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8日,農(nóng)歷二月十九
觀音菩薩圣誕紀念日,恭迎觀世音菩薩圣誕
妙音觀世音
觀世音菩薩又稱觀世音、觀音、光世音、觀自在等,在民間也被稱為觀音媽、觀音娘娘等。觀世音菩薩與大勢至菩薩分別為阿彌陀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三合稱為“西方三圣”;又與地藏王菩薩分別作為釋迦牟尼佛的左、右脅侍菩薩,三者合稱為“娑婆三圣”。同時與文殊菩薩、普賢菩薩、地藏菩薩并稱四大菩薩。

信仰發(fā)展
觀音菩薩以為“大悲”本愿。據(jù)印度婆羅門教經(jīng)典《梨俱吠陀》記載,早在佛教尚未產(chǎn)生前,已經(jīng)有了“雙馬童神”觀世音之說。佛教創(chuàng)立后,被吸收為佛教信仰的一部分,并賦予許多新的內(nèi)容。
據(jù)佛教《悲華經(jīng)》載,在過去世時,觀音為無諍念國王的長子,他在寶藏如來前發(fā)下宏愿,在他行菩薩道時,若有眾生受諸苦難時,念其名,為其天耳所聞,天眼所見,是眾生等,若不得免斯苦惱者,其終不成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于是寶藏如來為他授記為觀世音,同時還授記其未來繼承阿彌陀佛,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佛。所以在中國佛教,觀音菩薩也被視為大悲的菩薩,認為其具同體大悲、無緣大慈,主張隨類應化,普度群生,可示現(xiàn)三十二種應化身形,救七難,斷三毒,得二求。

正法明如來
在《千手千眼觀世音菩薩廣大圓滿無礙大悲心陀羅尼經(jīng)》中,觀世音菩薩在過去劫已修行成佛,號“正法明如來”。但為助佛弘化,濟度眾生,倒駕慈航,示現(xiàn)菩薩之相,隨順應化再來?!队^世音菩薩授記經(jīng)》中稱,觀世音菩薩原為蓮花生子,為阿彌陀佛的補處菩薩,于阿彌陀佛入滅后,成就無上佛道,掌管教化,普度眾生。

顯教以觀音為釋迦牟尼佛的輔弼、阿彌陀佛的脅侍?!稛o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jīng)》中稱,觀世音和大勢至二位菩薩于娑婆界修菩薩行,往生彼國,常在阿彌陀佛左右。待其接引眾生的任務完成后,觀音就會繼承阿彌陀佛的佛位,成為西方極樂世界的教主。在釋迦牟尼已經(jīng)滅度的期間,觀音被看作是救度這個世界的主,彌勒則是未來救度這個世界的主。二者一現(xiàn)在,一未來,同為釋迦牟尼佛的繼承者。

密教以觀音為蓮花部的本尊,認為觀音為彌陀的因相,彌陀為觀音的果德。藏傳佛教認為漢族地區(qū)為文殊行化之地,而吐蕃為觀音行化之地。在密教系統(tǒng)中,觀音依然被作為彌陀之脅侍,不同的是,密教認為觀音菩薩與阿彌陀佛原為因果之異,即尋其本覺即為無量壽佛,但由本誓而示現(xiàn)大悲菩薩之形,則為觀音?!洞髽方饎偛豢照鎸嵢两?jīng)般若波羅蜜多理趣釋·》中便提到:此佛名無量壽如來,若于凈妙佛國土,現(xiàn)成佛身,住雜染五濁世界,則為觀自在菩薩。

形象變遷
觀音菩薩的應化形象在佛教初傳中國時,因襲印度習俗,大多將觀音塑為男相。南北朝之后開始有女相出現(xiàn)。至隋初又出現(xiàn)一種面為女容,但是唇有小髭的“非男非女相”,唐代后觀音形象基本定型,如唐代貴婦。經(jīng)元、明、清后,觀音以“送子觀音”形象傳世,更富女性特征,自此完成了從男身變?yōu)榕淼难莼^程。因觀音菩薩應化無方,所以形象也多種多樣,僅《楞嚴經(jīng)》中就有一首、三首至八萬四千首;有二臂、四臂至八萬四千臂;有二目、三目乃至八萬四千目等不同形象,另還有六觀音、七觀音、十五觀音、二十五觀音、三十三觀音等多種。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