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人遇事的第一反應,藏著他成長過程中積累的學識、見識、品格和修養(yǎng)。
尤其從處理問題的方式上,最能看出一個人的胸襟和格局。
遇事,用平穩(wěn)的心態(tài)來面對、用溫和的脾氣去應對、用變通的思維來化解,便可行穩(wěn)致遠。

穩(wěn)心態(tài)
1
遇大事要“靜”
生活中,遇事越是著急,頭腦越易混亂,越容易把事情搞砸。
真正高明的人,遇事都會沉住氣,保持平穩(wěn)的心態(tài)。
《禮記·大學》中有言:靜而后能安,安而后能慮,慮而后能得。
守靜,是解決問題的密鑰,是一個人磨礪意志、修身養(yǎng)性的基礎。
人生很多智慧,往往都藏在沉穩(wěn)與冷靜里,不在靜心中求穩(wěn),就會在浮躁中跌倒。
用清凈心看眼前事,心態(tài)才會變得平靜,事態(tài)也會逐漸明晰。

收脾氣
2
遇急事要“緩”
生活中出現(xiàn)無端之失,大多數(shù)原因都是:
一說就急,一點就著,眼里容不得沙子,接受不了別人半點反駁。
等回過頭來才發(fā)現(xiàn),生氣非但解決不了任何問題,反而會把事情推向更糟糕的境地。生活中的10%是由發(fā)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而另外的90%則是由你對發(fā)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所決定。
也就是說,最終導致事情失敗的,往往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自己失控的情緒。
古語云:“愚妄人怒氣全發(fā),智慧人忍氣含怒?!?/p>
人在盛怒之下,智商為零,被憤怒支配,最終買單的是自己。
事緩則圓,心緩則明。深思熟慮過的一言一行,才是遇事高水平的處理方式。
克制住脾氣,才能管得住人生;收得住脾氣,方能留得住福氣。
努力做個情緒穩(wěn)定的人,予你健康的身體,許你溫暖又平和的人生。
會轉彎
3
遇難事要“變”
人這一生總會遇見許多非常棘手的難事。
關鍵時刻,需要變的不僅是外界的環(huán)境,還有我們的思維。
如果不及時給思維轉個彎,就很容易陷在牛角尖里,無法自拔。
就像打井一樣:
倘若在一個地方總打不出水來,你還執(zhí)著地繼續(xù)打,那么只會浪費更多的時間和精力,到最后只是徒勞無功。

及時變通,冷靜分析,尋找更容易出水的地方打井,方能覓得清澈的泉水。
很多時候,我們眼中的絕境,并非是真的絕境,而是固有思維給我們筑起了牢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