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春三月,幾場春雨過后,新筍破土而出,成為春天里的一道靚麗景色。
春筍的賞味期短,鮮味稍縱即逝,從離開土壤的那一刻起,便會流失鮮味,口感由鮮嫩變得粗糙,但還是擋不住人們對它的喜愛。
對于食客來說,三四月份,正是吃筍的好季節(jié)。按照時間先后,有雷筍、烏筍、毛筍、紅殼筍、哺雞筍、篌竹筍、龍須筍、鰻筍、筆頭筍等。
春筍脆嫩鮮美,清香甘醇,作為低脂、多纖、高蛋白的營養(yǎng)美食,有“綠色素食第一品”,“春天的菜王”之美譽。

“筍如酥,筍味清絕酥不如。不須咒筍不成竹,頓頓食筍莫食肉?!?/p>
作為一個江南小囡,怎么也得吃上個五六七八次吧。
在江南一帶,春筍常見的烹飪方式除了『腌篤鮮』,便是『油燜筍』。
選春筍時,以質(zhì)地鮮嫩,黃色或白色為佳,其中雷筍與烏筍肉質(zhì)鮮美,甘甜脆嫩,是做油燜筍的佳選;毛筍以整齊色白,細嫩為佳;行鞭筍以質(zhì)嫩、色嫩的為佳;冬筍以黃中略顯白的為好;筍若太老不易入味且口感差。
油燜春筍選用清明前后出土的嫩春筍,以重油、重糖烹制而成,色澤紅亮,鮮嫩爽口。雖為素菜,但口味不輸任何一道肉菜。
作為浙江人的蔣介石,就十分喜歡油燜春筍這道菜,餐餐必有筍,有時候還會親自下廚。

『油燜筍』是春筍菜中的常青樹,入門級春菜,也是所有竹筍菜中,最過癮的一道菜,爽脆鮮嫩,百吃不膩還下飯。
做油燜筍講究有三:一是春筍要取得嫩些,以期口感良好,正所謂“物性不良,雖易牙烹之,亦無味也?!?;二是拍碎而不刀切,以期筍塊入味;三是整個烹制過程中不加水,以期味濃鮮美,色澤紅潤。
記憶里的每個春天,餐桌上必有這樣一道油燜筍。
如果說『腌篤鮮』是本幫菜里“鮮”的代表,那油燜筍便是本幫菜“濃油赤醬”的典型代表,重油、重糖、重色,很是誘人,鮮嫩的竹筍仿佛也有了葷食的美味。
這道春天的美味,你也試試吧!

食材
雷筍、豬油、生抽、老抽、黃酒、冰糖
清水、鹽(焯水用)香油、蔥花

步驟
新鮮竹筍放平,用刀在竹筍外殼上豎著劃一刀。
不要太深,沿著開刀線將竹筍的殼掰開,就能輕松把竹筍的殼去掉。

整個筍平放在案板上,切去老根,老根不用丟可以切厚片做湯,不要留著以免影響油燜春筍的口感。

用刀背輕拍筍,筍會自然分成等分的幾份。
這樣拍可以將筍拍出細紋,保持筍纖維的連續(xù)性,更好的吸附湯汁,有助于其入味。
再切成段,太大的筍塊,可在非裂紋處下刀分成小塊。

筍塊放入鍋中加冷水,加少許鹽,大火煮開后轉(zhuǎn)小火煮約5-10分鐘。

新鮮春筍中含有草酸和竹纖維,高溫焯水可分解春筍中大部分難溶性草酸,以防止結(jié)石和過敏性疾病復(fù)發(fā);還能去除春筍的苦澀味,保證了炒食后味道更鮮美;此外料酒和醋也能很好的去除鮮竹筍澀味。
焯水后的竹筍比較綿,快速取出過涼水,一冷一熱,保持纖維的脆度,這是保持春筍爽脆口感的關(guān)鍵。
焯過水的春筍可以浸泡在水中,放入冰箱冷藏,每天換水可以保存一周。

鍋中放豬油,油比平時炒菜略多一倍。
竹筍吸油,而且油燜筍的特點就是用油燜出來。

豬油完全融化后,倒入春筍。
豬油屬于葷油,含有蛋白質(zhì),讓葷的鮮味和筍融合在一起,激發(fā)筍的鮮味,成菜味道更加濃郁。

慢推慢煸,保證每塊竹筍都煸透,也可以選擇用油炸的方法給筍塊過油。
待筍塊表層裹上油花,筍塊表面呈至焦黃色就差不多了。

倒入黃酒,翻炒讓酒氣蒸發(fā),這樣做出來的筍更香。

加入生抽、老抽、冰糖。
冰糖可以提鮮也可以使顏色更漂亮。
快速翻炒均勻,以保證筍塊的入味一致和色澤均勻。
轉(zhuǎn)小火加蓋燜8-10分鐘讓其入味。
中間可以開蓋翻炒一次,讓筍塊著色均勻并防止糊鍋。
待湯汁收得差不多,鍋里會只剩下油,根據(jù)個人口味加鹽。
再淋入少許香油,翻炒均勻。
香油可以提升醬汁的香氣,也讓筍的香味完全散發(fā)出來。
撒上蔥花。
一提升菜品顏值,二蔥香也可以激發(fā)筍香。

翻炒均勻。
出鍋。

筍塊油光煥發(fā),色澤紅亮,竹筍纖維充分吸收醬汁的顏色和味道。

除了春筍,油燜筍中還可以添加少許干香菇,香菇和春筍搭配很好的提了“鮮”,充分體現(xiàn)了春天的味道。

當(dāng)江南春意變成了濃湯醬赤的油燜筍,滿口都是春之味。

濃油赤醬與甘脆爽口在舌尖碰撞,唇齒留香。

不時不食,春筍季,可別忘了嘗鮮哦。

圖文:呵呵筍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