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出版?zhèn)髅缴虉蟆饭?024年度影響力書單。其中,濟南出版社出版的《逛吃》入選生活類榜單。

2024年度影響力書單從7個不同領(lǐng)域(主題出版、文學、人文社科、藝術(shù)教育、生活科普、財經(jīng)和童書),甄選出149種圖書。書單在向出版機構(gòu)征集季度新書目的基礎(chǔ)上,參考各大新書排行榜,經(jīng)過多輪篩選而成。

逛吃》是一本關(guān)于“逛”“吃”以及“逛吃”的散文隨筆集,收錄了著名作家魏新近年來寫家鄉(xiāng)、寫濟南、寫山東、寫全國美食的文章以及部分游記。本書既是一本文藝老饕的逛吃指南,更是一場舌尖和心靈的尋味之旅。每一道菜肴背后,都有一個故事,都有一段歷史,都有一種文化。它們?nèi)缤簧壬却皯簦屓藗兊靡愿Q見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生活面貌,感受到這個世界的多彩與豐富。

魏新將美食與親情、友情、歷史、文化以及生活中的所見所感烹炒煎炸、燜熘熬燉,為讀者帶來一場文學的饕餮盛宴,在嘗遍天下美食的同時,亦能尋回心靈深處的回憶與溫暖——那才是人間最為珍貴的味道。

66篇下飯美食隨筆,字里行間帶著煙火氣,50余幅手繪插畫,讓美食活色生香。人生如逆旅,愿君多逛吃,獻給愛吃會玩懂文藝的你!

逛吃半生(自序)

不知從何時起,我寫的文字,淚水越來越少,口水越來越多。

我想,可能是被這個世界饞的。

五歲,上小學一年級,不知廁所分男女,盼著長大后當糖果柜臺的售貨員,再娶個賣冰糕的媳婦,她推著自行車,后面放裹著被子的木箱,前面坐著我。

十五歲,高二,踢球,打電子游戲,屏幕里的關(guān)羽吃雞腿,我拼命晃搖桿,老板氣得直瞪眼,我繼續(xù)晃,晃得饑腸轆轆,嘴里淡出鳥來。

二十五歲,寫詩,小有名氣,被一公司老總邀去江南工作,他興致勃勃地說,宿舍和公司之間就是一條小吃街!我欣然前往,呆了幾個月,實在吃不慣青菜包子和重糖的菜,于是回山東,隨便找份工作,準備熬到退休,名正言順地和老太太跳廣場舞,一起戴著假牙去擼串。

三十五歲,辭職,再不用朝九晚五,閑時在家好吃懶做,忙時各種拋頭露面,不管到哪兒,都打聽有什么好吃的,光陰似金蟬炸過,時光如梭子蟹清蒸,人生已酒過三巡,再尷尬的局也開始酣暢,世界不過是個圓桌,端著杯子打一圈,就四十五歲了。

小半個世紀,大部分時間都在逛吃。從老家縣城逛到濟南,又從濟南逛到四面八方,算了算,在外面至少吃了兩萬多頓飯,有富麗堂皇的酒店,也有旮旯縫道,雖說沒有吃出什么名堂,也算是嘗遍人間酸甜苦辣。

一不小心,寫了諸多和吃有關(guān)的散碎文字,出過一本《吃了嗎》,已是八年前的事,之后本不想再寫吃,沒想到寫得更多,又自選出了這本書,和上一本相比,更豐富些,除了吃,還有逛,看起來更有助于消化。那些走過的路,遇過的人,經(jīng)過的事,看在眼里,記在心里,也都在吃里。

一直朝著蘇東坡去努力,卻活成了“點評網(wǎng)”,小X書,離諾貝爾文學獎的理想漸行漸遠。要知道,當年我寫過,要騎著自行車到瑞典領(lǐng)獎的,今天不光自行車騎不動了,對領(lǐng)獎也喪失了興趣,真要去斯德哥爾摩,也是騎電動車,到飯點就找個館子充電,把地圖當菜單看,一路往西,從濟南把子肉到長清大素包,從聊城的呱嗒到臨清的什香面,路過西安吃葫蘆頭,蘭州吃羊羔肉,從新疆吃完拉條子出國,揣上幾個馕,然后挑那些好吃的國家穿過,比如土耳其、意大利、法國、西班牙……不小心到了南歐,干脆,賣了電動車買機票回來吧,斯德哥爾摩沒去成,快得綜合癥了。

