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時間我打了一次車去單位,路程有20多公里,可最后只花了16元。要知道,以前哪怕是拼車,這一趟也得20多元。我家里有輛燃油車,如果開它走這段路的話,至少得消耗2升油,按照現(xiàn)在的油價來算,油費也得16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當前就業(yè)形勢頗為復雜的狀況下,不少人覺得開網約車是最后的就業(yè)出路。然而,要是你正在為找工作的事情發(fā)愁,那我勸你寧愿選擇去送外賣,也千萬不要踏入網約車這個行業(yè)。下面,我就給大家詳細講講這其中的原因,當然這里不特指鄭州,而是我生活在鄭州,感受更深刻些。

先說下市場飽和,收入微薄的問題。

根據鄭州市交通運輸局 2024 年 8 月發(fā)布的消息,2024 年 5 月,鄭州市網約車單車日均訂單量約 13 單,收入約 200 元,客單均價 15.5 元??鄢廛嚭统潆娰M用,一個月滿打滿算也就賺3000元上下。鄭州作為中原地區(qū)重要的中心城市,人口眾多,發(fā)展勢頭也較為強勁,但網約車司機的收入狀況卻不盡如人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開頭我也講了,鄭州并不是孤例,與周邊一些城市的數據對比也能發(fā)現(xiàn)相似趨勢。例如,臨近的西安市,在近期統(tǒng)計中,單車日均訂單量8單左右,日均營收156元左右??梢?,這般收入僅夠勉強維持個人生計。

更糟糕的是,這種狀況還在持續(xù)惡化。相關部門雖未發(fā)布直接預警,但從行業(yè)數據變化趨勢來看,實際情況不容樂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約車行業(yè)的興衰與城市整體經濟活躍度息息相關。

一旦就業(yè)率下滑、公司間業(yè)務往來減少、城市娛樂消費低迷,網約車訂單必將遭受重創(chuàng)。畢竟打車人群主要是上班族、商務出行者以及外出娛樂消費人群。經濟不景氣時,上班族可能因失業(yè)或降薪而放棄打車,選擇公共交通;商務出行減少,娛樂消費受抑制,打車需求自然大幅縮水,因為打車并非生活剛需。

拿鄭州來說,我所知道的一些大型企業(yè),業(yè)務收縮的時候,員工出差頻次也會降低,商務出行的打車需求當然也就會減少。同時,普通市民因經濟壓力,在日常出行中也會更多地選擇地鐵、公交等公共交通方式,導致網約車訂單量下降。

過去我們認為消費是逐層降級的。就像以往乘坐專車的人群,會逐漸轉向選擇出租車,而原本乘坐出租車的人,則會轉而乘坐地鐵。但如今,在收入前景不明朗的大環(huán)境下,情況發(fā)生了變化。人們不再遵循那種漸進式的消費降級模式,而是直接越過中間層級,選擇乘坐地鐵,甚至不少人選擇騎電動車出行。

深陷“溫室”,難以轉型。

我開篇講了,哪怕送外賣也好過開網約車呢?網約車行業(yè)存在一種“溫室效應”,它在低門檻工作中,體面度和舒適度較高。

與送外賣相比,網約車司機不用風吹日曬,穿著相對體面,且開車被視為技術活。很多網約車司機,尤其是開了多年的中年司機,即便收入不高,也不愿轉行送外賣。即便外賣員平均月收入能達到五六千,比網約車司機高,他們也不為所動。

你有沒有留意到這樣一種現(xiàn)象?當一些老板生意難以為繼時,不少人會選擇轉行開網約車,但很少有人會去送外賣。畢竟,相對而言,開網約車還能在一定程度上維持住那份所謂的 “體面”。

另外,不少新入行者,從事網約車會選擇買車入“坑”,這涉及成本投入,使得他們更難輕易轉行。此外,網約車工作不用像銷售類低門檻行業(yè)那樣向上社交、看他人臉色,只要服務正常,顧客通常不會有意見。

