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家好,我是大嘴。
《獸樓處》失蹤了,很多人也消失了,為避免失聯(lián),麻煩關注下面這個備用號:
這幾天,廣州樓市突然扔了個“王炸”--首批配售型保障房正式接受申購!
首批推出的兩個項目為為蘿崗和苑、嘉翠苑。
蘿崗和苑位于黃埔區(qū)長嶺街道水西路以西,緊鄰地鐵21號線及7號線交匯的水西站,現(xiàn)房銷售基準價15800元/㎡,戶型為76-93㎡的二至三房。周邊二手房均價約2.68萬元/㎡,保障房價格僅為市場價的59%
嘉翠苑坐落于白云區(qū)嘉禾聯(lián)邊地段,距離嘉禾望崗地鐵站約900米,現(xiàn)房基準價17300元/㎡,戶型為71-89㎡的二至三房。對比白云區(qū)二手房3.15萬元/㎡的均價,價格約為市場價的55%
兩項目均為地鐵盤,且配備九年一貫制學校、幼兒園、衛(wèi)生服務中心等公共設施,滿足家庭生活需求
與期房銷售不同,此次保障房均為現(xiàn)房,購房者可直接驗房,避免爛尾風險,同時縮短入住周期。
這樣的價格,這樣的配套,對于想在廣州扎根的年輕人來說,面積小點算個啥,就這價格,還要啥自行車??!
先別高興太早,有條件的:配售型保障房明確要求封閉管理,房本直接標注“禁止變商品房”。
想賣的話,持有滿3年可以申請流轉,且只能在政府指定平臺內(nèi)出售,買家也必須符合保障房申購條件,也就是,只能內(nèi)部流傳,且出售價格不能高于原先的購買價!
如果一年內(nèi)沒人接盤,則由政府按原價年折舊1%回購。
這種政策機制的設計,相當于把房子的金融屬性徹底剝掉,回歸真正意義上的“房住不炒”。
一是杜絕保障房流入商品房市場的可能性,確保資源長期服務于保障群體;
二是讓真正需要住房的人避開市場的波動,安心住到老。
這樣的保障房會不會沖擊商品房市場?
不可否認,周邊二手房價格短期內(nèi)會有一定的壓力,特別是一些投資屬性比較強“老破小”,大概率會撐不住當前價格。
但面對整個廣州市場,這次供應的1336套房源,對比廣州全市每年幾十萬的商品房成交量,連零頭都算不上,不僅不會沖擊商品房市場,實際可能恰恰相反。
由于兩者目標人群完全不一樣,保障房鎖定的是月供能力有限的工薪族、而商品房買家除了自住需求外,其實是相當在乎資產(chǎn)增值的。
長遠來看,這種“雙軌制”方式能讓市場上不同的人群格局所需,商品房繼續(xù)往改善、往豪宅、往高端走,保障房則穩(wěn)住基本盤,防止房價“硬著陸”。
另外,這次保障房的選擇分別是在黃埔和白云兩個區(qū),熟悉廣州的人都知道,這兩個區(qū)是廣州目前的新產(chǎn)業(yè)聚集區(qū),地鐵、學校、商業(yè)一應俱全。
年初杭州的高光表現(xiàn),一度讓廣州相形見絀,當然現(xiàn)在還不晚,作為全國首個推出此類住房措施的一線城市,廣州這一招能夠解決年輕人的住房焦慮,能讓年輕人留下來。
有人才有機會,有人才有未來。
設想下,一個剛畢業(yè)的碼農(nóng)或某生物醫(yī)藥研究員,如果能用市場一半的錢買到廣州有地鐵、有學校、有商業(yè)的房子。
誰還愿意跑北京、上海、深圳、杭州這些地方去卷呢?
這招“以房搶人”一旦跑通,廣州在接下來的一線城市競爭中說不定能彎道超車了。
價格方面顯然已經(jīng)有了足夠的吸引力了,那么剩下的就是資格了,什么樣的人可以買這個房子?
是否需要排隊?是否需要搖號?有沒有人可以不排隊不搖號買下這些房子,然后對外轉租?
保障房這個概念不是現(xiàn)階段才提出來,已經(jīng)提出十多年了,之前就有報道某一線城市有人手持400套經(jīng)濟適用房對外出租.....
但不管怎么說,政策是向好的,短期內(nèi)既能緩解部分群體的住房焦慮,長期,可能倒閉商品房市場回歸理性。
當「便宜又好住」的選項真實存在,開發(fā)商再想靠「鴿子籠」割韭菜,恐怕就得掂量掂量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