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5日,一場跨越省際的文化對話在梅州嘉應學院上演,贛州市客家文化遺產研究院攜千年“紋樣密碼“走進嘉應學院,與300余名師生展開“紋合客道 樣之謎語”學術對話,這場經緯為媒的文化溯源,在嶺南大地激蕩起客家文明的當代回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曾小軍院長通過個人經歷分享,以歷史學術為脈絡,結合客家文化研究院的發(fā)展歷程,針對當下對客家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探討守舊與創(chuàng)新的平衡,與青年一代交換了思想。還就非遺與文創(chuàng)的融合、紋樣的創(chuàng)新應用,及城市品牌的打造等方面,進行了深入淺出的剖析與討論。嘉應學院的師生們積極參與互動。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作為客家文化的重要載體,傳統(tǒng)紋樣凝結著族群遷徙、自然崇拜與生活美學的千年智慧。曾小軍院長以“中華虔州龍—虔有才IP”、“紋合客道樣之謎語”為切入點,通過大量圖文、實物案例,系統(tǒng)梳理了贛南客家紋樣的符號體系與文化隱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次分享活動是贛州市客家文化遺產研究院走出贛南,走進客屬高校的又一次深度互動,將開啟贛州客家研究與閩粵地區(qū)學術的深度融合,為客家紋樣守正創(chuàng)新,傳承保護創(chuàng)造新的機遇,也為解密客家紋樣開啟新的篇章。(文\圖 李子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