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蘇州眾多水鄉(xiāng)古鎮(zhèn)中,昆山巴城古鎮(zhèn)并不起眼,可以說在江南古鎮(zhèn)中屬于超冷門,但隨著年代大劇《北上》熱播,巴城古鎮(zhèn)忽然火了。劇組在巴城老街搭建了一個充滿江南特色與歷史韻味的“花街小院”,如今雖然布景已拆除,但去巴城老街打卡的游客卻絡繹不絕。

劇中的花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劇中的花街

巴城古鎮(zhèn)位于陽澄湖畔,始于宋盛于清,老街延續(xù)了清代和民國時期的建筑風格,臨河而筑,傍水而立,一派秀麗的江南水鄉(xiāng)風情。

昆山文化底蘊深厚,被世界教科文組織列入世界文化遺產的昆劇就發(fā)源在這里。在巴城古鎮(zhèn)有許多與昆曲相關的歷史人物:1200年前,第一個唱昆山腔的黃幡綽在巴城;600多年前,第一個擁有昆腔私家班的是巴城人顧阿瑛;400多年前,第一個把昆曲搬上舞臺的是巴城人梁辰魚。因此巴城素有“昆劇小鎮(zhèn)”之譽。

巴城素有“昆劇小鎮(zhèn)”之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城素有“昆劇小鎮(zhèn)”之譽

站在"花街小院"取景地前,200米長的石板街充滿古韻。兩側屋檐在空中相觸形成的"一線天",恰似電視劇里少年們仰望天空的視角。正是這種未經雕琢的逼仄感,完美復刻了運河人家百年未變的生活肌理。

老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街

沿著市河楊林塘,烏篷船輕搖的節(jié)奏與茶館飄出的評彈聲構成天然配樂。劇中多次出現的"飛鳥

枕河人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枕河人家

轉角處的時光鯉文創(chuàng)店,將劇中道具等比復刻成"記憶碎片",少年們傳遞的竹蜻蜓、寫著運河密碼的牛皮信封、繪著昆曲臉譜的團扇。

忽然間飄來一縷婉轉的水磨腔。跟著唱腔尋到臨水戲臺,幾位票友正在排練昆曲,當唱詞蕩過老街,六百年前的雅集盛況仿佛重現眼前。

在戲曲百戲博物館負一層,梅蘭芳穿過的點翠頭面在玻璃柜中泛著幽藍光澤。那些承載著時光重量的戲服,與全息投影的現代昆曲演出形成奇妙對比。這個國內首個集齊中國348個劇種的戲曲主題博物館,打造靈動空間,演繹古今傳承,古典韻味與現代美學在此完美相融。

戲曲百戲博物館(圖源:蘇州旅游咨詢中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戲曲百戲博物館(圖源:蘇州旅游咨詢中心)

在正儀老街,青團子鋪飄來艾草清香,這是一條因“青團”而聞名的老街。上塘街和下塘街沿河而建,兩旁是綿延數百米的枕河人家?!鞍倌昀系辍蔽目S就誕生在這里。老街的一家面館,薄如蟬翼的泡泡餛飩在骨湯中沉浮,忽然想起劇中人物圍坐吃夜宵的溫暖場景。如今這些堅守傳統手藝的店鋪,本身就是活著的文化展演。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老街的蟹文化博物館,讓每一位游客都能親歷關于陽澄湖大閘蟹的傳奇故事。從蟹的生物學特性到養(yǎng)殖技術的革新,從古代文人墨客筆下的蟹趣橫生到現代食客的味蕾盛宴,每一份珍貴的資料、每一件精美的展品,讓人在品味蟹之美味的同時,深刻感受其中的文化底蘊與情懷。

崇寧塔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崇寧塔院

始建于南北朝時期的崇寧塔院,更以其深厚的佛教文化底蘊,成為了探尋巴城歷史、感受心靈寧靜的理想之地。

租輛單車騎進濕地公園,水杉林間的木棧道通往隱秘的觀鳥臺。晨霧中的陽澄湖若隱若現,蘆葦蕩里驚起的水鳥劃出銀亮弧線。劇中少年們尋找的"運河密碼",或許就藏在這片未被驚擾的生態(tài)秘境里。

巴城老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城老街

暮色降臨時,河畔民居亮起燈籠。某戶人家的雕花窗內傳出《玉簪記》唱段,混著廚房爆炒螺絲的香氣飄向街道。這種日常與藝術的交融,恰似巴城老街最動人的生命律動。

巴城,這座因《北上》熱播而重新煥發(fā)光彩的江南古鎮(zhèn),正以最詩意的姿態(tài)講述著運河故事。

旅行小貼士:

旅行小貼士:

春天逛江南水鄉(xiāng)古鎮(zhèn)正適合,春景與老宅相得益彰。老街,2個小時足矣,如果深度玩法,可以結合騎行濕地公園+老街漫步+茶樓聽曲+夜游市河,建議安排一天一夜行程,有興趣第二天可以玩一下陽澄湖。

地址:江蘇省蘇州市昆山巴城鎮(zhèn)

交通:乘高鐵至昆山南站或陽澄湖站,有159路和273路公交直達老街。打車約30分鐘。自駕導航搜索“巴城老街”直達。

美食:老街青團、文魁齋重陽糕、陽澄湖大閘蟹(秋季)不容錯過。

感謝你的閱讀,你的每一次點贊、分享和留言都讓我心生歡喜。

如果喜歡請關注@Trip在路上,我們一起看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