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子椿

【編者按】本文論述較長,分上下文。讀者可以跳過古籍原文(小字部分),直接看論述部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魯迅先生是我國著名文學(xué)家、思想家,涉獵小說、散文、雜文、古籍??钡榷鄠€領(lǐng)域,并做出過巨大貢獻。其作品也多次出現(xiàn)在中小學(xué)生教材中,雖然近些年逐漸被移出,但是對社會影響依然極為深刻。

前些年,我們文化中出現(xiàn)一個不太好的現(xiàn)象,那就是如果一個人人被推上神壇,那么他所有的言行都是好的!如果風(fēng)向變了,那他的所有作品都是不好的或臭的。典型的“暈輪效應(yīng)”,很難公允公正的評價一個人,即便是已經(jīng)去世。這樣的結(jié)果導(dǎo)致文化反噬,近些年出現(xiàn)一些民國人士被重新評價就是這樣的例子。

這點我非常贊成胡適先生“大膽假設(shè)、小心求證”的治學(xué)方法,不唯書,不惟名,不惟上,不跟風(fēng)。認(rèn)真查找資料,相互印證。不能盲目相信權(quán)威,比如郭沫若先生對李白身世、陳寅恪先生對華佗身世的考證,經(jīng)論證二人是錯誤的。當(dāng)然有其他因素,不過也說明那些所謂大家觀點不一定全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要談的是魯迅先生的一篇歷史小說《鑄劍》(初名《眉間尺》),寫得非常精彩。是先生于上世紀(jì)三十年代,結(jié)合古代傳說和典籍改編而成的狹義復(fù)仇作品。既然是小說,夸張演繹是正常的。但是先生在整理古籍的手稿《古小說拘沈·列異傳》中,大篇幅更改內(nèi)容和人物,使得原文變成另一國另一人就值得商榷了。

小說《鑄劍》素材來源于春秋故事,現(xiàn)存最早版本是漢代劉向(公元前77年~前6年)的《列士傳》。為了大家了解抄錄《列士傳》全文如下:

干將莫耶為晉君作劍,三年而成。劍有雄雌,天下名器也。乃以雌劍獻君,留其雄者。謂其妻曰:“吾藏劍在南山之陰,北山之陽;松生石上,劍在其中矣。君若覺,殺我,爾生男以告之。”及至君覺,殺干將。妻后生男,名赤鼻,具以告之。

赤鼻斫南山之松,不得劍,思於屋柱中,得之。晉君夢一人,眉廣三寸,辭欲報仇。購求甚急,乃逃朱興山中。遇客,欲為之報,乃刎首,將以奉晉君??土铊Z煮之頭三日,三日跳不爛。君往觀之,客以雄劍倚擬君,君頭墮鑊中,客又自刎。三頭悉爛,不可分別,分葬之,名曰“三王冢”。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魯迅先生在《古小說拘沈·列異傳中,基本沒變,只是關(guān)鍵名字做了更改:“為晉君作劍”改為“為楚王作劍”;“留其雄者”改為“藏其雄者”;“具以告之”改為“告之”;“思於屋柱中得之”改為“忽於屋柱中得之”;“晉君夢一人”改“楚王夢一人”;“告將以奉晉君”改“將以奉楚王”;“頭三日三日跳”改“頭三日三夜跳”;“君往觀之”改“王往觀之”;“客以雄劍倚擬君,君頭墮鑊中”改“客以雄劍倚擬王,王頭墮鑊中”。

什么意思?就是把發(fā)生在晉國的故事轉(zhuǎn)到楚國,另外斷句認(rèn)為“三日三日跳”系刻誤重復(fù),其實是先生斷句不對。魯迅先生為何要改?是他考據(jù)另外幾個版本認(rèn)為,干將莫邪之事不可能發(fā)生在晉國,應(yīng)該是楚國,因之更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依據(jù)宋代《太平寰宇記》里該文有校語云:“《列異傳》曰莫耶為楚王作劍,藏其雄者?!端焉裼洝芬嘣粸槌踝鲃?。馀悉同也?!?strong>《列異傳》據(jù)傳是三國曹魏時期曹丕(187年~226年)的著作,但是內(nèi)容里有曹丕死后正始、甘露年間事,因此人們認(rèn)為是張華(232年~300年)續(xù)曹丕所作。

