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VR陀螺元橋

谷歌算是智能眼鏡產業(yè)的「元老」玩家,一路走走停停,爭議頗多。

在Ray-Ban Meta爆火之后,身邊很多朋友看到智能眼鏡的第一反應大多都是「這不就是簡化版的Google Glass」。作為智能眼鏡的老前輩,谷歌 Glass超前的概念啟蒙了眾多人對智能眼鏡的認知,如今市場雖無它的存在,但還有它的聲量。

以至于智能眼鏡的爆發(fā),也勾起了人們對Google Glass的惋惜之情。不過話說回來,對于谷歌來說,Google Glass早已成為往事,內部這幾年一直都在不斷研發(fā)新的智能眼鏡項目,如反復橫跳了Iris智能眼鏡項目、發(fā)布了AR眼鏡概念產品“One More Thing”、與三星合作開發(fā)新的頭顯等等。

去年,在其I/O大會期間谷歌還展示了Project Astra在AR眼鏡原型上運行的效果。今年開年,谷歌又要再進一步,宣布將以總額1.15億美元「約人民幣8億」收購加拿大眼動追蹤技術制造商AdHawk Microsystems。顯然可見,在做AR眼鏡這件事上,谷歌很堅定。

暗自「招兵買馬」,谷歌干AR的野心

暗自「招兵買馬」,谷歌干AR的野心

雖然中間被曝出反復橫跳智能眼鏡項目,但谷歌對做AR眼鏡這件事可謂一直在堅持著,甚至可以說比Meta還要執(zhí)著。

  • 2012年:谷歌眼鏡誕生;
  • 2014年:Google Cardboard讓虛擬現實普及化;
  • 2015年:谷歌眼鏡取消面向消費者的版本;
  • 2016年:谷歌大會發(fā)布移動VR平臺Daydream;
  • 2017年:利用ARCore構建AR生態(tài)系統(tǒng);同年,谷歌眼鏡企業(yè)版發(fā)布;
  • 2021年:谷歌放棄開發(fā)VR頭顯;
  • 2022年:設計下一代可穿戴AR,發(fā)布了AR眼鏡概念產品“One More Thing”;
  • 2023年:與三星和高通合作構建生態(tài)系統(tǒng);
  • 2024年:谷歌重組AR團隊,展示了Project Astra在AR眼鏡原型上運行的效果;

從2012到如今,雖一路備受爭議不斷,但貌似谷歌并沒有如同傳言那般停下來的想法。今年更是再進了一步,悄悄為其XR團隊增兵。先是早些時候,斥資2.5億美元「約人民幣18億」收購了HTC部分XR研發(fā)團隊,并獲得HTC XR知識產權的非專屬授權,此次交易預計將于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交易完成后,HTC的部分XR研發(fā)團隊成員將加入谷歌。

此番收購HTC的XR業(yè)務,對于谷歌而言也是完善XR產業(yè)生態(tài)布局的重要舉措。眾所周知,HTC XR在頭顯設備的硬件創(chuàng)新以及教育、醫(yī)療、工業(yè)等行業(yè)解決方案都有很深積累,這些都將有助于谷歌加速Android XR平臺在頭顯和眼鏡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發(fā)展。

如今,再度出手,擬1.15億美元「約人民幣8億」收購加拿大眼動追蹤技術制造商AdHawk Microsystems,進一步為其團隊招攬人才,也表明了谷歌要堅持做AR眼鏡的決心。本次收購一方面包括1億美元的現金支付,另一方面還有1500萬美元的業(yè)績對賭條款,具體支付將取決于AdHawk未來能否達成預設的業(yè)績目標。

假設交易完成后,AdHawk的研發(fā)團隊將整體并入谷歌平臺組織旗下的Android XR團隊,共同推進谷歌在智能眼鏡領域的技術創(chuàng)新。值得一提的是,Meta也曾考慮收購AdHawk,同時AdHawk還曾獲得過三星電子、英特爾、惠普、索尼等科技巨頭的風險投資,以及雷朋母公司EssilorLuxottica亦曾注資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AdHawk眼動追蹤技術演示

據了解,AdHawk公司產品矩陣涵蓋芯片、硬件和軟件等多個領域,專注于開發(fā)基于微機電(MEMS)方案的眼動追蹤技術。與目前市場上主流的基于攝像頭的眼動追蹤方案相比,AdHawk的技術具有數據質量卓越、延遲超低、計算量最小、電池效率高、處理速度快和準確性高等一系列優(yōu)點。

據稱,目前AdHawk已開發(fā)出MEMS眼動儀,可實現250Hz的無線跟蹤和500Hz的有線追蹤,延遲小于4毫秒,誤差控制在1度左右,并具備強大的滑動處理能力。AdHawk也曾推出集成了眼動追蹤技術的智能眼鏡MindLink Air,該眼鏡重量不足40克,無需攝像頭和顯示屏,全天電池續(xù)航時間可達12小時以上。