寫吃的過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的人生觀被改變了。比如我不再關(guān)心《紅樓夢》隱藏了什么王朝興衰,而更喜歡研究茄鲞的做法;再讀《史記》,對鴻門宴最感興趣的是吃的火鍋還是燒烤;讀《后漢書》,琢磨讓劉秀“饑寒俱解”的豆粥,和我在老家喝的會有何不同,無數(shù)醉后的深夜,我總忘不了去地攤上喝一碗。

我曾很喜歡村上春樹的那句話:“假如有堅固的高墻和撞墻破碎的雞蛋,我總是站在雞蛋一邊?!倍?,我覺得站哪一邊并不重要,最關(guān)鍵的是雞蛋不要去撞墻,還是炒大蔥,更能體現(xiàn)雞蛋的價值。如果想讓雞蛋保存的時間更長,還可以腌起來。原本,雞蛋的使命就不是為了撞墻,而是孵小雞。

在吃上,還能找到更多和這個世界的聯(lián)系。尤其是一些美好的食物,明明是第一次嘗試,卻仿佛久別重逢。就像初到某地,卻并不陌生,不管是風景還是建筑,包括那里流淌的氣息,都如此熟悉。比如第一次去山西洪洞縣,盡管沒有了當初的大槐樹,但總覺得那里的一草一木都無比親切,所有人長得都像親戚,吃的飯也都像媽媽做的,恍惚間,覺得那棵槐樹其實早就種在了我的心里,從那里移民的祖先,把他們不愿忘掉的信息刻在了樹上。

食物里隱藏著可以穿越時空的隧道。有一天,我轉(zhuǎn)到一條小巷子里,找到多年前開在單位門口的羊湯,老板沒換,只是頭發(fā)白了很多,他家的羊湯很特別,湯清而味濃,端上來,加鹽和辣椒,一勺下去,似乎回到了那時的冬天,天氣陰霾,內(nèi)心火熱的三十五歲。

去年又下江南,那座城市已面目全非,一位老友陰暗潮濕的老宅成為最熱鬧的旅游景點,他曾帶我去過的公園不再魚龍混雜,他也從一名和小販打架的城管變成了著名作家,然后,一屜精致的小籠包上來,就讓我瞬間回到從前,我們都留著長發(fā)、吼著搖滾的二十五歲。

這些年?;乩霞铱h城,但幾乎所有的路我都已不認識,通過導航,找到當年家門口的雜燴菜,門口大鍋依舊,羊肉、牛肉、丸子在上面漂浮,像泡在熱氣騰騰的澡堂里,我剛靠近,就有一股熟悉的味道鉆進鼻孔,十五歲的味道。

最近一次,是春節(jié)前回去,下大雪,整個縣城白皚皚一片,酒店門口,踩著厚且松軟的雪,和兒子打雪仗,他一個雪球扔到我臉上,我們大笑,嘴里不小心進了雪,我咂摸一下,和五歲時的雪一個甜味兒。

人生就是一場天地間的遨游,愿我們多逛多吃,逛吃逛吃。

最后,感謝濟南出版社姚曉亮編輯,算來我們也認識近二十年了,這也是他責編的我的第四本書,在紙質(zhì)書的銷量越來越少的時代,我總擔心自己會讓他和出版社賠錢,還好,每次都有不少讀者支持,讓我們有信心去寫好書,編好書,而不用去考慮太多之外的問題。這些年來,我們也像是開了家小飯館,就一個廚師加一個服務(wù)員,做點家常菜,略有特色而已,沒有去迎合口味的能力,還好食材新鮮,鍋氣十足,因此不愁滿座,偶爾也翻臺,但小飯館終歸是小飯館,弄不了大型宴請、商務(wù)接待,只能存續(xù)煙火,撫慰風塵,僅此而已。

是為序。

——《逛吃》自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歡迎轉(zhuǎn)發(fā),點贊,點在看。

另外,還有一件重要的事,請將公眾號加星標置頂,才能第一時間看到我的文章,感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