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經》上講:“天之道,損有余以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天道規(guī)律,就是維持平衡發(fā)展。我們做人也應該效法天道,經常反省自己,發(fā)現自身的不足之處,然后再努力補足,才能讓人生獲得平衡而長久的發(fā)展。

一、德不足者多欲

一個人的德行不足時,因為精神世界空虛,就容易追逐物質享受,以物質享受的滿足,來填充精神上的空虛。所以越是德行不好的人,在物質方面就越貪婪,欲望無窮無盡。

二、精不足者多食

古人講:“精滿不思淫,氣滿不思食”。精氣神是一體的,是互相轉變的,當一個人的精氣神不足時,就會自動都從食物上獲取精氣和能量,暴飲暴食。但因為虛不受補,精氣神不但沒有增加,身體健康還失去平衡,造成疾病。

要想精氣神充足,最主要的不是吃,而是保持平和的心態(tài),順應自然的生活起居,充滿的睡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智不足者多疑

當一個人智慧不足的時候,因為學問淺薄,對事物的真相認識不夠,就會疑神疑鬼,半信半疑,做事猶豫不決,不能當機立斷。因此就會錯失良機,無法獲得成功。

四、識不足者多慮

一個人見識不足,經歷和見聞的事情太少,缺乏經驗和閱歷,遇到問題的時候,就容易過度擔心,無法正確判斷事物的發(fā)展走向,不知道如何面對和處理當前的問題。

五、能不足者多患

一個人的能力不足,在生活與工作當中,很多問題都不能處理妥善,就會給自己造成無窮的后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六、信不足者多言

當一個人缺乏自信的時候,話就會比較多,不停地表達自己的看法和見解,以求取得別人的理解和認可。真正自信的人,那是金口玉言,很少說話,但一句頂千句,根本無須多言。

七、威不足者多怒

一個人威信不足,卻還想著控制別人,別人不聽他的,他就會通過發(fā)怒來威脅別人,結果往往會適得其反,別人更看不上他。這種人難以控制自己的情緒,很容易發(fā)脾氣,但卻沒有什么本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八、愛不足者多情

當一個人內心缺乏愛的時候,他就越會過度地去表達愛、宣揚愛,來填補內心的缺失。真正心存大愛的人,真正生活在愛中的人,是不用表達的。越是缺什么,才越喜歡宣揚什么,看起來好像很多情,其實內心最缺的就是情。

九、度不足者多怨

宰相肚里能撐船,將軍頭上能跑馬。一個度量狹隘的人,就會斤斤計較,雞毛蒜皮的小事,他都會抱怨起來沒完。而在度量寬廣的人面前,那根本就不算個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