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萬歷十一年(1583年),在清太祖努爾哈赤起兵后不久,建州女真沾河寨長楊舒兄弟二人、薩爾滸城主諾米納,以及嘉木湖城主噶哈善哈思虎商議后,決定歸附努爾哈赤

如此一來,努爾哈赤的勢力壯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而薩爾滸城主諾米納,與努爾哈赤的仇敵尼堪外蘭勾結在一起,最終被沾河寨長楊舒所殺。

而噶哈善哈思虎,在娶了努爾哈赤的親妹妹沾河公主后不到一年的時間,便被努爾哈赤繼母懇哲的弟弟薩木占所殺。

如此一來,在太祖創(chuàng)業(yè)之初歸順的,便只剩下沾河寨長楊舒兄弟二人。

而正因為如此,太祖對楊舒兄弟二人十分器重與重視。

在噶哈善哈思虎去世后,沾河公主改嫁楊舒;

而楊舒的兄長常舒,則是娶了太祖皇帝的堂妹格格覺羅氏;至于常舒的女兒郭絡羅氏,則是嫁給了清太祖努爾哈赤的嫡長子褚英(曾被封為皇太子)為嫡妻。

沾河公主改嫁楊舒后,生下一個兒子達爾漢。

也就是說,達爾漢是清太祖努爾哈赤的親外甥。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努爾哈赤的另一外親外甥——鈕祜祿.遏必隆,不僅是歷經(jīng)天聰、崇德、順治、康熙四朝的老臣與重臣,而且還在康熙繼位之初為輔政大臣輔佐康熙處理朝政事務。除此之外遏必隆還是康熙的岳父,遏必隆有3個女兒入宮成為康熙后妃(一位為皇后,一位為貴妃,一位為庶妃)。遏必隆家族,成為滿清最不可忽視的勛貴家族之一。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達爾漢,同樣作為努爾哈赤的親外甥,在大清又是一個什么樣的存在呢?

一開始,達爾漢被授予佐領一職。

并且娶太祖皇帝的次女嫩哲格格為妻,嫩哲格格是努爾哈赤側(cè)妃伊爾根覺羅氏所生,是努爾哈赤第七子多羅繞余郡王阿巴泰的同母姐姐,比達爾漢年長七歲。

在達爾漢尚且年幼時,嫩哲格格便嫁給了努爾哈赤麾下大將伊拉喀巴圖魯,只是伊拉喀不喜歡嫩哲格格,便將嫩哲格格遺棄了。努爾哈赤大為生氣,而將伊拉喀處死。

在嫩哲格格守寡幾年后,便改嫁給了表弟達爾漢。

如此一來,達爾漢便跟其父楊舒一樣,成為建州女真的額駙。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天命四年(1619年),達爾漢已經(jīng)30歲,跟隨太祖皇帝一起征伐海西女真四部之一的葉赫部,也就是皇太極生母孟古哲哲的母族。

此戰(zhàn)葉赫部被滅,葉赫部東城貝勒金臺吉(皇太極的舅舅)的兒子尼雅哈率部歸降后金;葉赫部西城貝勒布揚古也率部歸降后金,努爾哈赤終于完成統(tǒng)一整個女真的大業(yè)。

回到盛京后,太祖論功行賞,達爾漢憑戰(zhàn)功而被授予一等男爵

天命十一年,達爾漢的外祖父、清太祖努爾哈赤病逝,皇太極繼任大汗之位,改年號為天聰。

舅舅皇太極繼位后,達爾漢在后金的地位逐步得到提升,而位列八大臣,并且被授予滿洲鑲黃旗都統(tǒng)。之后達爾罕便奉命跟隨古英巴圖魯、太祖皇帝嫡次子、四大貝勒之一的代善,一起征伐蒙古扎魯特部。

此戰(zhàn)達爾漢表現(xiàn)十分勇猛,單騎追逐敵軍,并且生擒活捉了扎魯特部臺吉。

沒多久達爾漢率兵攻打棟揆部,并且俘獲了塔布囊古穆楚赫爾、杜喀爾、代青多爾濟三人以及他的兒子。憑多次立下的戰(zhàn)功,達爾漢的世職被晉為三等子爵

天聰元年(1627年),貝勒阿敏等奉命攻打朝鮮,達爾漢跟隨一起出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戰(zhàn)后金大獲全勝,朝鮮國王李倧請和,達爾漢參加了后金與朝鮮的會盟。

待后金軍凱旋而歸時,皇太極賜宴犒賞諸位征伐朝鮮的功臣,而達爾漢便是其中之一。

沒多久皇太極親自率兵攻打明朝,圍困錦州城,達爾漢跟隨太宗皇帝一起出征,立下戰(zhàn)功。

然而,接連立下戰(zhàn)功的達爾漢,卻因為些許小事而被太宗皇帝罷免官職。

在皇太極設宴款待諸位貝勒時,達爾漢的小舅子、貝勒阿巴泰,不想同大貝勒代善一起坐,便讓達爾漢以“恥與子弟列做”為由轉(zhuǎn)奏太宗皇帝,皇太極便讓達爾漢勸慰阿巴泰不要如此任性。

