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攝于山西運城永濟鸛雀樓)

1. 為了看一眼王之渙詩中的鸛雀樓,告別應(yīng)縣木塔,從朔州崇福寺出發(fā),向西扎進呂梁山,一路伴著沙塵暴,用自動駕駛開了七八百公里。

2. 下午,終于走出山區(qū),進入平原地帶,左手邊便是“一字型”的中條山,不遠處便是永濟市的鸛雀樓。永濟古稱蒲州,這里是柳宗元、張巡的故鄉(xiāng),也曾留下過王維兒時的身影,這里有大唐的天下第一渡——蒲津渡。

3. 最早的鸛雀樓,建于南北朝北周時期,主要目的是做軍事瞭望用。到了唐朝,屹立在黃河邊上的鸛雀樓已經(jīng)是一處風(fēng)景名勝。

4. 大唐開元年間,出身名門卻因做官被人誣陷憤而辭職的王之渙,某一天來到了鸛雀樓。他提筆落筆之間,不僅成就了一首唐詩五絕的壓卷之作,也成就了一座中國歷史名樓——“白日依山盡,黃河入海流。欲窮千里目,更上一層樓?!?/p>

5. 千百年來,中國四大名樓屢毀屢建。不過,我們其實不用遺憾我們今天看到的不是“真古跡”,斗轉(zhuǎn)星移,假以時日,三五百年后,我們這個時代修建的黃鶴樓、岳陽樓、滕王閣和鸛雀樓,也會成為未來中國人的真古跡。

6. 就像電影《長安三萬里》中高適所言,只要詩在,只要書在,樓就在。一代又一代的中國人,在修建他們時代的樓,也在用他們的方式參與中華文化的傳承和再創(chuàng)造。

7. 王之渙一生仕途極其普通,但在他有限的為官生涯中,官聲卻很好?!度圃姟分槐A袅送踔疁o六首詩,卻有兩首到今天依然家喻戶曉。除了《登鸛雀樓》,我們耳熟能詳?shù)牧硪皇资恰稕鲋菰~》——“黃河遠上白云間,一片孤城萬仞山。羌笛何須怨楊柳,春風(fēng)不度玉門關(guān)?!庇腥苏f,在唐詩七絕中,這也算是壓卷之作。

8. 相傳,王之渙、王昌齡和高適一次在酒樓喝酒時碰到歌女唱當時流行的詩,三人打賭,看誰的詩被唱得最多誰就贏。最后,贏下這場賭局的竟然是王之渙。這就是“旗亭畫壁”的故事。“旗亭”就是酒樓,三人在酒樓上做記號統(tǒng)計歌女唱了他們多少首詩歌,就是“畫壁”。

9. 公元1222年,蒙古大軍南下滅金,金軍守將不僅燒掉了黃河蒲津渡的浮橋,也燒掉了和黃河邊上的鸛雀樓。從此700多年里,人間再無鸛雀樓。今天的鸛雀樓,始建于1997年,完工于2002年,這是我們這個時代留給未來中國人的禮物。

10. 從鸛雀樓東行不多遠,就是普救寺。你也許沒有聽說過它的名字,但你一定聽說過一個跟它有關(guān)的故事,故事的名字叫《西廂記》。張生與崔鶯鶯“有情人終成眷屬”的故事,就發(fā)生在普救寺,這個故事從元末明初被創(chuàng)造出來,已經(jīng)流傳了六百多年。普渡寺內(nèi)有一座塔,叫鶯鶯塔,塔后有一座殿,叫大雄寶殿,大雄寶殿的東側(cè)有一個梨花院落,院子的西廂房,相傳就是崔鶯鶯的閨房。

在永濟這里,文史典故之多,堪稱“飽和式轟炸”。

離開永濟,進入芮城,就是黃河另一個知名渡口——風(fēng)陵渡。這里是山西、河南和陜西三省交界的地方,號稱“雞鳴聞三省”。曹操曾在這里與馬超激戰(zhàn),慈禧太后從這里逃亡關(guān)中,在金庸的筆下,郭襄在這里愛上了楊過。

夜幕初降,過了風(fēng)陵渡黃河大橋,就是潼關(guān)古城,這里更是一個讓人夜不能寐的詩歌地方。

公元756年,大唐名將高仙芝、封常清沒有死在“安史之亂”的叛軍刀下,卻死在了皇帝手中。帶病出征的哥舒翰,全軍覆沒。隨后長安危在旦夕,李隆基倉皇幸蜀。大唐由盛轉(zhuǎn)衰,只有等到郭子儀、李光弼、仆固懷恩等嶄露頭角后,大唐才得以續(xù)命。

只是,大唐雖然還在,但繁華已不在。

王之渙在742年去世,這是他的不幸,也是他的幸運。他終其一生,雖有許多遺憾,但他卻不必親眼看到盛世的崩塌。

王之渙去世13年后,公元755年,“安史之亂”爆發(fā),八年后,這場給那個時代的中國人帶來浩劫的動蕩才終于結(jié)束。

762年,李白去世。

765年,高適去世。

769年,岑參去世。

770年,杜甫去世。

盛唐不再,群星的璀璨不再,一個時代落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