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中國乃是大勢所趨,英國心里也清楚,根本無力阻攔這一進程。眼見著要失去香港這塊“肥肉”,英國便起了歹心,覺得即便自己得不到,也絕不讓中國順順當當。于是在即將撤離香港之際,英國人依舊不消停,非要搞出些事端來。
在1990年的時候,港英政府按照英國政府的意思,推行了一項政策,其名為“居英權計劃”,另外它還有一個叫法是“英國國籍甄選計劃”。
簡單來講,英國方面會放寬相關政策,使得香港人在申請移民至英國時,能夠較為容易地直接獲取“居英權”。如此一來,這些香港人自己可隨時動身前往英國,并且他們的子女也能夠一同隨行前往。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港英政府在未提前知會中國的情形下,拋出了“玫瑰園計劃”。其計劃是要在赤鱲角、大嶼山處修建新的國際機場,同時建設相關配套設施。據(jù)粗略計算,此計劃大約需耗費1247億港元,而這筆巨額款項將由港英政府來承擔。
英國人曾設想,讓“玫瑰園計劃”在1992年正式動工,到1997年中旬便可完成。他們提出這一計劃,難道是為了香港的發(fā)展與建設嗎?
并非如此,資產階級哪會有這般好心腸呢?其陰謀在于耗盡香港的絕大部分財政儲備,只為給中國政府留個空殼。依英國人的盤算,待新機場建成,香港政府就只剩50億港元了。等他們撤離香港之際,便要從新機場風光離去,卻給中國政府丟下一堆爛攤子。
值得慶幸的是,英國人的那番陰謀并未得逞。在中方知曉他們的相關計劃后,當即表示強烈反對,隨后又一次與英國展開周旋,明確要求港英政府務必給新成立的香港特區(qū)政府留存250億港元及以上的財政儲備。其原本打算在1992年動工建設的項目,最終推遲到了1995年。既然無法按時開工,機場也就不可能在1997年完工,更談不上投入使用了。
香港在經歷一系列變遷后,迎來了重要轉折。當香港特區(qū)政府接手相關事務時,已擁有3000億的財政儲備。此前,彭定康等英國人只能黯然離開香港返回英國。至此,香港告別過往,開啟了嶄新的發(fā)展階段,迎來了充滿希望的新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