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俗話講“行行有風險,入行需謹慎”??!
隨著315消費者權益保護日的臨近,國家再次將目光聚焦到食品安全領域,令人意想不到的是,這次我國的蝦仁加工企業(yè)竟然成了輿論關注的核心。
依據央視記者實地考察發(fā)現(xiàn),他們制造的蝦仁里,磷酸鹽含量嚴重超標,有些甚至達到了國家標準上限的6倍之多!

可讓人怎么也沒想到的是,即便證據確鑿擺在眼前,這些企業(yè)的主管人員卻依舊拒不認錯,還理直氣壯地聲稱自己的產品完全符合標準。
那么,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他們拒不承認錯誤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力量在支持呢?


央視揭露“問題蝦仁”事件
大家都知道,這幾年韓國和日本圍繞核污染水的問題玩起了互相追逐的游戲,這讓亞洲其他國家十分頭疼。
日本一開始對此毫不在意,甚至不顧國內民眾的強烈抗議,執(zhí)意而為,直到發(fā)現(xiàn)自家引以為豪的海產品滯銷,曾經合作愉快的伙伴紛紛避而遠之時才慌了陣腳。

在日本排放核廢水之后,韓國原本想借此機會在海產品市場大展拳腳,彌補其他資源的不足,但現(xiàn)在這個美夢也破滅了。
難怪最近大批韓國人涌入我國“旅行”,許多網友戲稱他們是來“避難”的,早就知道消息,匆忙出國躲避。

可以說,日本和韓國的行為都是為了私利,將核污染水排入全人類共享的海洋中,結果自食其果。
在這些事情被披露后,我國政府立即停止了從日本進口所有海產品,但再怎么防備外敵,家賊總是最難防范的。今年的315晚會,揭開了我國海鮮行業(yè)的“遮羞布”。

根據央視記者暗訪調查,在湛江多家蝦仁生產企業(yè)進行檢查,結果令人震驚。如果你們認為蝦仁就是單純的蝦仁,那真是太單純了!
在曝光的畫面中,這些商家居然給蝦仁“注水加藥”,導致消費者買到的蝦仁水分過多,而且為了延長保鮮時間和增加重量,非法過量添加磷酸鹽。

按照國家標準規(guī)定,每公斤蝦仁中磷酸鹽的添加量不得超過5克,然而記者發(fā)現(xiàn),有的企業(yè)添加量竟高達30克,是標準的6倍!
這些超標的磷酸鹽讓蝦仁的保水率飆升至20%以上,簡單說,你買的一斤蝦仁里,可能有兩三兩都是水。

更可怕的是,長期食用磷酸鹽超標的蝦仁,可能會引發(fā)腸胃不適,造成鈣磷失衡,甚至誘發(fā)心血管疾病,這哪里是什么美味佳肴,分明是慢性毒害!
可以這么說,他們的行為不僅違反了食品安全法規(guī),更可能對消費者的健康造成嚴重影響,真不知道這些商家還有多少良知,是否還存有一絲人性!

當這一消息被公之于眾后,立刻引發(fā)了全網的憤怒,大部分網友表示當前食品安全狀況堪比亂世,亂世必須用重典,否則難以根治。
一些企業(yè)為了區(qū)區(qū)小利,竟然做出危害大眾健康的事情,這無異于謀財害命,建議判處終身監(jiān)禁,且不得減刑。
然而讓人始料未及的是,面對央視的曝光,這些企業(yè)的負責人非但沒有悔意,反而堅持說自己是“清白”的...


負責人拒絕認錯
在央視曝光的水產企業(yè)名單中,湛江市良基食品冷凍食品有限公司赫然在列,該公司成立于2014年1月8日。
當記者聯(lián)系公司負責人時,對方直接表示雖然被央視提及,但他們的蝦仁完全符合國家標準,毫無問題。

除此之外,還有部分員工告知記者,保水劑的用量很少,不會超標,具體情況需要咨詢質量控制部門。
央視財經報道顯示,記者在走訪過程中發(fā)現(xiàn),某些企業(yè)的蝦仁磷酸鹽添加量高達千分之三十,浸泡時間長達十幾小時。

他們這樣做就是為了把保水率提升到百分之二十,至于磷酸鹽是否會超標,企業(yè)負責人對此毫不關心,畢竟水比貨重,添加得越多,重量就越大。
在另一家工廠的生產現(xiàn)場,經過藥物處理的蝦仁迅速進入冷凍環(huán)節(jié),工人解釋這是為了二次增重。


當記者詢問包冰衣最多能達到多少時,工作人員回答可以達到70%,解凍后一斤只剩下三兩蝦仁。
在另一家企業(yè),工作人員坦言他們自己不吃這種含保水劑的蝦仁,在我國很多沿海地區(qū)都吃新鮮海蝦。


老實說,看到那些企業(yè)負責人在鏡頭前的表現(xiàn),我真是又生氣又好笑,生氣的是他們膽大包天地說謊,好笑的是他們連撒謊都不打草稿。
央視記者已經把證據擺在他們面前了,他們還能說自己的產品完全符合國標,這顯然是沒有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放在眼里!

就說湛江良基冷凍食品有限公司的負責人吧,人家記者采訪他一句“被央視點名也沒辦法”,言下之意,好像自己是受害者一樣。
緊接著他又說“我們的蝦仁完全是按照國家標準生產的,非常規(guī)范”,這都被曝光有問題了,還說什么標準、規(guī)范,真是打臉打得啪啪響。

更讓人難以置信的是,記者調查還發(fā)現(xiàn)有些企業(yè)在產品的外包裝上根本就沒有標注保水劑成分,只寫了蝦仁和水,其他的一概不提,這簡直就是明目張膽地隱瞞。
你既然要超標使用磷酸鹽,至少也應該在包裝上標明讓消費者知曉。這么偷偷摸摸的,不就是因為心虛嗎?

還有更離奇的,有消費者發(fā)現(xiàn),知名品牌正大旗下的白對蝦仁是由湛江尚方舟食品有限公司代工生產的,巧的是這家公司也被央視點名了。
這不是太巧合了嗎?一個被曝光的問題企業(yè),居然還能接到大品牌的代工訂單?這背后是不是隱藏著什么不可告人的利益關系?

要知道,正大可是名聲顯赫的大品牌,消費者對它的信任可不是一朝一夕建立起來的,如果它的供應商都有問題,那正大的質量監(jiān)管是不是也該受到質疑了?
目前正大旗下的這款蝦仁產品已經在電商平臺上撤架了,希望這不是一時的應付之舉,而是正大痛定思痛,決定重新審視自己的供應鏈管理。

說實話,每次看到食品安全事件被曝光,我都會感到一絲欣慰,慶幸有媒體在為我們消費者發(fā)聲,但同時我也會感到深深的無奈和憤慨。
憤慨的是那些肆意妄為的企業(yè),他們怎么能如此沒有底線,為了微薄的利益,就把消費者的健康安全拋在腦后。

這背后到底有什么力量在撐腰呢?
參考信源:
賣增重蝦仁公司負責人:被央視點名也沒辦法,我們是規(guī)范的---2025-03-16--光明網
315晚會曝光蝦仁違規(guī)、超量添加保水劑,記者多次致電市監(jiān)局均未接通---2025-03-15--九派新聞
“增重保水蝦仁”涉事公司中青海洋水產已成被執(zhí)行人 法人代表被限制消費--2025-03-15 --新浪財經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