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生在世,活的就是一口氣。

這口氣不是與人爭高下的戾氣,而是守住分寸的骨氣。

親家本是兒女結(jié)緣的見證人,可有些人在往來中失了分寸,反倒成了兒女婚姻的絆腳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1 攀比如野草,燒了別人的田也荒了自己的地

老話常說“親家門前兩條河”,可總有人非要把河堤筑得比天高。

去年清明回鄉(xiāng),聽聞鎮(zhèn)上劉、王兩家親家鬧得不可開交。

劉家兒子在省城開了連鎖超市,特意接兩對老人去新居過年。

王母見劉父戴著金表,轉(zhuǎn)頭就逼女婿買翡翠鐲子;劉父見王家客廳掛著名人字畫,連夜托人求購徐悲鴻贗品。

兩家人較勁到連廚房調(diào)料都要比牌子,最后氣得小夫妻連夜買站票逃回城里。

《圍爐夜話》里有句話說得透徹:“人不如我意,是我無量;我不如人意,是我無才。”

當年曾國藩左宗棠結(jié)為兒女親家,曾家送嫁妝不過兩箱書卷,左家回禮僅三壇陳醋。

這般樸素的往來里,藏著讀書人最珍貴的體面。

02 算計如蛛網(wǎng),纏住了別人也困住了自己

前些時候熱播的《人世間》里有段戲看得人唏噓。

周家親兄弟合伙開飯館,大哥偷偷往賬本里夾白條,小弟在食材里摻陳米。

最后飯館黃了,兄弟兩家二十年沒走動。

這戲里演的是兄弟,戲外多少親家也栽在這“利”字上。

我認識位做紅木生意的老先生,早年和親家合伙開家具廠。

他總愛念叨當年往事:親家公在木料堆里藏金絲楠,他在賬目里虛報損耗費。

最后廠子倒閉時清點庫存,庫房里堆的哪是木料,分明是兩家20年的算計。

如今孫輩結(jié)婚,兩家人坐在宴席兩端,中間像隔著條銀河。

03 占便宜如飲鴆,甜了舌尖苦了心腸

老鄰居張姨去年住院,親家提著果籃來探望,臨走卻順走了病房的血壓儀。

這事成了街坊茶余飯后的笑談,卻少有人細想:那順手牽走的何止是儀器,分明是把兩家的情分都稱斤論兩地賣了。

想起《白鹿原》里白嘉軒對待親家的態(tài)度最是通透。

自家遭災(zāi)時堅決不向鹿家借糧,豐收時卻主動送新麥上門。

他說:“情分像老酒,越存才越香?!?/p>

這話放在今天依然震耳發(fā)聵——親家之間最金貴的從來不是金銀,而是那份“寧可人負我,切莫我負人”的坦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傍晚時常見到巷口棋攤上,輸棋的老頭笑呵呵給親家遞煙,贏家反把自家種的青菜塞給對方。

這般你來我往的煙火氣里,藏著中國式親家最樸素的智慧。

說到底,親家相處講究的是“遠香近臭”的哲學。

該糊涂時裝聾作啞,該較真時寸土不讓。

就像老輩人說的:“親家親家,敬著才親,算著就假?!?/strong>

別忘了點擊下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