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字|塵谷行知
修身知命,這是一個很大的意識框架,甚至已經超越了常人的思維定勢,所以一般人在凡俗里摸爬滾打,也始終難成大器。
大器,簡扼言之,其實就是一種有形有象的器皿,比如說一個人的命運是怎么樣的,是完全可以通過意識去解析出來的,即“形而下者謂之器”。
與器相反,看不到的東西是道,道牽扯到人身上面,則是命,即“形而上者謂之道”。
若要知命,必先知道。
而在我個人看來,知命或者知道其實隱含著另外的意思,知和命、知和道需要分開來理解,也就是通過“知”來填充后者。
知是本知本能的狀態(tài),用這個如水般的狀態(tài)去賦予后者意義,后者才能顯示出張力來。
命和道都是虛無縹緲的東西,為方便理解,我們暫且定義它們僅僅只是某種空殼,接下來我們通過身心修養(yǎng)的方式,將“知”盈科進這個空殼里面去,那么命和道都會了了分明地見曉,這個時候,可謂是見命和見道了。
我說知是一種無法描述的狀態(tài),這一點在儒家經典《大學》中有明確的指引: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同時,《大學》中的這句話也證實了鄙人對“格物”的格字作“量”解的參悟方向是沒有問題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