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日,中歐協會智能網聯汽車分會聯合知乎汽車共同發(fā)布了《2025春節(jié)智駕眾測報告》,該報告基于車控CHEK智駕記錄設備收集的廣泛數據,全面呈現了智能駕駛技術在實際用戶長途使用場景中的表現,是國內首份智駕眾測報告。

在“2025春節(jié)智駕眾測大賽”長達數周的眾測過程中,累計測試里程超過10,000公里,相當于橫穿中國兩次,累計測試時長超過150小時,涉及14款熱門智能汽車,涵蓋24個省市,且覆蓋場景多達30余種。此次報告特別關注了領航輔助駕駛(NOA)系統(tǒng)在城市及高速道路環(huán)境中的表現,尤其是“危險接管里程”的分析。

危險接管里程是指在自動駕駛系統(tǒng)需要人工介入接管車輛控制之前,自動駕駛系統(tǒng)能夠獨立安全行駛的距離。這個指標衡量的是自動駕駛系統(tǒng)在面臨危險情況時,能夠自主處理并保持安全行駛的能力。具體來說,當自動駕駛系統(tǒng)未能識別到前方的危險情況(如施工路段、障礙物等),需要駕駛員進行緊急介入時,這段時間內自動駕駛系統(tǒng)能夠獨立行駛的距離就是危險接管里程。

危險接管里程是評估自動駕駛系統(tǒng)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的重要指標。數值越大,說明自動駕駛系統(tǒng)在面臨危險情況時能夠保持獨立安全行駛的距離越長,系統(tǒng)的穩(wěn)定性和安全性越高。

城市NOA不靠譜?高速NOA領先一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眾測過程中,測試結果揭示了多個智能駕駛系統(tǒng)在不同真實使用場景下的表現差異。

數據顯示,本次統(tǒng)計的NOA里程區(qū)分了城市和高速、白天和夜晚兩大場景,其中城市NOA占據了25.96%的里程,夜晚場景下的NOA占據了36.03%的里程,測試場景分布均勻。

根據報告數據,NOA智駕里程占總智駕測試里程的86.9%,這意味著在整個測試過程中,車輛的自動駕駛系統(tǒng)在86.9%的行程中被啟用。此數據表明,在測試過程中,NOA系統(tǒng)表現出較高的應用頻率,尤其是在高速公路和長途行駛時。

隨著技術的不斷進步,報告中專家預測,2025年將是智能駕駛技術從L2向L3邁進的關鍵一年。盡管目前在L2+階段存在一些技術瓶頸,特別是在系統(tǒng)的全面自動化和對復雜場景的應對能力上,但整體來說,智能駕駛正逐步改變著人們的出行方式,未來幾年內將迎來更為成熟的自動駕駛產品。

“智能駕駛技術的發(fā)展離不開消費者的真實反饋,通過這些數據,廠商能夠更好地優(yōu)化系統(tǒng),最終實現智能駕駛從輔助到完全代替的過渡?!鄙钲谧詣玉{駛研究中心副主任郝景山表示。

危險接管里程:自動駕駛安全性的真實考量

數據中,全部智駕系統(tǒng)的平均NOA危險接管里程為占220.21公里,即每220.21公里發(fā)生一次危險接管。與此同時,NOA危險接管分布在不同的路況條件下有所不同,雖然城市NOA里程僅有25.96%,但77.14%的危險接管事件仍發(fā)生在城區(qū)NOA場景。說明NOA系統(tǒng)在城市這一特殊情境下的表現不如其他條件下穩(wěn)定,仍會頻繁發(fā)生危險接管事件。這項數據揭示了智能駕駛系統(tǒng)在應對復雜環(huán)境時的局限性。

急剎車和急加速是衡量智能駕駛系統(tǒng)舒適性的重要性能指標。根據測試數據,所有參與測試車輛平均每5.14公里急剎車一次,平均每5.18公里急加速一次,說明不舒適的體驗仍頻繁出現。

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朱西產教授指出,目前雖然智能駕駛技術取得了顯著進展,但整個行業(yè)仍處于L2階段,距離L3的全面普及仍有距離?!爸醮舜位顒油ㄟ^用戶集體反饋,量化對比測試數據,幫助消費者更清晰地了解市場上智能駕駛功能的實際表現?!?/p>