而且在汽車這個私密封閉空間里,司機具有心理優(yōu)勢,有一種對周遭事物的掌控感。

比如,司機坐在駕駛座上,手中握著方向盤,就如同掌握著整個空間的 “指揮棒”。他可以隨心所欲地調節(jié)車內的溫度,無論是炎炎夏日的涼爽,還是寒冬臘月的溫暖,只需輕輕調節(jié)空調按鈕便能實現(xiàn)。車內播放的音樂也完全由司機決定,從激昂的搖滾到舒緩的古典,每一個音符都隨著他的心意流淌。

這種在私密封閉空間內對諸多事物的主導權,讓司機內心油然而生一種強烈的掌控感與心理上的優(yōu)勢。這進一步讓司機不愿輕易離開這個行業(yè)。但這也導致網約車從業(yè)者被困其中,難以轉型。

最后還有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沖擊。

最后還有無人駕駛技術帶來的沖擊。無人駕駛技術正逐步成為現(xiàn)實,這對網約車行業(yè)無疑是巨大的潛在威脅,現(xiàn)在看還不明顯,就像溫水煮青蛙。

蘿卜快跑后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蘿卜快跑為例,其無人駕駛模式展現(xiàn)出了傳統(tǒng)網約車司機難以企及的優(yōu)勢。在蘿卜快跑的運營體系中,依托先進的無人駕駛技術,一個工作人員便可同時監(jiān)控與管理三輛車的運行狀況。想象一下,這意味著什么?這相當于一個人能夠同時 “駕駛” 三輛車,為乘客提供出行服務。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與完善,未來一個人所能夠掌控的車輛數量很可能進一步攀升,甚至突破十輛。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傳統(tǒng)網約車司機,即便擁有最充沛的精力和最堅韌的耐力,同一時間也最多只能駕駛一輛車。這不僅僅是數量上的差距,更是運營效率和成本控制上的巨大鴻溝。

無人駕駛技術正逐步成為現(xiàn)實,這對網約車行業(yè)無疑是巨大的潛在威脅。此時進入網約車行業(yè),就如同在特殊歷史時期做出不明智選擇,未來極有可能面臨失業(yè)風險。

為什么我開篇說哪怕送外賣也不開網約車呢?除了蘿卜快跑替換不了外賣員,外賣行業(yè)的情況與其他行業(yè)有所不同。

即便整體經濟形勢不佳,點外賣的人數固然會有所減少,但受到的沖擊相對沒那么強烈。畢竟,無論是否上班,吃飯都是人們日常生活中的剛性需求。雖然不少人出于節(jié)省開支的考慮,會選擇自己下廚做飯,但仍有相當一部分人依舊長期選擇點外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鄭州為例,據我所知,外賣員每月賺取五六千元并非難事,這基本屬于當地外賣員的平均收入水平。盡管如今外賣行業(yè)從業(yè)者日益增多,競爭愈發(fā)激烈,工作愈發(fā)不好開展,但總體業(yè)務量并未出現(xiàn)大幅萎縮。

在疫情前,經濟大環(huán)境良好,送外賣和開網約車的從業(yè)者每月差不多都能掙到一萬塊左右。然而現(xiàn)在,外賣收入直接減半,網約車收入更是急劇下滑,二者差距逐漸拉開。究其原因,外賣作為人們日常飲食的剛需,受經濟環(huán)境影響相對較小;而網約車并非出行剛需,受沖擊較大。

總的來說,在鄭州日子再苦,也不建議開網約車。經濟不景氣時,打車需求因各類人群消費降級而大幅縮水。

另一方面,網約車行業(yè)存在 “溫室效應”,司機因體面、舒適及成本投入等因素深陷其中,難以轉型。更關鍵的是,無人駕駛技術崛起帶來巨大潛在威脅,如蘿卜快跑一人能監(jiān)控管理多輛車,效率與成本優(yōu)勢明顯,傳統(tǒng)司機難以競爭,此時進入網約車行業(yè)極可能面臨失業(yè)。所以,與其開網約車,不如選擇送外賣等其他出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