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前,第一次觀看《長安十二時辰》的電視劇的時候,劇中場景、服裝等諸多細節(jié),讓我第一次如此清晰的看清了古時長安城的市井與朝堂,當時深深的為馬伯庸深厚的歷史知識所折服。那時就在想,若能有一本書,像這部劇一樣,細致入微地展現(xiàn)唐朝的方方面面,該是多么美妙的事。直到遇見《浮世長安:唐代的民俗與人文》,這份遺憾才得以彌補。

《浮世長安》由程薔與董乃斌兩位學者合著,這部著作宛如一幅細膩的工筆畫,將唐朝的民俗與人文全方位地展現(xiàn)在了讀者眼前。
該書從唐代的歲時節(jié)日、都市民俗、婦女生活與習俗、文人士子風貌、神靈崇拜與巫術(shù)禁忌、民間文學與技藝等六個方面,深入剖析了唐代的民俗,也展現(xiàn)了唐人多樣的人生姿態(tài)。

歲時節(jié)日
上元節(jié)的長安城,張燈三夜,火樹銀花不夜天。市民們涌向朱雀大街,少女們手持魚形燈嬉戲追逐,孩童們提著兔子燈在人群中穿梭,而文人墨客則通常是登上高樓欣賞著繁華的盛景。這種全民狂歡的背后,也是唐人對“人生得意須盡歡”的生命態(tài)度,與“天人合一”自然觀的完美融合。
寒食與清明這兩個節(jié)日,在唐朝時期也逐漸融合在了一起,既有對先人的緬懷,又發(fā)展出了全民游藝的新形式。

書中考證,長安女子會在七夕夜擺設(shè)香案,將五色絲線穿過七孔針,以祈求“巧手慧心”,同時也在瓜果飄香中寄托著對愛情的憧憬。魚玄機的“易求無價寶,難得有心郎”詩句,與民間乞巧風俗更是形成互文,深刻揭示了唐代女性在婚姻自由方面的掙扎。
這種將個人情感融入集體節(jié)俗的現(xiàn)象,也印證了作者“民俗是民族集體無意識的顯性表達”的論斷。

都市民俗
都市民俗部分將唐代的一線城市長安、洛陽、揚州的風貌鮮活地呈現(xiàn)在讀者面前。長安作為大唐的政治中心,有著鮮明的階層劃分,宮廷民俗圈、官員民俗圈、市民民俗圈各自有著獨特的生活方式。長安的東市和西市,更是商業(yè)繁榮的象征,有二百二十行之多,行業(yè)分類清晰,店鋪也有著統(tǒng)一的營業(yè)時間和閉店時間。

揚州的夜市則展現(xiàn)了另一種都市文明形態(tài),與長安的宵禁不同,揚州的夜晚燈火輝煌,歌樓酒肆可謂熱鬧非凡。這些都市的民俗風情不僅是唐代繁榮的寫照,也反映了當時人們開放、多元的生活態(tài)度。

婦女生活與習俗
在 “婦女生活與習俗” 這一章節(jié),描述了唐代雖然依然存在重男輕女的觀念,但也有著一些具有 “近代” 意味的婦女觀。一方面是女性職業(yè)較為自由,她們不僅可以經(jīng)商開店,還可以成為女老板;另一方面則是夫死再嫁也不為恥。唐代女性的化妝品及化妝技術(shù)也頗為發(fā)達,能讓一個中年婦女容光煥發(fā),堪比現(xiàn)代的濾鏡效果。

總體而言,唐代婦女在思想、言論和行動上,比起前代或后代婦女都要自由一些,她們不僅能夠參與各種娛樂活動,還能在一定程度上捍衛(wèi)自身利益,這在其他時代其實是較為少見的。這種傳統(tǒng)與開放交織的婦女生活,其實也是唐代社會文化的一個獨特側(cè)面。

文人士子風貌
對于唐代的文人士子來說,入仕為宦是一條通天之路,但也是一條充滿艱難險阻的荊棘之路。書中 “文人士子風貌” 這一章節(jié),深入探討了唐代文人的艱難境遇。但唐代文人并沒有因為仕途的失意而一蹶不振,反而還留下了許多千古佳作。

從李白的豪放灑脫,到杜甫的沉郁頓挫,從韓愈的文以載道,到白居易的通俗易懂,每一位文人都以自己獨特的方式,描繪著唐代社會的真實風貌。他們的作品,不僅僅是文學創(chuàng)作,更是唐代精神文明的重要載體。

神靈崇拜與巫術(shù)禁忌
在唐代時期,人們的生活與神靈世界緊密相連,無論是日常的祈禱祝福,還是面對疾病災禍時的求助,神靈都扮演著重要的角色。書中描述了很多唐人對各種神靈的崇拜,如佛教、道教的神靈,以及民間信仰中的土地神、灶神等。
雖然從現(xiàn)代科學的角度來看,這些行為缺乏科學依據(jù),但它們卻是唐代民俗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也反映了當時人們在面對未知世界時的恐懼。

民間文學與技藝
書中民間技藝這一部分同樣精彩紛呈,講述了很多民間文學與民間技藝,從傳統(tǒng)的手工藝制作,到民間的雜技表演等,無不體現(xiàn)著唐代勞動人民的智慧。那些民間文學與技藝,也是唐代社會底層人民生活的真實寫照,它們在民間代代延續(xù),也為唐代的文化繁榮也增添了一抹亮麗的色彩。

寫到最后
合上書頁,長安城的燈火仍在眼前搖曳。這部著作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打破了“盛世濾鏡”,以民俗為棱鏡折射出唐代社會的多元光譜。這種立體化的歷史認知,也讓我意識到了:所謂“盛唐氣象”,本質(zhì)上其實是不同階層、不同群體在碰撞中達成的動態(tài)平衡。
無論你是對歷史充滿好奇的文化愛好者,還是渴望從古人智慧中汲取力量的現(xiàn)代人,這本書都絕對值得一讀再讀。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