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互聯(lián)網購車成了選購二手車的新方式,打開手機,從閑魚的個人交易,到專業(yè)二手車平臺,再到火熱的直播購車,選項多得讓人眼花繚亂。但問題來了:網上買二手車靠不靠譜?作為二手車行業(yè)從業(yè)者,我來剖析這幾種方式的門道,幫你擦亮眼睛。

1、閑魚購車,低價誘惑下的“自由市場”

閑魚作為二手交易“大雜燴”,因車源多、價格低、交易靈活,成為不少人的選擇。你可能刷到本地賣家掛出的“急售”車,標價比市場低不少,心動得想立刻下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別急,低價背后往往藏著風險。閑魚上的賣家大多是個人,車輛信息全憑一張嘴和幾張照片。車況是否真實?里程有沒有調過?事故記錄藏了多少?這些你很難第一時間核實。更有甚者,有些“車商”偽裝成個人賣家,低價吸引買家后,線下看車時各種加價套路層出不窮。交易環(huán)節(jié)也沒保障,私下轉賬后,賣家“跑路”也不是沒可能。

當然,閑魚也不是完全不能買。如果你是懂車的老手,能自己驗車、查車況記錄(比如用“車業(yè)寶”微信小程序查詢),又恰好碰到靠譜的賣家,那確實能撿到便宜。但對普通人來說,這更像一場“賭運氣”的冒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二手車平臺,專業(yè)背書還是營銷噱頭?

相比閑魚的“散兵游勇”,二手車平臺走專業(yè)路線,打出“259項檢測”“7天退車”口號,提供檢測報告和售后保障,確實比個人交易靠譜得多。但實際情況呢?平臺的“靠譜”也不是絕對的。檢測報告水分幾何,誰來保證?

可能只是把車商的問題車“洗白”后再加價賣出,而且平臺的車往往比個人賣家貴出一截,畢竟運營成本、廣告費都得算進去。退車承諾聽起來美好,可一旦真要退車,條款細節(jié)可能會讓你頭疼。所以,選平臺購車時,得多留個心眼,仔細研究合同,別被廣告忽悠得暈頭轉向。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3、直播購車,眼見為實還是忽悠?

近幾年,直播購車成了新風口。主播對著鏡頭展示車輛,邊講邊拍,甚至當場砍價,氣氛熱火朝天。買家隔著屏幕就能“云看車”,省去了跑市場的麻煩,感覺既新鮮又刺激。

你能通過直播看到車的外觀、內飾,甚至聽主播現場啟動引擎,感覺比靜態(tài)圖片真實得多。一些主播還會現場回答問題,互動性強,讓人覺得“心里有底”。碰到促銷活動,價格有時比平臺還誘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問題也來了:直播能看多深?鏡頭外的車況、主播沒提的瑕疵,你一概不知。更有甚者,一些直播間用“話術”包裝車輛,比如把“輕微剮蹭”說成“正常使用痕跡”,把調表車硬說成“低里程精品”。買到手后,發(fā)現車況不對,再想退車就沒那么容易了。直播購車的本質還是線上交易,核心還是得看賣家的誠信和后續(xù)保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網上購車如何避坑?

網上買二手車靠不靠譜?關鍵在于你怎么選、怎么買。以下幾點避坑建議可以參考:

1、驗車況:

車輛的事故、維修保養(yǎng)等記錄都會隨車而留,通過線上平臺也可以查到維修保養(yǎng)記錄、出險記錄等信息。例如,在微信搜索“車業(yè)寶”小程序就可以查詢,了解車輛的維修保養(yǎng)情況和是否發(fā)生過重大事故,能幫你初步判斷車況是否正常,減少買到問題車的風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驗車很重要:

網上看千遍,不如線下驗一次。如果條件允許,可以找專業(yè)的機構對車輛進行檢測,包括外觀、內飾、發(fā)動機、底盤等各個方面,并索要詳細的檢測報告。

3、簽訂正規(guī)合同:

購買二手車一定要簽訂合同,明確雙方的權利和義務,尤其是車輛的具體配置、車況、過戶手續(xù)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4、預算和心理預期要匹配:

網上買車圖便宜沒錯,但太離譜的低價多半有貓膩??孔V的車,價格通常不會偏離市場行情太多。

網上買二手車,靠譜嗎?我的答案是:可以靠譜,但前提是你得做足功課。每種方式都有優(yōu)缺點,關鍵看你能不能繞開坑。說到底,二手車的水深淺不完全取決于線上線下,而是取決于賣家的良心和你的判斷力。希望能幫到想買車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