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上周末剛結束的錫馬,因其過快的升溫,委實給跑者們帶來了不小的挑戰(zhàn)。但是比賽結束,仍有2477位選手破三,其中女選手則有85位。

25歲的楊雯正好位于第83位,她也終于在自己的第四場全馬比賽中成功破三。趕回深圳后,她將自己社交媒體的簽名改為:再也不想比賽了。以作自己極度勞累后的情緒宣泄。對她而言,破三的執(zhí)念,終于可以放下了。

以下是楊雯的自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無錫馬拉松,是我和男朋友一起跑的。準確地說,是他帶我跑。因為全馬pb252的他在這場我想破三的比賽中,是我的“私兔”,更是一種信念的存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賽前,我們商量的策略是按255的完賽時間跑,也就是每5公里22分55秒左右完成。之所以有這樣的信心,因為在3月初,我去清遠給跑馬的大學生弟弟們加油前,以403的配速跑過了一堂20公里的訓練課。那天清遠的天氣很好,我的體感也很好,跑完后我就比較有信心——即使無錫天氣再熱,我把403的配速降10秒,用413的配速跑也能頂下來。

當時對自己無錫破三充滿信心,還想著說如果天氣好,就沖一下255。只是,沒想到,在無錫賽道破三的過程,比我想象中更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他從A區(qū)降到我在的B區(qū)跟我一起出發(fā),前半程我們都按256-257的策略跑,他帶得很穩(wěn)。25公里過了江南大學之后,我覺得自己狀態(tài)依舊在線,能繼續(xù)保持賽前設想的配速跑下去。

但錫馬的賽道分分鐘教我做人。到30公里時,我吃了比賽中的第一根GU的膠,之前比賽我也吃過,并沒有過異樣感覺,但錫馬賽中吃完這根膠后,我很難受。也是從那時起,狀態(tài)一瀉千里。我和男朋友的距離從之前挨的很近拉大到50米左右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男朋友一直在前面帶,所以賽中合影少得可憐

到35公里時,我當時擔心沒吃膠后半程扛不下來,又嘗試吃了一根GU的膠,忽然有一種很想吐的感覺。我告訴自己不能再吃了,就算后面沒有能量跑不下去,也不能再吃了。

35公里進入公園的一段賽道里有好多小橋,我加不動速了,他也挺累挺疲憊,慢下來后他跟我說了一句——跑不動就散步吧。這是我之前在小紅書常安慰自己的一句“名言”。

我當時聽到這句話后沒理他,因為在我認真沖成績的比賽中,幾乎不太會跟別人講話。我們倆在前半程也多以“手勢”打信號——要不要水,分段時間完成得如何等等。

之所以沒理他,是因為那時我覺得自己還有希望“破三”。出了公園就剩最后2公里直道,我倆的距離拉大到50-100米,他維持著“破三”的配速跑在我前面,是想讓我知道如果想完成“破三”,還剩多少距離。

我知道他是不會丟下我的。我算了下時間,感覺加把勁提一下速還有希望,雖然很緊張,但我最后還是把配速從420+提到419之內。

9點57分過,還有2分鐘、破三任務即將完成前還有一個小插曲——我倆當時共用他的手機邊跑邊聽歌,忽然他的領導連著打了三個電話,那一刻真的太崩潰了。

最后幾百米慢下來的他等著我,我靠頂著的那口氣沖過了終點。完賽凈時間定格在2:59:51,我倆的完賽成績一模一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沖線時,身高182的男友自覺讓我跑到他前面,他幫我拍視頻,后來發(fā)現沒拍到

沖過終點后,我們擁抱了一下以當慶祝,去存包區(qū)取到了特意放在包里存好的“勇闖天涯”,就是為了能在跑完后立刻開喝。幾口酒下肚,瞬間渾身要散架的身體感到了一股爽勁。

我“破三”了,過去一年多“破三”的執(zhí)念終于可以放下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破三”前,我有過相當長一段時間的厭跑情緒。

錫馬前,我在去年11月的常德柳葉湖馬拉松中以3:01:08完賽。那段時間,“厭跑”或者說“破三”的執(zhí)念一直圍繞著我,讓我的跑步訓練變得很累,自己也處在一個不開心的狀態(tài)。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常德柳葉湖全馬,到后面我是邊跑邊哭著完賽的

我知道,自己是一個很容易被環(huán)境影響和裹挾的人。周圍的人都說我一定能破三的時候,我覺得他們對我的期望或者美好祝愿都是一種無形的壓力。

我在社交平臺不會分享這些內容,但我內心知道,這種負面情緒一直圍繞著我,讓我無法找回以往跑步時那種單純的快樂。我不自信,覺得自己做不到,但越覺得做不到,就越給自己上更多的訓練。大負荷的訓練讓我陷入不開心的死結中,但也找不到出口。

常德那場比賽,當天一開跑,我就知道肯定破不了三,因為我從從第一公里開始就很累很頂。在那么冷的天氣下, 我是均心170頂下來的。跑完后當天重感冒一場,半個月才接近痊愈。

