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你也正在為苦盡柑來遇見你中的三代女性托舉而動容、流淚,那么今天我要推薦的,正是你會想要翻開,且一讀再讀的書——

女作家崔恩榮的長篇小說《朗夜》,更為大家熟悉的一個譯名可能是《明亮的夜晚》。

先說明一下,譯名為《明亮的夜晚》的簡體版是磨鐵出版,不知道磨鐵塌方事件的話可以搜索《房思琪的初戀樂園》有聲書事件。因此我推薦閱讀譯名為《朗夜》的臺版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朗夜》與《苦盡柑來遇見你》有很相似的氣質,并非情節(jié)類似,而是關于跨越世代的女性之間的情誼這方面有著微妙的共性。

故事從第一人稱“我”知妍,剛離婚后獨自搬家到禧寧開始,禧寧住著外婆,但因為外婆與媽媽關系疏遠,知妍已經多年沒有回過禧寧。

在禧寧偶遇的知妍與外婆重新變得熟絡起來,也由此得知了曾祖母、外婆、媽媽這三代女性動蕩的家族史。

小說中很有意思的一個設定是知妍和曾祖母長得很像。這讓知妍的存在,既是一個契機,讓外婆回憶起往事;也是一個紐帶,是將疏遠的外婆、媽媽——這個家族的女性重新連結起來的核心人物。

小說用插敘講述從曾祖母到知妍,跨越百年、歷經四個世代的女性們的生活,其中隱藏著韓國近代史的變遷,包含日據時代、南北分裂等民族的隱痛,戰(zhàn)爭最直觀的影響就是她們一生都在動蕩中顛沛流離。

白丁出身的曾祖母人生第一次逃離,是為了躲避日軍,與曾祖父的“私奔”,出身良民的曾祖父不顧階級差異,因為愛情,或只是出于某種心高氣傲、想要拯救別人的正義感,帶著曾祖母一起私奔去了開城。

開始都是美好的愛情故事,但曾祖父婚后就變了,明明是自己的選擇,卻因為怨恨越發(fā)苛待曾祖母:如果不是她,他本不用受這些苦的,她怎么能這么理所當然,不把他當神一樣侍奉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或許這才是真實。不僅曾祖父,小說中的外公、爸爸到知妍前夫,沒有一個是好男人。看來無論什么年代,《苦盡柑來》中的“梁寬植”都是千年紀念物······

讀這本書的時候,我才真正意識到了我看《苦盡柑來》感覺“擰巴”的地方。首先要說,金元錫導演完美得無可挑剔,一切細節(jié)、情感都很真實動人、使人不禁淚目。

即使在苦難中浮沉著也要托舉下一代的女性角色們,以及至今都面臨的一些女性困境,不分代、都很容易引發(fā)共情,也是我認為這部劇最出彩的地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看著梁寬植,又會從那些女性敘事的共鳴中抽離出來。他和其他Melo劇男主似乎沒有區(qū)別,又是一個只存在于女編劇幻想中的男人······

而《朗夜》中四代女性的老公各有各的爛,爛得很真實(符合我一些刻板印象),也因此書中苦難是全方位的,有連貫性、從一而終的。當然,這本小說不是講愛情的,男性角色在書里無關緊要,里面僅僅有一個不錯的鳥飛叔,但篇幅不多、命運也相當坎坷。

而韓劇對男主人設有投射美好想象的需求,再苦再難,只要有愛······加上編劇從《山茶花開時》開始就偏愛幻想同一類型的男主,如果看過那部,大概能從寬植身上看到一些龍植的影子。建立在寬植這樣的幻想型人物上發(fā)展的愛情故事,很難脫離傳統(tǒng)韓劇中完美愛情的想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事實是看劇時我一直隱隱感受到這種真實的女性敘事虛幻的浪漫敘事之間的矛盾對沖。在一個虛幻的人物基礎上描繪的真實,是對真實的合理美化嗎?

當然我還是很愛《苦盡柑來》,它無疑是2025年目前為止最棒的電視劇。僅僅是出于看了《朗夜》的一點延伸思考,我想兩者雖然氣質相似,但《苦盡柑來》還是很明確的浪漫主義。

《朗夜》雖然沒有理想愛情,但寫了很多女性之間的情誼:曾祖母與鳥飛嬸,外婆與喜子,知妍和志宇,比起血緣、母女之間的托舉,無血緣的女性之間惺惺相惜、相互照應、互為精神支撐的友情是小說中更為精彩的部分。

這些女性之間的友情,甚至更接近我們從女編劇幻想的男主身上得到的那種“堅定的、無條件的愛”,正如下面這段,能感受到崔恩榮作家筆下文字里有著驚人般洶涌的情感和巨大的能量——

你是充分值得被愛的人。以后我會更愛你。你得好好感受一下被愛是什么感覺......就像有人會無緣無故討厭我一樣,也有人會沒有理由地愛我。”

友情之外,《朗夜》中也用細膩而深刻的筆觸描寫各種母女之間的共生關系,那是一種既親密又充滿矛盾和不理解,經常還會互相傷害的關系——

“在我幼小的身體里,孤獨就像電流一樣流淌著,所以無論誰接觸我,都會變得和我一樣孤獨。也許正是出于這種原因,媽媽不再擁抱,觸碰我,甚至開始回避我?!?/strong>

也許《苦盡柑來》中愛純和金明那對母女的關系也是相對理想化的,畢竟愛純是全心全意托舉金明、讓她成為可以翻桌的人,這其中寄托了愛純自己的夢想。而其他現(xiàn)實東亞母女關系則復雜得多,會隨著時代、思想和事件的變遷而產生變化、隔閡,或許會變成陌生人也說不定。就像小說中的媽媽和外婆,已經無法挽回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書中還有非常多細膩的親子之間的心理描寫,比如孩子在外面受了委屈卻不和父母說的心理——“我覺得不是怕父母為自己擔心,而是為了守住自尊,因為不想讓父母知道沒做錯任何事的自己,只因無力防御而遭人攻擊?!?/strong>

這里想起了金明被故意栽贓偷戒指而去警局接受審訊后回去,看見爸爸寬植在公車站等她,金明在車上偷偷抹淚,最終也沒說這件事的場景。我想金明那時就是這樣的心理。

像這樣可以引發(fā)對應聯(lián)想的段落非常之多。如果讀了《朗夜》,想必也會對《苦盡柑來》的種種人物心理有更深的體悟。

還有一個有趣的細節(jié),臺版書的封面,也讓我想起劇中的重要意象:大海和太陽。“首先照亮孤獨海洋的太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正如寬植的存在對金明,以更高的視角,劇中各種苦難都與大海相關,比如愛純媽媽因為做海女早逝,愛純在臺風天的海邊失去了小兒子銅明。但就像太陽總是會再次升起,驅散黑暗、照亮孤獨的海洋,被愛眷顧的愛純一家也總能重新煥發(fā)生機。

最終,我想《朗夜》與《苦盡柑來》最核心的主題是一樣的。前者側重描寫女性情誼,后者著重在愛情和親情,但無論是哪一種情感,都可以用一個字全然概括——“愛”

不論何時何地,愛總是能夠毫無理由地觸動那些歷經苦難滄桑變得麻木或傷痕累累的心。如果命運是漫漫長夜中黑暗的大海,愛就是太陽如生命之源照亮一切的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