如果交易順利達成,谷歌將會得到AdHawk的技術能力,推動其智能眼鏡產品的研發(fā)。短短兩個月的時間,谷歌已經默默地為其XR團隊招攬了兩大強勁團隊,接下來靜觀其發(fā)力了。

先AI后AR,智能眼鏡的過渡期

先AI后AR,智能眼鏡的過渡期

如果對Google Glass給出最恰當的評價,很大的一點則是「生不逢時」。正如任正非那句經典的老話“領先一步是先驅,領先三步是先烈”。

Google Glass預測對了大方向,如今AR眼鏡的發(fā)展大體逃離不開谷歌當初畫下的圈,只是當初超前的概念并沒有讓它遇上可以支撐其技術的時代。從Google Glass的失敗不難發(fā)現,任何一款跨時代產品的發(fā)展如果只追求先進的思想,必然會走向死亡。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如果說Google Glass生不逢時,那么當下的AI眼鏡算得上恰逢其時?

就目前來看,一方面AI眼鏡還并沒有爆發(fā)到帶動整個市場,國內很多大眾對其也并不感冒。Ray-Ban Meta的爆火,不僅僅是因為這是一款AI眼鏡,背后還有雷朋的品牌力與銷售渠道支撐,更為重要的是,這款AI智能眼鏡與雷朋普通眼鏡相比溢價也并不大,很容易被接受。

另一方面,從Ray-Ban Meta的海外用戶使用場景中可以發(fā)現,備受高贊的場景不是呼叫「meta」,而是最基本的功能拍攝。當下對于大多數用戶來說,一副智能眼鏡可能并不需要被全天候佩戴,也不需要多強大的技術力,而是需要的時候能夠派上用場,可以是裝飾、也可以是拍照、甚至是聽音樂以及提供情緒價值。

這也說明了對于眼鏡的應用來說,用戶不是不想讓眼鏡變得更智能,而是想要融入生活的智能。AI眼鏡驗證了這個邏輯,也證明了一款產品以商業(yè)為導向的重要性,Google Glass則驗證了以技術為導向的產品思路。

任正非曾在華為一次研討會上對其員工說過,那些破產的企業(yè),并非輸在技術不先進上,而是他們在技術發(fā)揮上沒有考慮到客戶的需求,從而使其產品無法被人們接受,久而久之,他們的企業(yè)也就無法經營下去。

但并不能說,AI眼鏡會成為智能眼鏡的趨勢,產品的終極方向還是AI+AR。AI眼鏡很好地聚焦了用戶的需要,同時也在為AR眼鏡鋪路。科技產品的發(fā)展也不斷告訴我們,先進的產品被市場接受一定是遞進式的,而AI就是AR最好的1,AI眼鏡也就是AR眼鏡最好的鋪墊。

同時,對智能眼鏡產品來說,最重要的一點就是場景。AI眼鏡以拍攝、語音提示為抓手找到了落腳點,而AR眼鏡必然會讓這些應用場景更加智能,整個產品的邏輯也會更加通順,AI眼鏡則必然會過渡到AI+AR。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深諳這個道理,谷歌想做的也是AR。去年5月份,在谷歌I/O大會期間,谷歌展望了未來其AR眼鏡的形態(tài),谷歌希望提供多種時尚、舒適的AR眼鏡供消費者選擇,并且可以與其他Android設備無縫配合。配備Android XR系統(tǒng)的AR眼鏡只需輕輕一按即可發(fā)揮Gemini的強大功能,提供導航、翻譯或消息摘要等功能,無需使用手機。

為了能夠達到這一目標,谷歌也做出了很多嘗試。先是推出AR眼鏡原型,再是展示多模態(tài)AI模型在AR眼鏡原型上運行的效果。去年12月谷歌還與高通、三星共同宣布,將攜手合作推出Android XR平臺,并與業(yè)界戰(zhàn)略合作伙伴一起打造出針對新一代運算需求的全新操作系統(tǒng),結合谷歌多年來在AI、AR和VR的產品功能與技術,為頭戴式裝置和眼鏡等裝置帶來更實用的體驗。

雖然就目前情況來看,AR眼鏡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慶幸的是業(yè)內都還在堅持。即便谷歌AR眼鏡或許短期內還是看不到成績,但一直在路上。

結語

結語

不僅僅于谷歌,年初蘋果也被曝出正在調整產品路線,提高對AI+AR眼鏡產品的研發(fā),庫克也一直對外表示看好AR的未來,并對AR作出高評“AR是極少數將會徹底改變人們生活的技術之一。”此外,Meta去年發(fā)布的AR眼鏡Orion,也是其宣稱All in的明日產品。

從各大廠商的布局來看,AR的產品路線終會變得越來越清晰,市場也會更加明朗。據Counterpoint Research預計全球AR智能眼鏡市場將在2025年實現反彈,到2026年實現30%以上的同比增長。在技術巨變的時代,AR眼鏡終將會迎來它的「恰逢其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