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3月16日,主日。
此前答應兒子放假就帶他去樂園玩,
小家伙便常追著問:
“爸爸,你今天放假嗎?爸爸你要說話算話呀!”
今日主日崇拜結(jié)束,
我便帶著他前往大潤發(fā),
當兒子得知可以去樂園玩,
興奮得走路都蹦蹦跳跳。
途中,我與兒子約法三章:
“在樂園玩時,不能搶小朋友的玩具,好不好?”
他脆生生地大聲回應:“行!”
“也不可以主動推小朋友,要友好交朋友一起玩。”
“好的,知道了!”
“還有,中午爸爸說回家吃飯,你要乖乖跟爸爸回。”
同同扯著嗓子喊道:“好的!”
我又追問:“爸爸說話算話,同同說話也要算話,對不對?”
“對!”他堅定地回答。
剛到樂園,小朋友不多,
大家相處和諧。
可隨著人越來越多,
場面逐漸熱鬧起來。
有幾個4 - 6歲的小朋友正玩得歡,
同同也想去加入。
但很明顯,
他們拒絕了同同,
還嘲笑道:“小屁孩?!?/p>
同同聽后十分不開心,
隨即模仿起黑貓警長,
舉起手,嘴里“喵嗚喵嗚”叫著。
他們幾個在樂園里追追跑跑,
同同依舊渴望融入。
然而,矛盾還是爆發(fā)了。
在蹦蹦床處,
有人又喊同同“小屁孩”,
同同忍無可忍,
與他們推著打起來,
還把其中一位小姐姐弄哭了。
我看到他們爭吵,
趕忙上前,
可惜已然遲了。
我把同同抱在懷里,輕聲問:
“同同,你打人了嗎?為什么呀?”
同同一臉委屈,嘟囔著:
“我才不是小屁孩呢!我才不是小屁孩呢!”
我柔聲安撫他:
“同同當然不是小屁孩,
同同是大孩子了。
但是你看,
這個姐姐被你打哭了,
你跟姐姐說聲對不起吧。”
同同乖乖地對著小姐姐說了句“對不起”,
小女孩哭著回應:“沒關系?!?/p>
短短幾分鐘,
小朋友們又嬉笑打鬧在一起。
我把同同抱到一旁,輕聲問道:
“同同,打人對不對呀?”
同同連忙說:
“才不對呢!”
“那你為什么要打人呢?”
“他們推我呀。”
我耐心教導:
“下次要是有小朋友說你或者推你,
你就大聲對他說,
你這樣做不對,
我不允許你這樣,
再推我的話,
我就要懲戒你了?!?/p>
同同認真地回答:
“記住了,爸爸?!?/p>
到了中午該回家吃飯,
這可真是一場“艱難”的拉鋸戰(zhàn)。
上午的約定早已被拋到九霄云外,
同同只念叨著:
“我想玩,我還要玩?!?/p>
但我怎能由著他呢?
我反復強調(diào)我們都是誠實、說話算話的人,
還答應他吃完飯再過來。
他卻擔心吃完飯樂園會關門,
我再三保證后,
他才哭哭啼啼地跟我回來。
一路上,情緒還久久難以平復。
下午情況更“精彩”。
我讓同同先進去玩,
自己在外面待了幾分鐘。
等我再次進去,
好幾個小朋友和家長來找我告狀。
“那個穿紅毛衣的小孩拿球砸我了?!?/p>
“媽媽媽媽,紅色衣服的小孩又打我了?!?/p>
我只好喊同同過來,詢問緣由。
同同委屈地說:
“他們推我呀?!?/p>
我繼續(xù)引導:
“那你該怎么說呢?”
同同語氣堅定地回答:
“住手,不然我就要揍你了?!?/p>
我無奈,又耐心教他:
“大家都是好朋友,好朋友之間不打人的?!?/p>
幸運的是,
今日在淘氣堡碰到的家長都通情達理。
孩子們一起玩耍,
磕磕碰碰在所難免,
關鍵是矛盾沖突發(fā)生后,
家長的態(tài)度。
是將事情擴大化,
還是引導孩子自己處理問題,
這至關重要。
下午準備回家給同同穿鞋子時,
旁邊一個小女孩把垃圾丟進垃圾桶。
同同立刻伸出肉肉的大拇指,
夸贊道:
“對的,你真棒!對的,就是這樣丟的?!?/p>
我一邊給他穿鞋子,
一邊對他的行為表示贊賞。
在陪伴孩子成長的道路上,
家長的引導與教育無疑起著關鍵作用。
孩子在挫折與進步中不斷蛻變,
我堅信,
上帝賜下的這寶貴產(chǎn)業(yè),
必蒙祂保守到底。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