折人民幣余額為1.29萬億元,同比下降22.3%;委托貸款余額11.21萬億元,同比下降0.5%;信托貸款余額4.3萬億元,同比增長10.2%;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余額2.15萬億元,同比下降13.3%;企業(yè)債券余額為32.3萬億元,同比增長3.8%;政府債券余額81.09萬億元,同比增長16.2%;非金融企業(yè)境內股票余額11.72萬億元,同比增長2.5%。

2024年全年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累計為32.26萬億元,比上年少3.32萬億元。其中,對實體經濟發(fā)放的人民幣貸款增加17.05萬億元,同比少增5.17萬億元;對實體經濟發(fā)放的外幣貸款折合人民幣減少3916億元,同比多減1710億元;委托貸款減少577億元,同比多減776億元;信托貸款增加3976億元,同比多增2400億元;未貼現的銀行承兌匯票減少3295億元,同比多減1513億元;企業(yè)債券凈融資1.91萬億元,同比多2839億元;政府債券凈融資11.3萬億元,同比多1.69萬億元;非金融企業(yè)境內股票融資2900億元,同比少5031億元。

上面這一大堆金融數據里,與大家最關心的房地產和股市關系最大的,一個是M1和M2,另一個則是融資規(guī)模增量數據中的人民幣貸款數據。

先說說M1與股市的關系。

當前的M1統(tǒng)計數據(從2025年起,將啟用新規(guī)則來統(tǒng)計M1,居民活期存款將被納入M1),只是統(tǒng)計企業(yè)活期存款數據,而企業(yè)活期存款額度,則代表著企業(yè)對于生產活動的信心,如果打算擴大生產、采購,那存款數據肯定是增長的——那么,反過來,如果存款額度在下降(也就是增速為負),那意味著企業(yè)還是在收縮生產與采購,也就意味著整體上企業(yè)生產活動的萎縮,也意味著經濟并沒有復蘇。

正因如此,所以M1增速,常常與股市表現出較高的相關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2月份,狹義貨幣(M1)同比下降1.4%,也就是說,與去年12月份相比,企業(yè)的活期存款不僅沒增加,反而還減少了1.4%,這說明,企業(yè)的生產與采購活動,還是沒有恢復到去年12月的水平。

這肯定不是什么好消息。

但是,如果對比前幾個月的數據,這其實就是好消息了——因為,8/9月的M1同比增速,分別是-7.3%、-7.4%,現在已經恢復到了-1.4%,你說算不算好消息?

M1增速觸底并且現在接近0,那至少說明,經濟復蘇有希望了啊,企業(yè)有望開始再次擴大生產和采購了?。?/p>

再來看社會融資規(guī)模增量中的貸款相關的數據。

宏觀上看,社會可以分為政府部門、居民部門、非金融企業(yè)部門和金融部門這四大部門,但經濟發(fā)展、財富創(chuàng)造的真正動力和源泉,只能是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yè)部門(很顯然,政府部門和金融部門都是管財富分配和資金供應的),所以,只有這兩個部門的融資情況,才能代表整個經濟的溫度。

在中國這種以間接融資為主的國家(貸款是間接融資、發(fā)行債券、股票是直接融資),居民部門和非金融企業(yè)部門最核心的融資方式就是貸款——其中,居民部門中長期貸款,基本就是全國居民房貸的代名詞。

所以,觀察這兩個部門的貸款情況的變動,就能對整個中國經濟的溫度加以了解。

我把社融增量中這個分部門的每個月的新增貸款,都給折算到12個月中來,這樣就能看出來,過去的一年時間,每一種類型的貸款都有什么樣的年度變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顯然,從2023年年中到2024年9月,折算年度新增貸款額,從最大頭的“非金融公司及其他部門中長期貸款”到最少的“居民短期貸款”(一般指消費貸和信用卡貸款),全部都在持續(xù)下降,這意味著,中國經濟中創(chuàng)造財富的源頭——居民部門和企業(yè)部門,其實都在盡量少增加貸款,都在去杠桿的進程當中……

不過,2024年9月份以來,數據發(fā)生了些許的變化,居民短期、企業(yè)短期、居民中長期的貸款,都出現了觸底的跡象,但企業(yè)新增中長期貸款,還在一路向下……

這里需要說一下,不管居民部門還是企業(yè)部門,只有在債務杠桿相對較低的情況下,它們才有新增貸款的需求和能力,但一旦其債務纏身,新增貸款的能力就會熄火——過去的2年正是這樣的情況。

理論上說,企業(yè)不僅可以通過貸款來融資,還可以通過發(fā)行債券和股票來融資——不過,根據央媽所公布的數據,2024年一年這兩個數據也很慘淡——企業(yè)通過股票融資(也就是IPO+增發(fā))總共只有2900億元,發(fā)行債券融資只有1.91萬億元……

當社會上兩大部門都在“去杠桿”的時候,過去2年,整體而言,企業(yè)和居民部門的日子都不太好過,這是完全可以想象的。

想想看,一個普通人不得不還債的時候,是什么狀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值得一提的,就是居民部門新增中長期貸款自2024年9月份以來,出現了連續(xù)3個月的增加,這就是很多炒房客所期望的“房價觸底”,會不會如他們期望的那樣呢?

這個問題更進一步的探討嘛,可以參考文章:

一二線城市,房價新一輪下跌在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