然而阿巴泰并沒有聽從姐夫的勸說,等到察哈爾使臣等來赴宴的時候。

阿巴泰又讓舒穆祿.納穆泰(開國功臣、武勛王揚古利的幼弟)上奏太宗皇帝此事,皇太極很是生氣,便以達爾漢沒有勸慰阿巴泰為由,罷免其鑲黃旗都統(tǒng)一職。

說到底,達爾漢是被自己的小舅子所連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達爾漢畢竟是戰(zhàn)功赫赫的功臣,也無大的過錯,沒多久便被太宗皇帝官復原職。

兩年后,達爾漢跟隨后金軍一起再次攻伐明朝,圍困遵化城。

此戰(zhàn),達爾漢率領鑲黃旗的后金軍攻打遵化以西,最終攻下了遵化城,立下大功。

天聰四年(1630年),達爾漢曾率兵攻打昌黎,但是并未攻克城池而回。

次年,達爾漢跟隨太宗皇帝一起圍困大凌河,此戰(zhàn)達爾漢負責率兵環(huán)城固守;達爾漢曾僅率80人大敗敵軍500人,如此以少勝多,便可見達爾漢有多驍勇善戰(zhàn)。

然而在天聰六年時,達爾漢卻因為自己的隨從泄露軍情,其世職被降為一等男爵。

不過,作為皇太極的姐夫,達爾漢并不缺乏建功立業(yè)的機會:

天聰七年時,明參將孔有德歸降后金,達爾漢奉命前去接應孔有德,并且守護他的舟船;

天聰八年,達爾漢再次跟隨后金軍一起征伐察哈爾林丹汗,并且率兵攻打明朝邊境。

天聰九年,達爾漢同都統(tǒng)阿山一起負責牽制寧遠以及錦州城的明軍,此次來確保后金其他的貝勒能夠按照既定的計劃攻打山西。

崇德元年(1636年),皇太極正式登基稱帝,建立大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年,達爾漢跟隨英郡王阿濟格(多爾袞同母兄長),一起征伐明朝,因為達爾漢率先率兵攻克順義,其世職被晉封為一等子爵。這年十二月,達爾漢從征朝鮮。

此時的達爾漢,不僅是皇太極的姐夫、大清的和碩額駙,而且還有一等子爵的世職,其家族已經(jīng)是名副其實的勛貴家族,在大清的地位極高。

若是達爾漢能夠一直安分守己的話,其家族成為像遏必隆一樣顯赫的家族。

然而達爾漢卻從崇德二年開始,頻繁惹怒皇太極,最終在崇德六年(1641年)被革世職、罷免都統(tǒng)之位。

三年后,達爾漢去世。

達爾漢去世時,在位的皇帝已經(jīng)是順治帝。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達爾漢在世時,其世職已經(jīng)被革除,所以在達爾漢去世后其子鄂羅塞臣,即便是嫩哲格格所生的兒子,也沒有世職可以承襲。不過鄂羅塞臣憑著自己的戰(zhàn)功,也因為是和碩公主之子,而最終被晉封為二等子爵,康熙三年去世。

除了鄂羅塞臣外,達爾漢還有一子很值得一提,此人便是農(nóng)鐸。

而農(nóng)鐸之所以在史料中立下記載,不是因為有多驍勇善戰(zhàn),而是因為他的孫女郭絡羅氏,是康熙最厭惡的一個兒媳。若是按照輩分的話,郭絡羅氏是和碩額駙達爾漢的曾孫女。

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農(nóng)鐸在長大成人后,娶了舅舅家的女兒,也就是達爾漢的小舅子、多羅繞余郡王阿巴泰的第三女縣主愛新覺羅氏為妻。

農(nóng)鐸生有一個兒子為明尚,而明尚跟父親一樣,也娶了舅舅家的女兒,也就是阿巴泰的第四個兒子、明尚的四舅舅和碩安親王岳樂的第七女為妻。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岳樂第七女是側(cè)福晉吳喇漢哲爾門氏所生的女兒,被封為和碩格格嫁給明尚。

娶和碩格格為妻后,明尚便被封為和碩額駙。

從達爾漢開始,一直到其孫明尚,都是娶舅舅家的女兒為妻,同阿巴泰家族世代聯(lián)姻。

可想而知,達爾漢家族,與阿巴泰家族之間的關系有多親密。

明尚與妻子和碩格格婚后生下一個女兒郭絡羅氏,然而明尚在康熙二十年時因罪而被朝廷處死,其妻和碩格格在康熙二十三年抑郁而終。

如此一來,郭絡羅氏便成為孤兒。

岳樂心疼這個年幼便失去父母的外孫女,便將郭絡羅氏抱入安親府撫養(yǎng)。

岳樂十分寵愛郭絡羅氏這個外孫女,將其視為掌上明珠,對其十分溺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岳樂同三繼妻赫舍里氏(康熙孝誠仁皇后的姑姑、索尼的女兒)所生的幾個兒子,僅比郭絡羅氏大十幾歲,對郭絡羅氏也是百般呵護。

便是因為在這樣的溺愛下長大,郭絡羅氏并沒有像其他的女子一樣溫柔賢靜,而是頗為豪爽強悍

康熙三十一年時,康熙下旨將郭絡羅氏指婚給皇八子胤禩為嫡福晉。

六年后,胤禩與郭絡羅氏正式完婚。

康熙之所以會將郭絡羅氏指婚給胤禩,其實是給安親王府的一種安撫(岳樂去世后,他的幾個兒子爵位被無罪降低)。

既然郭絡羅氏,是康熙親自選定指婚給胤禩的嫡福晉,康熙為何會對自己親自選定的兒媳如此憎恨不滿呢?

