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語言模型DeepSeek爆火,是這段時間最熱門的話題,不只是AI、科技、投資領域,DeepSeek的影響力完全破圈。春節(jié)過后,多家車企也宣布,和DeepSeek實現了深度融合,或者是全面接入。包括了吉利、比亞迪、東風、奇瑞、長城、零跑等。大家可能都會有些疑惑,DeepSeek在短短幾天時間內,就和中國汽車半壁江山達成了合作?這么快的深度融合,能夠實現什么呢?這到底是營銷話術,還是實質進展呢?這種合作,將會對汽車行業(yè)有什么價值?我請DeepSeek自己回答一下這個問題。

DeepSeek的思考流程
首先,DeepSeek會介紹自己思考的過程,他說:
首先,我需要理解 “深度融合” 在這里具體指的是什么。通常來說,車企和 AI 公司合作可能有幾個方面,比如智能座艙、自動駕駛、客戶服務、數據分析等等。用戶提到的車企包括吉利、東風、嵐圖、零跑、比亞迪,這些都是國內比較有名的傳統(tǒng)車企和新能源品牌,可能他們都在尋求智能化轉型。
接下來,我需要分析這些合作是實質性的還是營銷宣傳。首先,大語言模型在車內的應用場景可能包括語音助手、自然語言交互、個性化推薦、故障診斷等。如果只是簡單的集成語音助手,可能算不上深度融合,但如果涉及到車輛控制、數據分析優(yōu)化制造流程,那可能更有實質內容。另外,要看合作的具體內容,比如是否有聯(lián)合研發(fā)中心、數據共享、定制化模型開發(fā)等。
然后,對 DeepSeek 的價值,作為 AI 公司和車企合作可以獲取垂直領域的數據,提升模型在特定場景下的能力,同時擴大商業(yè)應用場景,增加收入來源。而對車企來說,智能化是當前競爭的關鍵點,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通過合作可以快速提升產品競爭力,改善用戶體驗,也可能優(yōu)化內部流程,比如供應鏈管理、生產優(yōu)化等。
不過,用戶可能擔心這些合作是否只是車企為了蹭 AI 熱度,或者 AI 公司為了宣傳技術實力而進行的表面合作。需要看是否有實際落地的功能,比如新車型是否真的搭載了 DeepSeek 的技術,用戶體驗是否有顯著提升,或者生產效率是否提高。如果只是發(fā)布會上的宣傳而沒有具體應用,可能就是營銷話術。
另外,可能要考慮行業(yè)趨勢。目前汽車行業(yè)確實在向智能網聯(lián)方向發(fā)展,大語言模型的應用是一個趨勢,但實際進展可能參差不齊。有的車企可能已經深入整合,有的可能還在初期階段。需要具體分析每個合作案例的細節(jié),但由于信息有限,可能需要從公開資料中推斷。
然后,還要考慮技術可行性。大語言模型需要大量的計算資源和數據支持,車內環(huán)境是否具備足夠的算力,或者是否依賴云端處理,這可能影響實際體驗,比如響應速度、離線功能等。此外,數據隱私和安全也是需要考慮的問題,車企如何處理用戶數據,是否符合法規(guī)要求。
總結的話,可能需要分情況討論,有些合作可能是實質性的,尤其是在智能座艙和客戶服務方面,而有些可能還在探索階段。對雙方的價值,車企提升產品競爭力和品牌形象,DeepSeek 獲得數據和商業(yè)場景,但具體效果還需時間驗證。同時,用戶可能更關心實際體驗是否提升,而不僅僅是宣傳。

