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鍋牛雜是一道狠菜,在任何餐廳里,必定是壓軸的大菜,配著小酒,細品慢酌,悠然而然。像在武漢硚口區(qū)長堤街福壽村里,就有一處美食小街巷,里面開了一家桂萍特色牛雜店,它的規(guī)模不大,是典型的夫妻店樣子。打卡其中,看到的餐飲布局,裝飾環(huán)境,非常簡單,但只要端上來招牌牛雜鍋,滿滿一大份,牛肉燉的香糯可口,加上其他小菜,吃得大快朵頤。

到桂萍特色牛雜店,看到它們所在的小街,位置非常好找。自駕走城市的二環(huán)線,下到硚口路長堤街,沿著長堤街向東,走到福壽村的范圍,看到滿是小店招牌的路段,數(shù)一數(shù)其中的招牌,看到桂萍特色牛雜店即是。這里多數(shù)都是一樣的夫妻店,守著一個檔口,很小的門面,放著復雜的制作工具與食材,進去就能嗅到濃郁的油脂味。多數(shù)客人站在門口,愿意打包,拎著就走;也有非要坐進去,等著老板慢慢準備,就著花生米和小酒,也能對付很久。

和其他小夫妻店類似,桂萍特色牛雜店的布局,很周邊早餐店的布局相同。一是鍋碗瓢盆多,堆放在一起,亂是亂,但老板尋找起來也趁手。二是裝修簡單,成色老舊,墻面像是幾十年的老地方,釘著幾個鎢絲燈泡,發(fā)出昏黃的顏色。三是落座的位置,擺了餐具盒佐料,還有貼在桌上與墻上的價目表,字數(shù)多,有圖片,附上二維碼,用起來毫無違和感。

從操作臺面看,桂萍特色牛雜店的布局,還真只有老板玩得轉。一件大的平底鍋和一個大號的煮鍋,搭配起來,兩邊是臺面,擺了各種作料、餐具,上面是油煙機的管道,一件白熾燈。沒有客人來的時候,老板就坐在前面,偶爾刷著手機,偶爾和顧客聊幾句;有客人來的時候,他立刻站起來,手勾來紙碗,開始制作美食。這只是小菜,遇到大菜,那得和副手一起來做,基本上都有半成品,提前制作好了,無非是分裝,然后加佐料,架到顧客的酒精鍋爐上。

桂萍特色牛雜店里,招牌的是牛雜鍋,很大一盆。店老板用的不銹鋼鍋盛裝,也是店鋪的標志之一,擺好后上酒精爐,點好后撒上蔥花,就等著開鍋。牛雜的食材成色好,主要的牛肉多,大塊的牛骨頭,還有配菜,煮著煮著香味就起來了。牛雜的特點是分量足,主食材分量管夠,煮開之后就能吃,牛肉那叫一個軟糯,配菜味道里融進去了油脂,十分好吃。

多數(shù)點了牛雜的顧客,必定是配上一口小酒。酒得暖好,倒上一小杯,先吃幾口牛肉墊一墊,牛雜煮得很爛,但不散,嚼勁有,紅油底味也都濃郁。大口吃著牛肉,再抓一塊牛骨頭啃一下,之后小酒下肚,那感覺,瞬間拉滿。下班后的時間漫長,一口酒一口肉,小老百姓的快樂與滿足,都在這里了。多數(shù)能幾口的,酒量也不錯,吃著肉,喝個七八分,好像人也變得更精神了。

除了牛雜,桂萍特色牛雜店里也有很多小菜。招牌的有鍋貼餃子、炸藕丸等,是附近很多店鋪都在做的,相對而言,每家的菜肴口味差不多,區(qū)別在于食材的新鮮程度和用料的扎實程度。在桂萍特色牛雜店,這幾個菜肴實際上并沒有準備很多原料,他們是限量供應,賣完只能等到第二天才有。兩種美食,一個是油炸,一是油煎,平底鍋和圓鍋同時啟用,忙的有條不紊。

品嘗油炸藕丸與鍋貼餃子,丸子口感很好,里面的肉末很多,用料足,油炸成型后,再放到牛雜里煮著吃也不會散。一盤丸子,看著不多,但要慢慢吃完,也會很撐肚子?;旧鲜桥涿罪?,或者小酒,喝著喝著,就到了夜宵的十二點,已經(jīng)很晚,店鋪要打烊了。(喵星人日志原創(chuàng)隨筆文字,部分插圖未及時標注出處,如涉及侵權,請聯(lián)絡刪除)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