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文化網訊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的修復師們,十六年來以艱苦創(chuàng)業(yè)的精神,堅持不懈地肩負著古籍文獻、紅色文獻、少數民族文獻和西文文獻的搶救性保護修復使命。他們遠赴福建、江西、湖北、云南、西藏等省市自治區(qū),圓滿完成了眾多古籍、名人字畫、碑帖、檔案等修復項目,為中華文化的傳承發(fā)展做出了重要貢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支數十位優(yōu)秀的修復師中,不乏技藝精湛、情懷滿滿的人才。他們日復一日、年復一年默默無聞地堅守在修復一線,用一雙巧手讓破損的古籍文獻破繭化蝶,重煥新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優(yōu)秀的修復師們也在默默奉獻。潘艷是參與中心創(chuàng)業(yè)的首批員工,她帶領的團隊一直堅守在廣漢修復基地,東赴江西湖北,西奔西藏拉薩,哪里艱苦哪里去,最爛的書總是她親自修。楊世全,一位曾經的出租車司機,因對傳統(tǒng)文化的摯愛而轉行成為古籍修復師。他憑借自己的努力和堅持,掌握了古籍修復的要領,并參與了眾多珍貴古籍的修復工作。趙碧洲,在職業(yè)生涯的末期選擇了古籍修復這一行業(yè),并憑借自己的熱愛和匠心,在修復領域取得了顯著成績。技術負責人萬小蘭帶領的檔案修復團隊,每年完成二十萬頁左右檔案修復量,她對修復質量要求一絲不茍,已成長為古籍修復技藝省非遺代表性傳承人。且以上幾位都是中國古籍修復大師杜偉生膝下高徒。作為區(qū)優(yōu)秀人大代表、成都道德模范、四川好人、省文化年度人物的中心主任(法人)彭克,親自主抓科學管理和業(yè)務建設,專業(yè)隊伍、修復基地、修復技藝博物館、體驗館不斷擴大,修復數量逐年增多,社會口碑越來越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中心的修復師們,不僅技藝精湛,更有著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厚敬畏情懷。他們深知自己肩負的使命和責任,用一雙雙巧手讓彌足珍貴卻破敗不堪的古籍文獻重煥新生,讓歷史脈絡、文化基因得以延續(xù)。他們的堅守和傳承,是中華文化寶庫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川西部文獻修復中心的優(yōu)秀員工們,以他們的匠心和情懷,為中華文化的傳承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是一支身懷絕技卻默默無聞的英雄,是最可愛的人。是10多年前被劉沙河先生贊譽為“藝匠國工”的古籍保護生力軍,我們應該向他們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