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篇旅游文寫道,徐霞客眼里的江西九江廬山,石門令人狂喜過望,竹林寺是夢幻境地。緊接著,徐霞客游覽江西廬山的漢陽峰,覺得美得不像人間,還走了三疊泉極艱難的道路。
戊午(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年)八月二十,清晨,霧氣未收斂,徐霞客等人走出天池寺,奔向文殊臺。
四面巖壁高達萬仞,鐵船峰像一只飛鷹,可供神仙乘坐。山北各座山巒,低矮得像聚集一處的螞蟻。匡湖邊,洋洋數(shù)十里山麓,與長江僅一衣帶的距離,而江水卻遠遠地流到天邊。
僧人容成正拿著佛經出來迎接,很高興引導他們游覽各山峰。
奔流的山澗,水聲如雷鳴。
松樹、竹林相互蔭映,山峽中神秘而寂靜。
天池寺下,山峰層疊、山澗幽深。
金竹坪的每條路都有竹林,每處北坡都有松樹。各山峰隱隱相護,比天池寺幽深,寬曠卻稍遜于天池寺。

金竹坪左翼的蓮花峰,是天池寺的界山,峰頂上巖石嶙峋。他們走到蓮花峰側,霧氣再次大作。在霧氣空隙中,峰頂上的巖石不時地作出窺視人的神態(tài)。因山霧迷漫,他們不能登上峰頂。
他們越過山嶺,到達仰天坪,這是僧人廬舍的最高處。
徐霞客懷疑仰天坪離漢陽峰不遠,僧人說中間隔著桃花峰,尚有十里路之遙。霧漸漸散開。他們走出寺門,從山塢西南,順著桃花峰向東,經過曬谷石,越過山嶺向南,再往上走就是漢陽峰了。
他們先遇到一位僧人,說漢陽峰頂沒有住宿處,宜投宿慧燈和尚的僧舍,并指點道路。
夕陽的余暉映照滿山,在漢陽峰南面。一條小徑順山延伸,層巒疊嶂,幽深寂靜,仿佛不再是人間。
茂盛的竹叢中,有間供著佛像的小屋,慧燈和尚短發(fā)覆前額,穿著破爛僧衣,打著赤腳,正在挑水磨豆腐。竹叢中還有和尚三四人,身著整潔的衣鞋揖讓待客,他們都是慕名慧燈遠到而來。

山崖間,赤腳、短發(fā)和尚走來,他原是云南雞足山的和尚。他到懸崖拜訪了慧燈的徒弟方才返回。
石壁陡峭筆削,徐霞客拉著一位和尚作向導,架懸梯攀援到慧燈徒弟住所。茅屋就像慧燈和尚的那間小屋,這和尚本是山下百姓,也因仰慕慧燈而居住這里。
徐霞客向上仰望漢陽峰,往下俯瞰懸崖絕壁,感覺已經不是人世間。夜色四合,徐霞客返歸慧燈小屋歇宿?;蹮艉蜕兄蠛枚垢畲惹敖o他指點道路的和尚也到了?;蹮艉蜕邪雮€月必定親自磨一次豆腐,必定款待遍他所有的徒弟。
戊午(萬歷四十六年,公元1618)八月二十一,徐霞客告別慧燈和尚,他從小屋后的小路,攀援茅草、手拉荊棘,攀登到漢陽峰頂。
都陽湖浩蕩的湖水,仿佛與天相連。東面遠望湖口縣,西面遙看建昌,各座山歷歷在目,全然不像失去了倚仗一樣低頭服輸。北面的夕七花峰,是諸山中錚錚者,可與漢陽峰并肩,然而它昂首聳立逼近霄漢,這是它最美之處。
漢陽峰和五老峰,都是廬山南的山,如兩支角相對,而犁頭尖介于兩者中,兩座山峰相望很近。路必須仍舊到金竹坪,繞過犁頭尖后,從它左側出來向北轉,才能到達五老峰。

五老峰峰頂?shù)娘L很猛烈,沒有流水,空寂無人居住。五座山峰排列一線,互相遮掩,一望不能兼收五峰。只能登上一峰,峰兩旁似乎無底!座座山峰各有奇險景觀,互不遜色,真是雄偉寬闊的最高景觀!
徐霞客仍然下山,到達嶺角。他向北,在山塢中行進,進入五老峰新建的方廣寺。知覺和尚非常熟悉三疊泉瀑布勝景,說道路極其艱難,催促他快走。
道路盡頭,澗水嘩嘩流淌,下注在亂石中,兩邊有山夾峙,叢竹及長樹枝,上上下下蔥蔥郁郁。他越進入,勝景越美好。露出的巖石如在綠色中飛動,點綴在山間。
澗岸旁的路也窮盡了,他從澗中亂石中前行,圓的石頭滑腳,尖的石頭刺破鞋子。他找到綠水潭,一泓很深的碧水,上有洶涌澎湃的澗流傾瀉而下,奔流的水猶如噴雪,濺起陣陣雪白的水花,深青色的水停留在潭中。
他又走過大綠水潭,流水的態(tài)勢,至此將要下墜,流量比前大一倍,洶涌澎湃也益加厲害。潭前的峭壁無規(guī)則的聳立,回環(huán)著相互逼近峙立。他往下鳥瞰,似乎無底,只聽轟雷般似乎要震倒峽谷的響聲,他心里恐懼,眼光昏花,不知泉水從什么地方墜去。到這里,澗中的路也窮盡了,于是他向西面攀登山峰。峰前石臺依勢崛起,俯看四周層層崖壁,顯得陰森而狹窄。泉水被崖石掩蔽,無法看見,一定要到對面的峭壁之間,方能夠全部看清其勝景。
于是他們沿著山岡,從北向東轉,走到對面峭壁上,往下俯視,則第一級、第二級、第三級的流泉情景,才依次全部看清。那山塢中一崖壁上,有像門大小的洞兩個,知覺和尚指著它說是竹林寺的大門。
過了一會兒,北風從湖口吹上來,寒冷使人戰(zhàn)粟,他急忙返歸舊路,到達綠水塘,詳細地觀察綠水潭,見上面有洞斂縮著往下墜。知覺和尚引導他進入其中,說:“這也是竹林寺三門之一。”然而洞本來是石縫隙相夾而起,其內橫通有如“十”字,南北通明透亮,往西進入好像沒有底似的。他出洞,沿溪岸而行,抵達方廣寺時,天已昏黑。
敬請關注“景致記錄”,看古今美景,謝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