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汽配的修換爭議越來越少了
原創(chuàng)作者:勇說車險/yongchezhizhu2019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我們發(fā)現(xiàn),車主對于保險公司的修換爭議越來越少,我們感到非常困惑,正常情況下,應該是越來越多,因為保險公司的標準比之前更嚴了。那么,為什么反而會越來越少呢?所謂事出反常必有妖,后來,我們通過一些朋友,側面進行了了解,大致發(fā)現(xiàn)了原因,基本情況是,現(xiàn)在,修理店,保險公司基本形成了聯(lián)盟。因為,維修行業(yè)越來越卷,很多4s店倒閉就是最好的證明。所以,現(xiàn)在很多修理店,包括4s店,都向保險公司低頭了,基本按保險公司的要求來,而不是按廠方規(guī)定,或者法律的規(guī)定進行操作。這里面涉及很多利益的關聯(lián)性,以及各種流程和操作上的制約,下面就簡單介紹下。 第一,現(xiàn)在車主,維權意識和服務理念越來越強,他們需要享受更多的便利和更優(yōu)質的服務,這些內容包括服務態(tài)度,時效快捷,質量保障等等。這些內容中,服務態(tài)度可以切身體驗,時效快捷非常好評斷,只有質量保障很難評估。所以,很多修理店重點關注服務態(tài)度和時效性,當然,不是說不關注質量問題。而時效性又和保險公司的理賠進度密切關聯(lián),如果理賠慢,車主還是不能及時提車,所以,修理店需要保險公司盡快處理理賠。 第二,因為修理店也想盡快完成理賠,以便盡快讓車主提車。所以,在定損過程中,很多修理店的售后人員,不敢得罪定損員。這時,一些問題就產(chǎn)生了,或者大家可以這樣理解,大部分售后人員是受制于定損員的,所以,定損員的大部分要求,他們都會配合或接受,哪怕有些要求違反了一些規(guī)定,包括廠方要求和法律層面的。比如,一個大燈,斷了3個固定腳,甚至燈殼破裂了,比如方向機有異響等等,正常情況下,這些配件都是需要更換的。但是,現(xiàn)在的理賠政策和標準太嚴了,保險公司會要求定損員對高價值配件盡量維修處理,而且大部分有考核。這時,定損員就會讓售后人員維修處理。因為,如果售后人員不配合,定損員會在定損金額,賠款時效等其他方面設置障礙,目的就是定損無法順利進行,這時,修車就會延長時間,車主就會有意見,甚至投訴。 第三,大部分車主,修車時間長了,首先責怪的肯定是修理店,因為車子他們在修。只有在修理店說明,是因為保險公司的定損緩慢時,才會去找保險公司,但是,也有不少車主,就盯著維修店,因為他們認為,和保險公司的定損,也是維修店需要做的事,是維修店沒有處理好、溝通好。這樣,售后人員壓力就很大,這樣的事情多了以后,他們只能慢慢向定損員妥協(xié),盡量配合按他們的要求去做。 第四,售后人員妥協(xié)后,事故車輛的維修,基本就是保險公司說了算了,而不是按維修手冊和法律規(guī)定執(zhí)行。同時,現(xiàn)在保險公司的理賠政策越來越嚴,導致很多可以更換的配件私下被修復處理,而售后人員和定損員為了少麻煩,一般也不會告知車主。這是現(xiàn)在汽配修換爭議越來越少的核心邏輯。 第五,還有原因是,現(xiàn)在,一些售后人員,對于一些可以更換的配件,做修復處理后,可以從一些人那里得到好處,因為這涉及切切實實的利益問題,所以,很多可以更換的配件私下被修復處理。這里編者再報個料,有些修復,根本就是給換了一個翻新的而已。 所以,現(xiàn)在汽配的修換爭議越來越少,是因為保險公司主導了維修的方案,但問題是保險公司不是修車的,正常情況下,如何修車應該是維修店說了算,這本身邏輯上就不合理。還有就是,一些售后人員,甚至定損員,對于可以更換的配件最后修復的,可以得到一定的好處,所以,他們也更愿意修復處理。當然,有些人完全不是出于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態(tài),不告知車主,因為一旦告知了車主,他們就會很被動,被夾在中間非常難處理。但這樣的處理方式,侵害了車主的權益,被剝奪了知情權。
勇說車險:只說保險,不賣保險,答疑解惑,服務大眾。敬請關注、咨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