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有的詩詞都是作者情感的投射同,漫步至溪流盡頭,靜坐賞云卷云舒。

這是古代詩人的心境寫照,在人生的晚年,他們選擇遠離塵世的喧囂,悠然棲居于竹林幽居之中。

閑暇之時,便隨意踏青,任腳步隨心所欲。疲倦之際,就擇一處草地而坐,讓身心得以休憩。想游則游,想止則止。

懷抱一顆禪心,游走于人間天地,瀟灑自在,無所拘束,豈不美哉!

因此,不妨效仿古人,多走向戶外,親近自然。讓腳步跟隨心靈的指引,無論山川湖海,皆可成為心靈的寓所。

在行走中體驗生活的韻律,在靜坐中領悟生命的云起云落。如此,方能擁有一顆淡然自若的禪心,暢游在人生的詩意畫卷之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

心將流水同清凈,身與浮云無是非。

——岑參《太白胡僧歌》

心如流水,清澈透明,身心如同浮云,不被世間的是非所牽絆。

2.

忘機看白日,留客醉瑤琴。

——戎昱《題嚴氏竹亭》

在明亮的白日下放下機心,流連在瑤琴的醉人旋律中,一種忘我、沉浸的藝術享受,超越世俗紛擾,追求內(nèi)心寧靜的生活態(tài)度。

3.

不問人間事,忘機過此生。

——溫庭筠《贈隱者》

不問人間世事,以無心的態(tài)度度過此生,對淡泊名利、超脫物外生活的向往,禪意中滲透著灑脫與自由。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

看取蓮花凈,應知不染心。

——孟浩然《題大禹寺義公禪房》

觀賞蓮花的潔凈,便能領悟其不染塵埃之心,孟浩然借蓮花寓言,提醒人們保持內(nèi)心的純凈,遠離世俗的污染。

5.

遠是非,尋瀟灑。

地暖江南燕宜家,人閑水北春無價。

一品茶,五色瓜,四季花。

——張可久《四塊玉·樂閑》

遠離是非,追求瀟灑,江南的暖意、燕子的家園、水北的春色都是無價之寶。一壺茶、五色瓜、四季花,生活中處處都有禪意,處處都是生命的擴張。

6.

溪花與禪意,相對亦忘言。

——劉長卿《尋南溪常道士》

溪邊的花朵與禪意相互映照,彼此相對,無需言語,劉長卿借助自然景象,傳達了禪意中的靜謐與深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7.

詩思禪心共竹閑,任他流水向人間。

——李嘉祐《題道虔上人竹房》

詩的思緒與禪的心境一同沉浸在竹林的寧靜之中,任憑流水流向人間。

8.

水月通禪意,山云寄野情。

——釋文珦《有客》

水中的月影與禪的意境相通,山間的云霧寄托著野性的深情。

9.

是非入耳君須忍,半作癡呆半作聾。

——唐寅《警世》

面對世間的紛擾與是非,你需要忍耐,一半裝作癡呆,一半裝作聾啞,要學會淡然處世,避免被世俗所困擾。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0.

守此幽棲地,自是忘機人。

——韋應物《園亭覽物》

守護這片幽靜之地,便是那個忘記機心的人,對自然和寧靜生活的熱愛,以及對超脫物外、淡泊名利的人生理想的追求。

11.

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

——陶淵明《飲酒·其五》

在東籬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間望見遠方的南山,田園生活的寧靜畫面,寓意著超脫世俗、追求自然與內(nèi)心和諧的生活態(tài)度。

12.

山花落盡山長在 , 山水空流山自閑。

——王安石《游鍾山》

山花雖已落盡,山卻依然長存;山水空流而去,山卻自得其閑。王安石借山水之景,表達了對自然永恒和人生短暫的深刻感悟,展現(xiàn)了禪意中的淡泊與超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3.