了解清史的應該知道,胤禩是康熙朝中后期九子奪嫡之爭中的主角之一,朝中威望最高的皇子。

不過對于胤禩而言,其生母出身低微是一個短板。

在所有參與奪嫡之爭的皇子中,胤禩的生母良妃衛(wèi)氏是出身最低的一位后妃。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胤禛、胤祥、胤褆的生母雖然出身并不顯赫,但好歹是出身包衣;而胤禩的生母衛(wèi)氏出身辛者庫,只是因為衛(wèi)氏得寵才會被康熙晉封為良妃,良妃是大清第一位出身辛者庫得封妃位的后妃。

然而,郭絡羅氏嫁給胤禩,便是在無形中直接提高了胤禩的身價,削弱了生母出身低微對胤禩的影響。

郭絡羅氏嫁給胤禩后,便為夫君奪嫡帶來了最少三大家族的支持:

安親王岳樂家族,岳樂雖然已經(jīng)去世,但是他與三繼妻赫舍里所生的幾個兒子在朝中的地位極高;而且歷經(jīng)天命、天聰、崇德、順治、康熙五朝,岳樂家族在大清的地位已經(jīng)根深蒂固。而且值得一提的是,岳樂家族在南方文人士子中的頗有影響。

赫舍里氏家族,在胤礽被廢掉太子之位之前,赫舍里氏家族支持胤礽,但是胤礽被廢后,赫舍里氏家族便因為郭絡羅氏幾個舅舅(為岳樂三繼妻赫舍里氏所生)的緣故,轉(zhuǎn)而支持胤禩奪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郭絡羅氏家族(達爾漢這一支),郭絡羅氏家族雖然沒有遏必隆家族在大清的地位,但是仍舊是不可忽視的勛貴家族,世代同皇家聯(lián)姻,與阿巴泰(岳樂的父親)家族之間關系極為緊密。

也正是因為如此,胤禩才能在九子奪嫡之爭中,有如此高的威望,有如此多的支持者。

雖然胤禩人稱“八賢王”,在朝中威望頗高,但康熙自始至終都未考慮讓胤禩來繼承自己的皇位。

而處處為胤禩建言獻策、謀劃的郭絡羅氏,自然會引起康熙的不滿,康熙對郭絡羅氏這個兒媳的評頗低。

“允禩素受制于妻,其妻系安郡王岳樂之女所出。安郡王因謟媚輔政大臣,遂得封親王,其妃系索額圖之妹,世祖皇帝時記名之女子。其子瑪爾琿、景熙、吳爾占等,俱系允禩妻之母舅,并不教訓允禩之妻,任其嫉妒行惡,是以允禩迄今尚未生子?!?br/>

其實康熙之所以對郭絡羅氏這個兒媳如此不滿,也是因為康熙會不自覺地以儒家的倫理綱常為依據(jù)評價自己的兒媳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廢太子胤礽的嫡福晉瓜爾佳氏,跟郭絡羅氏一樣出身顯貴,但是卻跟郭絡羅氏完全不同的性格。

瓜爾佳氏文靜賢淑,事事謹小慎微;

即便是胤礽被廢掉太子之位后,康熙仍舊對瓜爾佳氏這個兒媳大為贊賞。

而瓜爾佳氏的性格,也決定了她不會主動參與胤礽的奪嫡之爭;換句話說,瓜爾佳氏自始至終在九子奪嫡之爭中是一個局外人,并不會為夫君出謀劃策、助其一臂之力。

即便是瓜爾佳氏孝順賢淑,凡事都處處忍讓,也沒有贏得太子胤礽的寵愛。

而潑辣干練、敢作敢為的郭絡羅氏,卻完全相反,是胤禩的得力助手。

在胤禩需要幫助的時候,郭絡羅氏總能與之配合默契。

正因為如此,胤禩也被稱之為“受制于妻”。

對于康熙而言,為皇子們挑選福晉的主要目的,自然是開枝散葉,綿延子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郭絡羅氏,不僅自己沒有為胤禩生下兒子,而且還“善妒”,使得胤禩僅有一個妾室所生的兒子弘旺。

如此便注定了,胤禩在九子奪嫡之爭中越有威望,康熙對郭絡羅氏這個兒媳越是不滿。

而胤禛,作為九子奪嫡中與胤禩針鋒相對的皇子,自然對郭絡羅氏這個弟妹更是不滿。

雍正帝登基時,便注定了郭絡羅氏不會善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