當時我的心態(tài)就是:再也不想跑了。沒“破三”就沒破吧,破不了就不破了。

然后那段時間里,我真的放下了跑步。不訓練的一個多月里,我想念那種靠自我驅動帶動身體,一陣一陣的風和氣息撲過來,然后和我緊緊擁抱再穿過我的自如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停跑的日子,我跟著朋友們鉆進深圳的大山里開始越野,還曾偶遇過申加升等精英運動員,我在山野中漸漸療愈自己被執(zhí)念裹挾的心態(tài)。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年農歷年前,我又回到跑道,加入了深圳元大都C組的訓練營,心態(tài)也從閉塞到慢慢敞開自己。很久沒有集體跑了,去集訓前被工作折磨得心態(tài)爆炸的我,在跟大家一起跑完后,發(fā)現又能微笑面對生活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是1999年出生的,也是訓練營年齡最小的女隊員,所以大家對我都比較友好。在這里我認識了很多比賽經驗豐富的大哥哥和大姐姐,比如前深圳一姐李素蘭。她們分享給我很多經歷和感受,讓我慢慢改變著對跑步的認知——我也更加堅定不能讓破三的執(zhí)念把自己吞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跟著大家一起訓練,我重新找回了跑步的快樂

元大都冬天的訓練課表大多以混氧為主,沒有間歇等課程。周三會跑一次漸加速:慢跑熱身后再跑3個4k左右的漸加速跑,配速從4分20到4分內。2月結束,我的月跑量在300+公里。

我不是大跑量跑者,去年7月,我試過把自己的跑量加到395公里,當時我知道自己的短板是速度能力,應該多跑一些強度課,比如間歇、節(jié)奏之類。但我很害怕強度課,我不想踏出自己的舒適圈(也就是有氧跑),所以我錯過了夏訓上強度的黃金時期,反而用跑量去換強度。結果發(fā)現這么做很影響自己的生活節(jié)奏,大跑量讓跑步占據了我太多工作以外的時間,而且當時我還在備考cpa,實在是分身乏術。后來還是選擇減少跑量,以維系生活、工作和愛好之間的相對平衡。

備賽期我一周跑四次,周中安排強度課、周末長距離,另外兩次是輕松跑。長距離跑我會在深圳的大沙河公園和隊友們一起,這個公園有250米左右的爬升,每次我們基本都拉30-35公里。不過,來錫馬的前兩周,我感覺身體已經到一定負荷程度,所以果斷減量,我怕又出現去年強咬牙堅持下來后那種難受厭跑的感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跑步的時候,我會做做核心訓練

當然,跑量不是我訓練的全部。喜歡耐力性訓練的我從厭跑期那段時間開始,會去健身房或在家里做一些彈力帶或自重/小重量的力量訓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我屬于從小學習好體育差的那類人,總覺得學習和體育是天然的反義詞。初中考體育800米,我是全班最后一名,我到現在都還記得自己跑完后累到天旋地轉。

在那個不太重視體育的年代里,從初一到高一,每次開運動會我都屬于在觀眾席觀賽或者在網上抄抄雞血小作文給曖昧的男生加油的那類人。運動會對我們這類人的意義就是一個額外的假期。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高中時,我學會了打羽毛球,水平中等,談不上熱愛,只是體育課多了一個活動項目。高三時,為了釋放壓力和同學們相約晚飯前在操場跑步。我的第一個10公里就是在那個時候完成的,當時覺得自己特別厲害,現在一看原來是7分配。

在南京上大學時我沒有再堅持跑步,因為冬天太冷,夏天太熱。大二體育課時,意外發(fā)現了自己有跳繩的才能(連跳3000個不覺累)。于是,瘋狂愛上跳跳繩的我最高記錄是16000個。跳繩這個意外的愛好,也讓我的體重從113斤瘦到了90斤+。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學期間,我愛上了爬山,跟同學們去過很多次南京的紫金山,不管什么時候去,紫金山都很美。后來遇到疫情,沒法自由出門的我在家跟著練帕梅拉,跳繩和帕梅拉成為我大學最后兩年的日常運動。

我之所以入坑跑步,是因為在大四下學期看了@fit4life廈馬和錫馬的背靠背視頻后,一邊心想她為什么第二場都跑哭了還要跑馬,一邊讀書、看相關視頻做儲備知識開始跑步。這個習慣從大四到讀研再到畢業(yè)近兩年,都一直保持著。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的首馬是在2023年12月的香港街道馬拉松。那場我跑了3小時24分,還成為了21-25歲年齡組女子第一名。那是我到目前為止,心態(tài)最好、狀態(tài)也最好的一場比賽。

可能真是應了那句“無知者無畏”吧,按我當時的訓練狀態(tài),覺得自己能hold住330就不錯了。街道馬拉松坡很多,我?guī)缀醵荚谌套兯倥?,但跑得很開心。后來的每一場比賽,我都努力回想自己首馬的經歷,也希望自己能保持當時那種心態(tài)——沒有包袱,沒有預期,輕松上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我跟很多女性跑者聊過跑步這件事,發(fā)現我們在追求進步的路上,很容易否定掉過去的自己或來時的路。我們總是那么謙卑,缺乏自信,只敢暗藏野心,這好像是女性的出廠設置,或者說,是女性作為一種社會處境讓我們“先天”攜帶的一些“基因”,只是跑步像一個棱鏡,把我們女性的境遇反射出來了。

關于跑步,我現在的心態(tài)仍是開心就好,無論是追求更高更快更強,還是輕輕松松吃喝玩賽,都是跑者眾生相。我常想起元大都c組的茵姐說的:“作為業(yè)余跑者,跑得長久又熱愛,比短期跑得快更重要。我所理解的強不只是速度層面的,包含很多,比如心理健康、恢復能力、對自身的認知,甚至包含對結果的自洽。”

這段話時刻鼓舞著我,與各位共勉。

沒有“破三”之前,我有過的執(zhí)念,現在終于可以翻篇了。

本條內容創(chuàng)作團隊

口述:楊雯

記錄:默默

編輯:西嘉

制作:東海

圖片:受訪者提供

投稿、應聘兼職作者,請聯系

womenrunning@163.com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