天不言而四時行,地不語而百物生。

——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

天地默默運行,四季輪回不止,萬物在大地的滋養(yǎng)下生生不息。

14.

是非何處定,高枕笑浮生。

——杜甫《戲作俳諧體遣悶二首 其二》

是非何處得以定論,不如高枕無憂,笑看人生的起起伏伏。以豁達的態(tài)度面對人生的矛盾與困擾,展現(xiàn)了禪意中的灑脫與超然。

15.

我生本無鄉(xiāng),心安是歸處。

——白居易《初出城留別》

我生來并無固定的故鄉(xiāng),心安之處便是歸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6.

觀水通禪意,聞香去染心。

——姚道衍《晚過獅子林》

觀賞流水能通達禪意,聞香則能凈化心靈。

17.

得失不復知,是非安能覺!

——陶淵明《擬挽歌辭三首》

得失不再計較,是非亦無法察覺。對待生死、得失、是非的超脫與淡然,展現(xiàn)了禪意中的無我與空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8.

酒醒還醉醉還醒,一笑人間今古。

——蘇軾《漁父》

醉醒之間反復交替,一笑便能跨越人間今古的紛擾。人生苦短、世事無常的深刻理解,展現(xiàn)了禪意中的超脫與豁達。

19.

擾擾人間是與非,官閑自覺省心機。

——張籍《寄梅處士》

人間的是非紛擾不斷,官職清閑時更能體會到內(nèi)心的平靜與自在。

20.

世事勞心非富貴,人間實事是歡娛。

——白居易《老夫》

世間勞心之事并非真正的富貴,人間實實在在的歡樂才是最重要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1.

澹然離言說,悟悅心自足。

——柳宗元《晨詣超師院讀禪經(jīng)》

淡然超脫言語的描述,領悟禪意帶來的喜悅,內(nèi)心自然滿足。

22.

巧拙賢愚相是非,何如一醉盡忘機。

——白居易《對酒五首 其一》

巧拙賢愚之間的評判形成的是非紛擾,何不一醉方休,徹底忘卻機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3.

豈住空空里,空空亦是塵。

——李咸用《贈山僧》

空空如也的境界并非真正的解脫,因為即使是空空之中也充滿了塵世的痕跡。

24.

醉后有人醒,醒了無人醉。

要識三千與大千,不在微塵外。

——陳瓘《卜算子》

醉后有人醒來,醒后又無人再醉,要認識三千世界與大千世界的奧秘,其實并不在微塵之外。

25.

一點靈光隨落日,萬端塵事付浮云,人世自紛紛。

——凈圓《憶江南》

心中的靈光隨著落日消逝,萬般塵世之事如同浮云般變幻無常,人間自有許多紛紛擾擾。

26.

身外空名何足問,吾心已出第三禪。

——皎然《荅李侍御問》

身外的虛名不足掛齒,我的心已超越了第三禪的境界。

27.

偶來松樹下,高枕石頭眠。

山中無歷日,寒盡不知年。

——太上隱者《答人》

偶然來到松樹下,高枕安睡在石頭上,山中沒有歷法,寒冷過去也不知道年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8.

蕭條心境外,兀坐獨參禪。

——戴叔倫《暉上人獨坐亭》

在蕭條的心境外,獨自靜坐參禪。戴叔倫在《暉上人獨坐亭》中描繪了禪者孤獨而專注的修行狀態(tài),展現(xiàn)了禪修中的寂靜與深沉。

29.

書上無名心忘卻,人間聚散似浮云。

——皎然《荅胡處士》

書上的無名之物已被遺忘,人間的聚散如同浮云般變幻不定。對名利、人事的淡泊與超脫,強調(diào)了內(nèi)在的平靜與自由。

30.

只要心光如滿月,在家還比出家閑。

——張問陶《禪悅二首·其二》

只要心中光明如滿月,即使身處家中也能享受到出家般的閑適與寧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歸作者所有,如有不妥,聯(lián)系立即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