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冬季節(jié),姑娘果上市了。誰能不被這種美麗、美味的果實吸引呢? 如果你還沒有吃過姑娘果,我先大概描述一下它的味道: 它大概就是超甜的、有“奶香”但沒有“茄味”的小小番茄。 總之非常值得嘗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吃姑娘果的手感也很有趣,像這樣“穿了衣服”的小果子可不多見。用手指輕輕一捻,只聽得姑娘果的紙質(zhì)外衣發(fā)出一陣脆響、撕開一個裂口,黃澄澄的果實呼之欲出;再稍稍一擠,飽滿的果實就整個蹦了出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姑娘果的寫法和叫法在各地都不太一樣,如黃姑娘、菇蔦、姑鳥兒、燈籠果、金燈果等等。在植物學(xué)上,它屬于茄科酸漿屬 (Physalis L.) ,栽培果用較多的主要是酸漿屬的燈籠果 (Physalis peruviana) 和其它一些雜交品種。燈籠果原產(chǎn)南美洲,目前在世界各地廣有種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姑娘果這個名字還真不是現(xiàn)代人為了營銷編出來的,它有歷史淵源。據(jù)《本草綱目》酸漿詞條:

燕京野果名紅姑娘,外垂絳囊,中含赤子如珠,酸甘可食,盈盈繞砌,與翠草同芳,亦自可愛。蓋姑娘乃瓜囊之訛,古者瓜姑同音,娘囊之音亦相近耳。此說得之,故今以《本經(jīng)》酸漿,《唐本草》燈籠草、宋《嘉本草》苦耽,俱并為一焉。

由于上述食用品種基本上都是結(jié)黃果子的,可以統(tǒng)稱為“黃姑娘”,而我們在野外還能夠見到野生本土植物“紅姑娘”和“花姑娘”?!侗静菥V目》中描述的就是紅姑娘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酸漿

“紅姑娘”就是酸漿 (Physalis alkekengi) 。在北京的野山里特別多,杭州也有。每年霜降之后,草葉枯萎,燈籠卻還遠(yuǎn)沒有到可以吃的程度,它還要花上大半個月的時間才能換上標(biāo)志成熟的橘紅色。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酸漿

未成熟的酸漿非常難吃,超苦,還有著非常重的“茄味”。吃了還容易中毒,作為一種茄科植物,它的未成熟果實中含有多種有毒生物堿。即便完全熟了,野生酸漿的味道也就是尋常野果的水平,嘗起來就像大號龍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酸漿

好看是真的很好看。隨著時間推移,外層燈籠會變得越來越透薄,最后只剩下鏤空脈絡(luò)包裹著果實,非常美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苦蘵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苦蘵

“花姑娘” 苦蘵 (Physalis angulata) 和帶毛版本的毛苦蘵 (Physalis angulata var. villosa) 更是完全不能吃的級別。蘵讀zhī。之所以叫它花姑娘,是因為它的燈籠從外觀上看,常有明顯的紫色紋路;但是干枯后會消失。果實成熟后,表面有時也會帶有斑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苦蘵

如果只看干枯燈籠的外觀,“花姑 娘”和“黃姑娘”真是一模一樣。但是在野外環(huán)境中,我們幾乎只能見到“花姑娘”苦蘵。千萬不要抱僥幸心理摘來品嘗,真的會吃哭的。我都吃哭好幾回了。

總之,美味的姑娘只有掏錢買,野外的姑娘你別嘗~

作者:蔣某人

圖片:蔣某人

本作品采用 (CC BY-NC-ND 4.0) 許可協(xié)議進行許可

https://creativecommons.org/licenses/by-nc-nd/4.0/deed.zh

轉(zhuǎn)載請務(wù)必保留以上聲明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