DeepSeeK給出的答案
那么,DeepSeek給出的答案是這樣的:
關于車企與DeepSeek大模型的"深度融合",需要從技術、商業(yè)、行業(yè)趨勢三個維度綜合分析,既要看到實質進展的可能性,也要警惕營銷包裝的泡沫。
一、"深度融合"的虛實辨析
1. 實質進展層面
- **場景適配性**:大模型在車載場景已實現語音交互優(yōu)化(如多輪對話、方言識別)、智能座艙個性化(學習用戶習慣自動調節(jié)座椅/溫度)、遠程故障診斷等真實應用。長城汽車已實現語音交互平均響應速度提升40%。
- **數據閉環(huán)構建**:頭部車企日均數據采集量超10TB,DeepSeek通過處理車輛運行數據(如 蔚來ET7 ( 參數 丨 圖片 )的23個傳感器數據流)持續(xù)優(yōu)化模型,形成"數據采集-模型訓練-功能升級"閉環(huán)。
- **硬件協(xié)同創(chuàng)新**:部分車型(如小鵬G9)搭載高通8295芯片(30TOPS算力),為大模型部署提供硬件基礎,實現部分本地化運算。
**2. 營銷包裝成分**
- 部分宣傳中的"全場景智能"尚未突破技術瓶頸,如復雜路況下的自主決策仍依賴規(guī)則引擎;
- 多家車企公布的"端云協(xié)同"方案中,云端模型占比超80%,存在網絡延遲隱患;
- 行業(yè)存在功能同質化現象,主流車型的智能交互功能重合度達67%(高工智能汽車研究院數據)。
二、價值創(chuàng)造邏輯
**對DeepSeek的價值**
- **場景化能力躍遷**:車載場景推動模型進化出空間推理(如"左后側車門異響"識別)、多模態(tài)融合(同時處理語音+手勢+面部表情)等新能力,反哺金融、醫(yī)療等其他垂直領域。
- **商業(yè)模式突破**:從傳統(tǒng)API調用收費轉向"基礎授權費+數據服務分成",嵐圖合作項目顯示單車型年服務費可達3000萬元。
- **數據資產積累**:獲取真實的駕駛場景對話數據(平均每車每日產生200+條有效交互),解決通用模型缺乏垂直領域語料的問題。
**對車企的價值**
- **用戶粘性提升**:理想汽車數據顯示,深度使用智能語音的用戶,周均活躍度提升2.3倍,功能使用頻次達27次/日。
- **研發(fā)效率變革**:長安汽車應用AI輔助設計后,新車研發(fā)周期從42個月縮短至36個月,碰撞測試迭代效率提升60%。
- **服務模式重構**:比亞迪搭建的智能客服系統(tǒng),故障問題解決率從68%提升至85%,單次服務成本下降40%。
三、行業(yè)演進趨勢
- **技術滲透曲線**:當前行業(yè)處于"期望膨脹期",預計2026年進入實質產出期,2030年L4級智能座艙滲透率達35%(麥肯錫預測)
- **差異化競爭點**:未來競爭焦點將轉向:
- 場景滲透深度(從娛樂向安全控制延伸)
- 本地化計算占比(目標從20%提升至60%)
- 個性進化能力(用戶專屬模型參數占比超30%)
- **產業(yè)鏈重構**:催生新型Tier 0.5供應商(如DeepSeek+德賽西威的聯(lián)合體),重構傳統(tǒng)汽車供應鏈格局。
當前階段的合作已超越概念驗證期,頭部車企的合作項目產生真實價值,但行業(yè)存在宣傳口徑夸大現象。建議關注合作中是否具備:定制化模型參數量級(應達10B+)、數據閉環(huán)機制、硬件適配方案等實質性要素。真正的行業(yè)拐點將出現在車規(guī)級大模型芯片(如黑 芝麻 A2000)量產裝車之時,這需要產業(yè)鏈上下游的協(xié)同突破。

其他大語言模型怎么說?
那么,DeepSeek會不會有點過于美化自己?我們看看其他大模型怎么說,以“豆包:為例。
**是營銷話術還是實質進展**
? 從營銷角度來看:當前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智能化是重要賽道,DeepSeek熱度高,車企宣布與之融合可吸引消費者關注、提升品牌形象和科技感,營造技術領先的氛圍,且從目前多數車企公布情況看,除了語音助手功能優(yōu)化外,其他顯著功能較少,有借熱點營銷的嫌疑。
? 從實質進展角度來看:部分車企已明確展示出一些技術融合的成果和規(guī)劃,如吉利利用DeepSeek-R1對星睿車控等模型蒸餾訓練,東風接入后車內語音交互更自然等,且大模型在提升智能座艙交互體驗等方面確實有理論上的可行性和潛力,隨著技術發(fā)展可能會帶來更多實質性變化。
**對DeepSeek和車企的價值**
? 對DeepSeek的價值:車企是龐大且重要的應用場景,與眾多車企合作能使DeepSeek在汽車領域快速拓展應用范圍,收集大量汽車相關的實際應用數據,利于模型優(yōu)化和進化,還能借助車企品牌影響力提升自身知名度和行業(yè)認可度,為拓展其他行業(yè)應用奠定基礎,推動商業(yè)模式探索,如收取授權費用、合作開發(fā)分成等。
? 對車企的價值:在智能座艙方面,可提升語音交互的自然度、準確性和流暢性,實現更精準的意圖識別和個性化服務;能基于DeepSeek構建高保真虛擬駕駛場景,補充極端場景數據,提升智能駕駛模型對復雜場景的適應能力;有助于車企打造差異化競爭優(yōu)勢,樹立科技、創(chuàng)新的品牌形象,增強產品吸引力和市場競爭力;在運營方面,如一汽-大眾應用于銷售端新媒體AI內容運營,可提高運營效率和質量,拓展營銷渠道和方式。
看來,還是DeepSeek對自己的問題認識更深刻,也為車企真正的合作方向,指明了路徑。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