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為父母,都想養(yǎng)育一個優(yōu)秀懂事的孩子。
可是,生孩子、養(yǎng)孩子,未知數(shù)太多。
好多小時候活潑可愛的孩子長大后卻躺平,無所事事,理直氣壯地啃老的孩子。
要說“啃老”,我覺得吳桂英應該算是“天花板”級別的。
吳桂英,1973出生于河北省北部縣城的一個小山村,在她之前家中已有6個哥哥姐姐,她是最小的一個孩子。
由于她在家中最小,所以自出生起便集萬千寵愛于一身。
在家里面,不管是吃的喝的、用的東西這類物質的方面,還是孩子們一起玩耍互動的方面,全都先緊著她。這種太過分的寵愛,讓她有了特別張狂、毫無規(guī)矩還誰都不放在眼里的性子。

只要有一點點不順心的地方,她就往地上一坐,又滾又鬧,又哭又撒潑,甚至故意把事實給弄歪了去指責哥哥姐姐。每到這種時候,爸媽老是先去哄這個“小公主”,訓其他孩子,有的時候還會打幾下男孩子,好給小女兒消氣。
上了初中,習慣啥都圍著自己轉的吳桂英,在學校里找不到那種被大家圍著捧著的感覺,很快就特別討厭上學了。
可是父母覺得女孩子不上學不是啥大事,對于小女兒編出來的各種“請假理由”,根本就不管。輟學在家的吳桂英啥事兒也不干,父母還是舍不得讓她去地里干活,還是跟她小時候一樣,讓她過著衣來伸手、飯來張口的舒服日子。
家里大多數(shù)人都覺得這很平常,只有一個從小就跟吳桂英合不來的哥哥,經常忍不住諷刺她幾句。
那一年正值豐收時節(jié),吳家的兄弟姐妹都出去收割莊稼去了,父母也在田里忙活,只有吳桂英一個人在家沒事做。
哥哥看她老是懶懶散散的,就喊她也來田里幫忙,她卻死活不同意。無論哥哥如何勸說,她都置若罔聞,最后竟然在地上打起了滾兒。
她這副樣子徹底惹惱了哥哥,情急之下,哥哥哥抬手打了吳桂英兩巴掌,想讓她清醒些。
這兩巴掌雖不算嚴重,事后哥哥也道了歉,可吳桂英卻不依不饒,宣稱自己“癱瘓了”。家人大驚失色,急忙借車帶她去縣城醫(yī)院檢查,結果卻顯示她身體毫無問題。然而,在確鑿的證據(jù)面前,她仍堅稱自己癱瘓了,身上毫無知覺,不管家人如何擰掐她,她都面不改色。最后連醫(yī)生都開始懷疑自己的判斷。

早在最初幾年,吳桂英的一個姐姐就覺得她是裝的,還讓母親不要管她。但愛女心切的父母卻任由吳桂英每天躺在床上,為她端茶倒水、喂飯洗澡,全方位照顧她的起居。
后來吳桂英的父親因病去世,母親對她的寵愛愈發(fā)變本加厲。吳桂英提出的任何需求,不管合理與否都會被滿足,甚至有時會犧牲其他兄弟姐妹的利益,這種情況持續(xù)了20年。
2007年,吳桂英的母親病情加重,在彌留之際把孩子們叫到一起,千叮嚀萬囑咐要照顧好妹妹,得到孩子們的保證后才安心離世。
之后,三姐吳桂令接過了照顧妹妹的“接力棒”,細致入微地照料她。
起先,三姐有好幾次看到妹妹所在的屋里有人影閃過,她趕緊跑過去,可是只有小妹一個人在床上躺著。后來,外甥女也看到小姨好像會走路,并告訴了媽媽。
三姐起了疑心,認為妹妹會走路,于是去詢問吳桂英,但是吳桂英卻堅決否認。
為了打消疑慮,三姐跟其他兄弟姐妹商量,在妹妹房間安裝了攝像頭。
結果竟然發(fā)現(xiàn):視頻里的吳桂英真的能夠自己站起來,在房間里走來走去。

只是,即便面對監(jiān)控視頻證據(jù),吳桂英依舊不松口。
這令三姐非常無語:身體健康的妹妹,竟然能夠裝癱20年,心安理得接受父母的伺候,絲毫不覺得慚愧!
2009年,吳桂令帶她到上海找心理學專家車界龍,專家懷疑她是“癔癥病”,就是裝著裝著病自己后來也信以為真了。
專家采用了反常規(guī)的指責批評法,令吳桂英慢慢站了起來,終于結束了裝癱20年的生活。聽說后來還學會了一點手藝,能夠自食其力。
為什么吳桂英會做出這么要極端的行為?除了性情懶惰之外,父母的養(yǎng)育方式難辭其咎。
一、過度寵溺
父母總是將最好的給吳桂英,無論是吃喝用度還是玩耍時的地位,都以她為中心。這種做法讓孩子習慣了在家庭中享受特殊待遇,形成了一種以自我為中心的性格。
當吳桂英撒潑哭鬧、歪曲事實指責哥哥姐姐時,父母沒有正確引導她的行為,而是選擇安撫她并呵斥其他孩子。
當吳桂英輟學后無所事事,父母依然不讓她做任何家務,繼續(xù)像小時候一樣照顧她的一切生活起居。這種全方位的生活包辦剝奪了她獨立生活的能力,讓她長期依賴家人。
二、無原則縱容
吳桂英假裝癱瘓時,父母曾經帶她去醫(yī)院檢查過,沒有發(fā)現(xiàn)任何品質性的問題,父母一直沒有真正試著去了解女兒的真實想法,也沒有想辦法讓她站起來自食其力,只是一味地滿足她的需求。
這種無原則的縱容使得吳桂英的問題越來越嚴重,導致她浪費了最美好的青春年華:15歲——35歲,也讓家庭陷入了不正常的氛圍中,并且牽累了其他子女。
父母愛孩子,也要有底線和原則,并不是毫無原則的縱容。
俗話說:慣子如殺子。
過度寵溺孩子、縱容孩子,會讓孩子永遠長不大,無法獨立,甚至以索取為榮,絲毫不考慮他人的感受。
看似是愛孩子,實際上是害了孩子。
當家長的我們,引以為戒吧。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