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刷到新聞,住宅層高標準將調整為不低于3米。我從個體利益角度,第一反應做出的解讀是:這項政策顯然會利好新房,大概可能利空二手房。因為通過強化新房質量,能夠更加堅實地托底新房房價,而作為新房替代品的二手房,大概率會因質量相形見絀,而被影響售價。在商品房銷售市場,又朝著買新不買舊靠近了一步。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然,這樣的事,好像也不是第一次發(fā)生了。24年底的時候,取消公攤的消息一度成為熱門,只不過實打實要落實的區(qū)域并不多,但跟進的確實不少。就拿我們滄州來說,很多樓盤開始打出贈送面積的旗號招攬顧客,只不過所謂“贈送面積”的力度,距離取消公攤還有相當距離。而且,還有一些“無良”商家濫竽充數,拿不在房產證上的入室花廳來充作“贈送面積”的噱頭,用空頭支票來作營銷,也是挺有意思了。不過,也能看得出,當“贈送面積”成為一種行業(yè)趨勢,那各個房地產商之間出于競爭的目的,“贈送面積”力度只會不斷加大,將公攤的水分不斷擠出,直至有一天事實上“取消公攤”。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毫無疑問,當新房拿“贈送面積”甚至取消公攤當作營銷手段時,不斷提高的得房率,確實容易調動起人們買新房的興趣,同時也給新房的房價塑造出一個新的支撐點。只是,這種情況下,最受傷的莫過于二手房,畢竟房產證上的面積可是實打實公攤注水的面積,和新房面積的計量不在同一個維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近幾天,回了趟老家。出了火車站,沿著站前的馬路一路向前,真得猶如進了鋼鐵水泥森林,兩旁動輒都是二三十層的樓房。以前,大概是要感慨家鄉(xiāng)建設如火如荼,萬丈高樓平地起。不過,最近聽聞了一種論調后,就有了一種別樣的看法,只覺得密密麻麻的高樓有些讓人驚悚。只因有人說,買房子不要買三線及以下城市的高層,二三十年后,高層樓房的維護費用會變得相當高昂,各種問題頻發(fā),從而導致居住質量一落千丈。退一萬步講,萬一高層樓房發(fā)生火災,三線城市的滅火裝備可能都不足以應對。如果這一說法為真,我們那里很多鎮(zhèn)上建起的小高層,就很可能是二三十年后的“老破小”,沒有太高生活質量可言。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房子只要造出來就能賣出去的時代,已經隨著房價瘋狂一路上漲的年代,一道成為過去式了。不難判斷,以后的商品房將越來越強調居住質量,新房的賣點會越來越多,支撐房價止跌回穩(wěn)的力量會越來越多。同時,二手房的槽點也越來越多,房子買新不買舊,大概率將會成為一種大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