城市NOA的隱患:危險接管場景數據積累不足

在眾測過程中,測試結果揭示了不同智能駕駛系統(tǒng)在實際駕駛環(huán)境下的表現差異,尤其是在城市NOA和高速NOA的應用中,各車型的表現各有優(yōu)劣。智己LS6、魏牌藍山、騰勢Z9GT等車型在城市駕駛條件下展現了較高的穩(wěn)定性,尤其在NOA危險接管方面,智己LS6的表現最佳,其危險接管里程達到149.49公里。大多數車型能夠在復雜的城區(qū)道路中運行,但仍有一定的局限,尤其是在復雜環(huán)境下,系統(tǒng)的反應和處理能力需要進一步優(yōu)化。

知乎答主Zz的機智生活指出,盡管城市NOA已經能夠達到可用狀態(tài),但對于大多數駕駛者來說,這種駕駛方式依然存在一定負擔,尤其在高效性方面,系統(tǒng)仍需改進。他提到:“對于用戶來說,不能像‘傻瓜式’使用,需要通過摸索來確定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能力邊界,才能更安全地使用。”這表明,智能駕駛系統(tǒng)仍處于一個需要用戶適應和學習的階段,尤其是在城市繁忙交通中。

轉向高速駕駛,數據顯示,騰勢Z9GT、小米SU7 Pro、領克09等車型在高速行駛時表現出了較高的穩(wěn)定性,表現最優(yōu)的車型的危險接管里程為351.10公里。在高速行駛過程中,智能系統(tǒng)能夠大幅減輕駕駛負擔,提升長途駕駛的舒適性與安全性。

知乎答主Zz的機智生活提到:“現階段的智能駕駛系統(tǒng)在高速上能夠大幅度降低駕駛者的駕駛負擔,使得日行千里不是問題?!比欢?,他也提到,雖然系統(tǒng)表現出色,端到端模型仍然帶來了一些不確定性,駕駛員需要保持適當警覺。

用戶使用反饋的數據體系正在助推智駕落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隨著城市NOA系統(tǒng)的普及,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體驗到智能駕駛帶來的便捷。知乎答主洪澤鑫提到,尤其在春節(jié)期間,很多親戚在家門口親自體驗了智能駕駛,這不僅提升了他們對智能駕駛的興趣,也影響了他們對油車的看法。他說:“不到15分鐘,很多人就被智能駕駛的便利性深深吸引?!边@一點表明,智能駕駛不僅在改變傳統(tǒng)的駕駛方式,還在逐步改變消費者的購車觀念。

然而,知乎答主大夢指出,盡管智能駕駛帶來了便利,但隨之而來的安全性問題仍不容忽視。他提到:“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責任歸屬尚不清晰。如果能夠配備類似車控CHEK行車記錄儀這樣的設備,將有助于保障駕駛員的安全?!边@說明,智能駕駛在安全性和責任歸屬方面仍需要進一步明確,以確保消費者的權益得到更好的保護。

基于用戶反饋的數據體系,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用戶數據不僅能夠幫助消費者更好地理解智能駕駛功能,還能推動技術的迭代和升級。郝景山表示:“這是首次通過第三方視角深入評測10余款智能車型在真實春節(jié)返鄉(xiāng)場景下的表現,涵蓋高速公路、城區(qū)和鄉(xiāng)間等不同路況。”他認為,業(yè)內仍缺乏基于用戶反饋數據的橫向對比,而通過用戶反饋,車企和消費者可以更準確地評估智能駕駛技術的實際表現。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應用與消費者研究分會秘書長高凌也強調,“通過真實用戶數據評估智能駕駛性能,能夠提高智能汽車在消費者認知中的客觀性、透明度和認可度?!备鶕蟾骘@示,眾測參與者對智能駕駛系統(tǒng)的滿意度達到了82.35%,尤其是高速NOA,在減少駕駛負擔、提高行車安全性方面表現突出。然而,在城市NOA的表現中,僅有17.65%的參與者表示在繁忙的城區(qū)能夠完全信任系統(tǒng),另有82.35%的參與者對系統(tǒng)的判斷能力表示懷疑,尤其在處理復雜路況如繁忙交叉口時,系統(tǒng)的可靠性仍存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