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述/崔恒
【注:內(nèi)容來源于身邊故事,如有相似,純屬巧合,望友友理性閱讀】
我叫崔恒,今年29歲,16歲那年,母親因病離世,我的世界一下子塌了半邊。父親一個人帶著我,日子過得磕磕絆絆。就在我以為生活就會這樣艱難地繼續(xù)下去時,繼母走進了我們的生活。
繼母性格溫和,為人勤快,剛進家門,就把家里收拾得井井有條。她總是輕聲細語地和我說話,可我心里還是有個疙瘩,畢竟不是親媽,能對我好到哪兒去?所以一開始,我對她總是不冷不熱的。
記得有一次,學校要開家長會,我心里糾結要不要告訴父親。繼母看出了我的心思,主動說:“小恒,是不是學校有活動呀?你跟阿姨說說?!?/strong>
我猶豫了一下,還是說了家長會的事。繼母笑著說:“放心,阿姨一定去?!?/p>
家長會那天,繼母早早地就去了學校,回來后還跟我說老師夸我學習認真。從那以后,我對繼母的態(tài)度慢慢有了改變。

日子就這樣一天天過去,我也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小家。本以為生活會一直平靜地過下去,可去年,父親突然中風癱瘓了??粗〈采系母赣H,我心急如焚。
我心里也犯起了嘀咕:繼母和父親畢竟是半路夫妻,又沒有共同的孩子,她會不會就此撂挑子走人呢?大難臨頭各自飛,這種事太常見了。
然而,我沒想到的是,繼母不僅沒有離開,反而堅定地留了下來。
她對我說:“小恒,你安心去上班,照顧好你的小家,你爸這邊有我呢?!?/strong>
我看著她瘦弱的身軀,心里五味雜陳,試探地問:“阿姨,您真的愿意留下來照顧爸?這可不是一天兩天的事兒啊。”
繼母拍了拍我的手,說:“傻孩子,我既然進了這個家門,就是你們的家人,怎么能在這個時候走呢?”

從那以后,繼母就日夜守在父親身邊。每天天不亮,她就起床給父親做營養(yǎng)早餐,然后幫父親翻身、擦身,做各種護理。父親不能說話,繼母就耐心地和他聊天,仿佛父親能聽懂似的。
在繼母的悉心照料下,奇跡發(fā)生了,父親漸漸能說話了,雖然說得含糊不清,但我們都明白,這是繼母的功勞。
后來,父親還能拄著拐杖下床走路了。看著繼母瘦小的身體,卻在照顧父親這件事上爆發(fā)出那么大的力量,我心里既感動又愧疚。
我因為要養(yǎng)家糊口,照顧妻兒,只能每個月多給家里寄些錢,卻沒辦法親自在病床前盡孝。
每次跟繼母打電話,我都滿懷歉意:“阿姨,我沒辦法回來照顧爸,辛苦您了?!?/p>
繼母總是笑著說:“小恒,你別自責,你在外面好好工作,照顧好自己的家,我能理解。你爸和我都盼著你過得好呢。”

可父親的康復之路還很漫長,后續(xù)做康復還需要6萬多塊錢。我四處湊錢,可還差一些。
繼母知道后,把我叫到跟前,從一個小盒子里拿出一張存折,遞給我說:“小恒,這是我這些年攢的養(yǎng)老錢,有6萬塊,你拿去給你爸做康復吧。我知道你手頭緊,別為了錢耽誤了你爸的治療。”
我看著那本存折,淚水忍不住奪眶而出:“阿姨,這怎么行呢?這是您的養(yǎng)老錢??!”
繼母拉著我的手,說:“別推辭了,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你爸好了,咱們這個家才完整。”

如今,父親在繼母的照顧下,身體越來越好。而我和繼母之間的感情,也在這場磨難中變得更加深厚。
后來,我做了一個決定,以后改口,不喊她“阿姨”了,而是喊“媽”。我跟我爸商量了一下,他用含糊的話說:“早……早該……改口了?!?/strong>
是啊,我曾經(jīng)以為繼母只是我們夫妻倆生活中的一個過客,卻沒想到她用行動讓我明白了什么是真正的親情。
她雖然不是我的親生母親,卻給了我如同生母般的愛與溫暖。這份恩情,我會永遠銘記在心。
真是患難見真情,崔恒對繼母原先一直有防備心,覺得畢竟不是自己的親媽,她跟自己的父親又是半路夫妻。結果,這次父親中風癱瘓,繼母不僅沒有撂挑子,還拿錢出來幫襯他們父子倆。
所以,崔恒決定改口喊阿姨叫“媽媽”,他父親也贊同。
是啊,人心都是肉長的,雖然崔恒跟繼母不是親母子,但是通過13年的相處,感情在點滴小事中慢慢升溫,不是親母子,也勝似親母子了。
幸好崔恒也懂得感恩,知道喊繼母“媽”了。相信,以后他也會為繼母養(yǎng)老,就像繼母無私為他們夫妻倆付出一樣……
【原創(chuàng)生活故事,歡迎個人收藏轉發(fā)】
- 從事過兒童圖書編輯、兒童名著解析,寫過企業(yè)家、養(yǎng)老院長、律師等名人采訪稿,如今熱衷生活故事寫作。
關注【檸果不是果】大家每天一起交流,相互取暖,共同進步。
注:圖片來源于網(wǎng)絡,若有侵權請聯(lián)系刪除。
【作者已開通全網(wǎng)維權,抄襲必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