曹丕比劉向晚近三百年,劉向是劉邦弟楚元王玄孫,史料當(dāng)然比曹丕要多得多?!读挟悅鳌吩瓡Вㄟ@就是為何魯迅勾沉),《搜神記》是東晉干寶(?~336年)撰著,干寶更晚于曹丕和張華。

魯迅先生另一個依據(jù)是成書于漢代的《越絕書》和東漢趙曄的《吳越春秋》。越絕書》中沒有復(fù)仇故事,只是記載吳越有鑄劍匠干將和歐冶子。

《越絕外傳記·寶劍第十三》:楚王召風(fēng)胡子而問之曰:“寡人聞吳有干將,越有歐冶子,此二人甲世而生,天下未嘗有。精誠上通天,下為烈士。寡人愿齎邦之重寶,皆以奉子,因吳王請此二人作鐵劍,可乎?”風(fēng)胡子曰:“善?!庇谑悄肆铒L(fēng)胡子之吳,見歐冶子、干將,使之作鐵劍。

吳越春秋原本佚失,著錄于《隋書·經(jīng)籍志》和《唐書·經(jīng)籍志》,十二卷,然而今本只有十卷,并將干將莫邪故事分割成鑄劍、復(fù)仇兩個部分。鑄劍條列入《闔閭內(nèi)傳·卷四·闔閭內(nèi)傳》,屬正文,復(fù)仇條則收錄進佚文部分。《太平御覽》引《吳越春秋》與此相同,鑄劍條收在《兵部七十四·劍中》,復(fù)仇條收在《人事部五·頭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們選古本(魯迅也是根據(jù)《太平御覽》改)《太平御覽·兵部·七十四·劍中》

干將者,吳人。與歐冶同師,俱作劍。前獻劍一枚,闔閭得而寶之。以故使干將造劍二枚,一曰干將,二曰莫邪。莫邪者,干將之妻名也。干將作劍采五山之精,合六合之英,候天伺地,陰陽同光,百神臨觀,天氣下降,而金鐵之精未流。莫邪曰:"子以憘為劍聞於王,王使子作劍三年不成者,其有意乎?"干將曰:"吾不知其理。"

莫邪曰:"夫神物之化,須人而成,今夫子作劍得無當(dāng)?shù)萌硕蟪桑?干將曰:"昔吾師之作冶也,金鐵之穎不消,夫妻俱入冶爐之中。"莫邪曰:"先師親爍身以成物,妾何難也。"於是干將夫妻乃斷發(fā)剪指投之爐中,使僮子三百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陽曰干將,而作龜文;陰曰莫邪,而作漫理。干將匿其陽出其陰而獻之闔閭,闔閭甚惜之。

《太平御覽·人事部五·頭下》

《吳越春秋》曰:眉間尺逃楚入山,道逄一客,客問曰:"子眉間尺乎?"答曰:"是也。""吾能為報讎。"尺曰:"父無分寸之罪,枉被荼毒,君今惠念,何所用耶?"客曰:"須子之頭,并子之劍。"尺乃與頭,客,與王,王大賞之,即以鑊煮其頭,七日七夜不爛,客曰:"此頭不爛者,王親臨之。"王即看之,客於后以劍斬王頭入鑊中,二頭相嚙,客恐尺不勝,自以劍擬頭之鑊中。三頭相咬,七日后,一時俱爛,乃分葬汝南宜春縣并三冢。

*這就出現(xiàn)看似不相干的齟齬:鑄劍中明確提到干將莫邪是為吳王闔閭鑄劍,而復(fù)仇中眉間尺的復(fù)仇對象卻是楚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限于篇幅,下文再續(xù))

2025/3/18榆木齋

主要參考資料:

《越絕書》漢代

《吳越春秋》東漢 趙曄編撰

《搜神記》東晉 干寶撰著

《吳地記 》唐 陸廣微撰著

《太平御覽》宋 李昉等編撰

《太平寰宇記》宋 樂史修撰

《漢魏六朝百三名家集》明 張溥輯錄

《干將莫邪傳說演變路徑及文化意蘊》羅立群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