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看來我真是輕視流感了。
大S因流感離世之際,我寫了一篇文章《致命的疏忽:大S奪命48小時》,其中我寫了這樣一段話:
流感,在我的認知中,就是一個大型感冒,它竟然可在48小時內奪去一個明星年僅48歲的生命,太令人匪夷所思了。
當時好幾個讀者給我留言科普,說流感一詞翻譯不準確,它并不是感冒,比感冒嚴重多了。
估計很多人和我一樣,認為流感不過是一種跟感冒差不多的小病,過幾天就好了。
事實上,除了致命的大流感之外,據(jù)世界衛(wèi)生組織預測,全球每年平均有1/3的兒童和1/10的成人會感染流感,全球每年流感的季節(jié)性流行可導致約29萬至65萬人死亡。
今天,廣州知名新聞周刊《新周刊》發(fā)文《無聲守護〈新周刊〉16年的你,一路走好 | 告別玉燕》。
文中表示,新周刊審校室副主任吳玉燕因嚴重流感不幸去世,終年41歲。


又是一個非常年輕的生命,栽在了流感上。
據(jù)《新周刊》告別文中講述,吳玉燕生于1984年,廣東茂名化州人,是家中的長女、去年剛生了二胎,8月休完產(chǎn)假后恢復工作。
2025年1月,一場毫無征兆的流感打斷了她如常的生活。她起初打算吃藥緩解,后來反復高燒不退,只能住進醫(yī)院。
10天后,她被確診為嚴重的甲流合并乙流,轉到ICU。玉燕的先生說,她每天在病房醒來,都會問同一句話:“我什么時候能回家?”
進入ICU第三天,玉燕的病情迅速惡化,身體指標驟降。還沒來得及留下什么言語,她便與所有關心她的人匆匆作別。
真的很可惜,這么突然,這么年輕,家人想必一定非常的傷心難過,還有襁褓中的孩子,真是可憐。

不知道大家還記得不,前幾年有一篇非?;鸬木W(wǎng)絡爆文《流感下的北京中年》。作者講述了自己的岳父從一個小小的感冒,到感染未知的流感病毒,然后發(fā)展到肺炎,最后離世的整個就醫(yī)過程。
那位女婿在遭遇求醫(yī)過程的種種無奈和彷徨,費盡精力、以及耗盡百萬醫(yī)藥費后,最后還是落得個人財兩空的境地。
文章很多點都暴擊了人們的敏感神經(jīng)。艱難的求醫(yī)過程,如流水般的花費,金錢與生死之間的兩難抉擇……最令人唏噓的是,作為北京的中產(chǎn)階級,在一場流感面前,一夜回到了解放前。
而是那個致命的流感引起的關注最少。直到大S的猝然離世,流感的兇險才被大家感知。
這些天明顯能感覺大家對流感的態(tài)度發(fā)生了轉變。辦公室有一個同事感冒了,大家都小心翼翼與他保持距離,悄悄地戴起了口罩。
小區(qū)群里的一個寶媽的孩子感冒住院,她說醫(yī)院有人因流感離世后,個個都猶如驚弓之鳥。她女兒所在的幼兒園,有一大半孩子因感冒請假不來上學了。
一條鮮活生命的逝去,讓大家重視流感這個致命殺手終究是一件好事。
《新周刊》在告別吳玉燕的文中這樣寫道:
2月5日,我們到廣州銀河園,與玉燕的親人一同送別她。
儀式只有10分鐘,短得沒辦法消化這份悲傷。為她送行的同事都恍惚了,有種強烈的不真實感:大家都以為她只是得了一場普通的感冒,趁過年可以好好休息,回家陪陪家人;大家都等著年后一起領紅包,一起完成未完成的專題……
以前看新聞提到流感死人,從來都不以為意,總以為是外國的事情,殊不知國外普遍認為流感是一種嚴重的流行病。
要知道,在人類歷史上就多次發(fā)生因為流感導致數(shù)千萬人死亡的悲慘事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