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性最可怕的,不是見利忘義,而是“見利忘害”!趨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但是有句話叫“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為了丁點(diǎn)利益,就可以連命都不要!

所以人性最大的弱點(diǎn),就是光記得趨利,而忘了避害。世間有2樣?xùn)|西,最容易讓人犯錯,一是利益的誘惑:看到利益當(dāng)前,多數(shù)人下意識就會道義放兩旁,把利字?jǐn)[中間,這叫見利忘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還有一點(diǎn),就是喪失理智:當(dāng)一個人陷入糾結(jié)的時候,不知道該怎么辦的時候,往往會選擇賭一把,比如“利令智昏”這種行為,就是不知道該選擇利還是該選擇義,結(jié)果多數(shù)人都選了利,因為“利”近在眼前唾手可得,而“義”虛無縹緲、遙不可及。

人們常說見利忘義,其實見利忘義的本質(zhì),是見利忘害。人之所以犯錯,不是因為他不知道“道義”,而是因為利益當(dāng)前蒙蔽了雙眼,讓人看不到潛藏的風(fēng)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春秋時期的晉國,想要攻打虢國,但是出兵之路要從虞國借道,于是晉王就托人給虞國國君送去大量的美女和奇珍異寶,以此作為借道的酬謝。

虞國的大臣趕緊勸諫虞國國君,說:大王千萬不能答應(yīng)借道之事,因為晉國打完虢國之后,下一個倒霉的,一定就是我們虞國。

但是虞王禁不起美色和財富的誘惑,放任晉國的軍隊從虞國借道,晉國因此打敗了虢國,不但得到了虢國的割地,還順道摸清了虞國的虛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年之后,晉國故技重施,有一次向虞國提出借道出兵,貪財好利的虞王再度答應(yīng)了晉國的請求,但是這一次,晉國長驅(qū)直入,虞國毫無防備,就此亡國。

而虞王收藏的所有美女和奇珍異寶,也都成為了晉國的囊中之物。虞王為了眼前的利益,出賣了虢國,也出賣了自己,在歷史上留下了“假途滅虢”的典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經(jīng)常說真正讀懂孫子兵法的人,一定可以立于不敗之地!因為孫子兵法有一個核心的宗旨,就是告訴你做任何事情以前,第一考慮的是風(fēng)險,第二考慮的是代價,第三考慮的才是利益。

人生最大的忌諱,其實不是見利忘義,而是見利忘害!老話說“人見利而不見害,魚見食而不見鉤”,一個人讀再多的書,懂再多的仁義道德,只要在足夠多的利益面前,也會像魚一樣只看到誘餌,卻看不到魚鉤。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古人常說“仗義每多屠狗輩,負(fù)心多是讀書人”!在利益面前,人往往沖昏了頭腦,根本不知道思考其中潛在的風(fēng)險,更不用說什么仁義道德,所以“人為財死,鳥為食亡”的悲劇才會層出不窮。

我們不可能要求每一個人都是仁義道德的君子,包括我們自己,但只要記住,遇到利益,你先用看待危險的思維去分析考慮,就一定能避免90%的錯誤,而一個時刻保持頭腦清醒、不會“見利忘害”的人,也一定不會輕易成為見利忘義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