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赤劍天涯

看來寫軍事戰(zhàn)術戰(zhàn)法類的文章還是沒閱讀量呀。

所以本來預計上中下三文的文章直接改成上下兩文吧,留點時間寫武器。

昨天文章出來以后,有讀者反饋,赤劍文章里提到的外貿導彈70公里的,俄羅斯導彈100公里的,我們的小巧,俄羅斯的傻大黑粗....

這里赤劍誠懇的和大家說一下,我們小巧是因為我們的是亞音速的,靠慢速這個實現更長的留空時間,更遠的航程,而俄羅斯這個重,是因為它是超音速的,速度大概是我們亞音速彈的4~5倍這樣,所以俄羅斯彈更長更重的體量,只為3倍音速這樣的速度實現100公里的射程,我們和俄羅斯的彈,是兩種不同的技術路徑和設計思路。

考慮到中俄高超音速武器及匕首,東風21空射版等的發(fā)展,其實中俄都各自有能力發(fā)展出體格小,亞音速,射程和留空時間都不錯,體格一般,3~4倍音速,射程達70~100公里的精確制導空對地彈藥。

好了,書歸正傳,我們聊武直和坦克之間的對抗。

在老美的宣傳口徑下,似乎武裝直升機打裝甲集群很容易,但其實這是薩達姆時代,裝甲集群學蘇聯的裝甲洪流戰(zhàn)術學了一半,處于天生“瘸腳”的情況,所以才有AH-64武裝直升機在沙漠中一錘十幾的局面出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很多軍迷的認知里,武裝直升機面對的局面是上面這樣的。

一架掛載8~16枚地獄火導彈的阿帕奇,直面4~6輛各式先進不一的坦克。

有T-72,有T-55。

甚至部分軍迷會腦補出一架阿帕奇,直擊2輛99和2輛59坦克的畫面。

但上面這種情況,一般在真實的戰(zhàn)場環(huán)境中,是甚少見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很多軍迷都知道,裝甲集群,滿編的情況下是會有伴隨的防空武器的。

不論是35毫米高炮,道兒M1,還是彈炮合一的95和通古斯卡防空武器。

阿帕奇武直機載的導彈以陶氏為例,在當年出現上面的場景的時候,有效射程是3.75公里,地獄火導彈呢,射程較遠一點,但是也不過6公里,和后面大家熟悉的8~11公里射程有不少的差距。

有效射程一般是導彈最大射程的折扣數,一般是6~8成的情況,一般來說,目標在有效射程里,命中精度較高,而使用導彈的最大射程一般就很難打中目標了,而使用導彈最大射程不只打中目標還摧毀目標的情況,不是沒有,只是運氣的成分比較重,真談一些玄之又玄的東西,遠超武器設計最大射程的距離,對目標造成致命一擊的情況,戰(zhàn)場上其實也并不少見,比如英國挑戰(zhàn)者坦克遠超正常交戰(zhàn)距離2~3倍的5公里外狙殺伊軍坦克。

35高炮有效射程一般3~3.5公里,最大射擊高度2500米,并且射速還快,所以笨重,飛得慢,速度還低的武裝直升機面對地面裝甲集群的35高炮,可以說是很難討得到好的。

畢竟在雙方常用的交戰(zhàn)距離內,高炮的射速比武直發(fā)射導彈的數量多了太多,并且這里還沒考慮彈炮合一系統(tǒng)里,攜帶的單兵防空導彈給予地面裝甲集群最遠5~7公里,最大射高5000米的安全保護。

如果碰上道兒M1這樣十幾公里的對武直和對戰(zhàn)斗機目標的殺傷距離,2~4架編組作戰(zhàn)的武直真是“十死無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改進自道兒的紅旗17,防空作戰(zhàn)距離是15~30公里,并且能有效的攔截空對地的精確制導彈藥和巡航導彈,面對35高炮+紅旗-17這樣的組合形成的防空火力網,只擁有4~8公里有效對地打擊能力的直升機是不夠看的。

所以在地面防空武器射程升級以后,直升機的機載武器射程也提高到十幾二十公里,未來提高到40公里,甚至70~100公里也不奇怪了。

如果阿帕奇機隊面對紅旗-16這樣初始射程40公里,后來不斷改進達到70甚至100公里的技術不斷迭代的野戰(zhàn)防空利器,老式武直這樣的慢速目標,沒有個40公里甚至100公里對地攻擊的射程是不好意思“露面”的。

所以,其實裝甲洪流與飛行坦克的對抗其實在強軍之間一直都有,并且對抗一方主動提高了對抗射程,另外一方其實也會被動的提高射程,形成對抗距離越來越遠,對抗的優(yōu)勢一下在地面一方,一下在空中一方的螺旋上升的情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薩達姆時期,光有坦克和裝甲車組成的裝甲洪流是不夠的,體系集成的還是太單一,一場沙漠風暴,幾架A-10和AH-64就把一堆的T-72,T-54/55對空先天不足的“瘸腿”打成了回爐再造狀。

所以不是坦克不行,不是地面不需要裝甲突擊力量,而是現代高強度的戰(zhàn)爭,越來越要求,武器成體系,達到互相配合,互相補充,形成1+1>2的態(tài)勢,單憑一樣武器,技戰(zhàn)術無敵,就包打天下的局面早應該扔進故紙堆里了。

所以,面對呈體系化,車族化,平臺化的新一代地面裝甲洪流,老式武裝直升機沒有隱身能力,沒有帶領一堆無人機在空中作戰(zhàn)的能力,會在老式武裝直升機進入機載反坦克導彈有效射程前,就已經被打趴在地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一代武直4~8公里的有效打擊距離,甚至經過升級過后的10~20公里有效打擊距離,面對新一代地面裝甲洪流集成的防空火力根本不夠看,畢竟新一代的地面裝甲洪流中,有遂行防空,反導,反無人機作戰(zhàn)的專門單位。

隨著激光等定向能武器在新一代平臺的發(fā)展和應用,你的武直和坦克不技術迭代,和在戰(zhàn)場上“送人頭”沒有什么區(qū)別。

所以下一代武直對抗下一代坦克集群,誰輸誰贏,目前尚無法定論,但新一代武直,新一代坦克應對上一代武直,上一代坦克呈態(tài)勢碾壓之狀成了必然,試問,你跟還是不跟新一代的坦克和武直呢?(本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