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道鮮美的燉湯、工作日的外賣、休息日的火鍋燒烤、辦公時的小零食……是不是都很香很好吃?餓了就來一份炸雞漢堡,饞了上來就是一包薯片辣條,小日子別提過得有多美。有研究表明,中國居民的食鹽攝入量是全球最高的國家之一,幾乎達到推薦攝入量的 2 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關于吃鹽這事兒,真的得跟大家好好說道說道,今天的內容一定要認真看。

鹽攝入過量的危害

食鹽是鈉的最主要來源,「減鈉」通常也會直接表達為「減鹽」。

俗話說,無鹽不成味。鹽被譽為百味之首,但隨著現(xiàn)在美食越來越多,大家可能在不知不覺中吃鹽過量。

不健康飲食是全球死亡和疾病的主要原因,攝入過量的鹽則是罪魁禍首之一。

1

高鹽飲食引發(fā)心腦血管疾病

血壓是心腦血管事件公認的替代終點。高鹽飲食誘發(fā)的血壓增高、心腦血管疾病等,可能導致全球每年約 500 萬人的死亡。

嚴重者可致心臟功能不全、心力衰竭等,也會造成血管彈性下降,血管內膽固醇含量增高,發(fā)生冠狀動脈粥樣硬化的幾率增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

高鹽飲食擾亂免疫系統(tǒng)功能

鹽攝入過多會增加患免疫性疾病的風險,還會降低抵抗力,使人更容易患感染性疾病,導致免疫系統(tǒng)細胞炎癥、免疫調節(jié)功能受損等問題。

所以,控制鈉的攝入量也是對免疫功能的一種保護。

3

高鹽飲食增加胃癌發(fā)病風險

世界癌癥研究基金會和美國癌癥研究所發(fā)現(xiàn),增加鹽的攝入量會增加胃癌發(fā)生的風險。每日攝入 1 克鈉可使胃癌風險增加 18%,鈉的攝入量越多,對人體的危害越大。

高鹽飲食會導致胃黏膜直接損傷,發(fā)生廣泛性的彌漫性充血、水腫、糜爛、潰瘍等病理改變,增加胃黏膜細胞發(fā)生癌變的風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

高鹽飲食增加皮膚受致病菌感染風險

皮膚組織與身體的鹽含量調控有關,而皮膚中的免疫細胞又受到鹽含量的調節(jié),鹽攝入過多,可能增加皮膚受致病菌感染的風險。

因此,對重口味的人群來說,減少鹽的攝入量可能有利于皮膚健康,對于控制痘痘和減少各種皮膚慢性炎癥有好處。

5

高鹽飲食增加其他健康風險

此外,多項研究表明,攝入過多的鹽還會增加腎臟負擔,引起身體水腫,引發(fā)肥胖,降低骨密度,加重哮喘,頭發(fā)干枯脫落等癥狀。

小心生活中這些隱形高鹽食物

不是咸的食物才「高鹽」,一些食物看起來清淡,吃起來一點也不咸,實則藏了很多鹽。
比如九制話梅,吃起來很酸;面包,吃起來沒有咸味;掛面,非常清淡。
但很多加工食品都和它們一樣,在加工過程中添加了食鹽。
而對于調味品,也不是只有鹽才含鈉,雞精、味精甚至番茄沙司的含鈉量也較高,應特別注意。
一些腌制食品(比如泡菜、咸菜、腌肉)也屬于高鹽(鈉)食品。
在購買食品前,記得先看一眼營養(yǎng)標簽/營養(yǎng)成分表,鈉含量超過 30% NRV(營養(yǎng)素參考數(shù)值)的食品,需要警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少吃鹽,還要做到這幾件事

習慣了高鈉食物后,突然開始少吃鹽,難免會覺得嘴里沒味道。但掌握了以下小技巧,少吃鹽就沒那么難了。

循序漸進,逐漸減少用鹽,并使用低鈉鹽

減鹽要循序漸進,按照目前的食鹽用量,每天逐漸減少,最終達到每天不超過 5 克的目標。

高血壓風險較高的人可以使用低鈉鹽,既可以滿足對咸味的需求,又可以降低鈉的攝入。

培養(yǎng)清淡口味

少外食,少吃外賣。為了留住顧客的「胃」,很多餐廳都會在烹飪時使用大量調味品,達到鮮美的口感。

更重要的是,外賣或外食食品中的鈉不受我們控制,即使很多打著「減鹽」標簽的餐食,也可能暗藏很多鈉。

使用限鹽勺

在日常生活中,每天食鹽攝入量不要超過 5 克(市面上常見的限鹽勺規(guī)格為 2 克,每人每天食鹽用量不要超過 3 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選用新鮮食材和多樣化的烹飪方法

食用本身味道較強的蔬果,比如西紅柿、洋蔥、檸檬、香菜、香茅、薄荷、紫蘇等,可以用來提升菜的口感、減少放鹽。

多采用蒸、烤、煮、汆、拌等烹調方式,享受食物天然的味道,不是每道菜都需要加鹽。對于燉、煮的菜肴,由于湯水比較多,更要注意少放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減鹽,其實沒那么難

低鹽,也可以吃到很多美食

而且長期堅持,還能遠離許多疾病的困擾

??吹竭@里的你

既能健康生活,又能享受美食~

-End-

「有用就擴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