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麗是一名初一年級的女生,在進行干預時,阿麗時不時地流眼淚,自訴進入初中之后不適應,感覺周圍同學對自己不友好,很孤單。她近來一個月不開心,經(jīng)常流淚,也會擔心害怕,不想上課。

阿麗從小和父母生活在一起,家庭經(jīng)濟狀況中等,父母婚姻狀況一般。阿麗認為父親是一個樂觀的人,什么事情都不會放在心上。母親是一個非常悲觀的人,沒有什么朋友。阿麗感覺自己很像母親,但是又不喜歡像她。
她自述不擅長人際關系,與父母關系一般,不愿意參加班級集體活動。父母反映她不太喜歡和其他學生交往。
阿麗小學期間在家中居住,初中開學后,她開始了住校的生活,對于新環(huán)境的不適應使她感覺難過和孤獨。
阿麗在成長中受到母親的悲觀認知模式和行為模式影響,她在成長過程中產(chǎn)生了扭曲的想法。這造成阿麗的自尊程度比較低,否定自己,懷疑自己的能力,依賴他人,不敢主動與同學交往。
阿麗自從上了中學之后,感到學業(yè)有壓力,學業(yè)的優(yōu)勢也沒有了,很難過,感覺自己很失敗。另外,阿麗覺得建立融洽的人際關系很困難,認為同學不那么友好,沒有朋友,很孤獨。
阿麗:你說我是不是適應力特別差?
我:很多同學和你一樣有一段時間不適應。
阿麗聽到我這樣說,突然抬起頭來,停止流淚,瞪大眼睛說:“真的嗎?我以為只有我自己是這樣的呢?!?/p>
我:你給同學發(fā)信息,但是他過了三個小時都沒有回復你,當時你感受到了什么?
阿麗:很傷心。
我:你想一下,不在意的同學可能怎么想呢?

阿麗:我想起來了一件事。上周我與宿舍同學商量好晚上6點一起去食堂吃飯,但是我和一個同學洗澡洗得慢,6點還沒有洗完,另外兩個人就先走了。我洗完出來,看到他們沒有等我們就很生氣。我的想法是,他們不重視我們,不把我們當朋友。但是另一位同學就不生氣,她說是因為我們自己沒有洗完澡,不怪他們。我們兩人一起去食堂不也挺好嗎?下次再和他們一起去。聽她這樣說,我感覺好些了,似乎她就不像我那樣想。
阿麗:我同學更體諒他人的狀況和心情,她認為一次不等我們吃飯也不代表什么。好像想法不一樣情緒就不一樣了。那個同學是挺開朗的,整天樂呵呵的。
阿麗:嗯,過了四個小時他給我回復了,他說自己上課,沒有帶手機,所以沒有看到。
我:是不是和你想得一樣,他討厭你,不重視你?
阿麗:不是的,這只是我自己的想法。
通過場景重建干預,引導阿麗將注意力轉(zhuǎn)向生活中的正向元素,從而改變情緒基調(diào),增加其正向情緒體驗。同時,產(chǎn)生對自己的正面評價,增強自信心和樂觀態(tài)度。
幫助阿麗識別和描述自己的優(yōu)勢,有助于重新認識自我,增強自我價值感。我鼓勵阿麗在日常生活中運用這些優(yōu)勢,這不僅能夠提升她的自我效能感,還能增強其自尊和自信。
阿麗:我看到朋友的評價有些詫異,有很多人說我很可愛,我自己之前沒想到這些。
我:你的感覺有了什么不同嗎?
阿麗:好像覺得自己也挺可愛的,之前沒覺得,我可能對自己不夠肯定。
我:如果還能發(fā)揮自己優(yōu)勢的事情,會更能增強我們的自信心。
阿麗:現(xiàn)在突然覺得自己不一樣了。

記憶重組干預兩個多月后,阿麗有一種滿足感和愉悅感,心情也變得更好了?,F(xiàn)在每天睜開眼睡了個好覺,都覺得是一件好事。走到馬路上,看到陽光明媚的早晨也覺得是一件好事。阿麗感覺愉快了很多,過得也更加有勁兒了。我也肯定了阿麗內(nèi)心的成長,并告知阿麗多和父母交流。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