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是管員工,怎么有的公司管到被告上法庭,有的公司管出個全國模范?"這個夏天,"小鹿媽媽"和胖東來這對"對照組"給全國人民上了堂生動的管理課。這邊廂小鹿媽媽嚴防死守,員工上個廁所要報備,接個電話要寫申請,活脫脫把工廠變成軍事禁區(qū);那邊廂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同樣都是玻璃一塊拉開距離,一塊拉近距離

在"小鹿媽媽"的車間里,攝像頭比螺絲釘還密集。員工進廠要過三道安檢,手機必須鎖進太空艙式的保管柜,連喝水時間都要精確到秒。這種"監(jiān)獄風云"式管理,倒像是把19世紀紡織廠的監(jiān)工制度搬進了21世紀。反觀胖東來的烘焙坊,操作間全透明開放,員工可以邊揉面團邊和顧客嘮家常,手機就放在案板旁,偶爾刷個短視頻也不耽誤把面包烤成網紅爆款。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種管理差異本質上是把人當工具還是當伙伴的認知鴻溝。某次突擊檢查中,小鹿媽媽車間里發(fā)現(xiàn)員工用粉筆在地上畫跳格子解悶,而胖東來休息室里擺著價值七萬的按摩椅。前者把人性當漏洞來堵,后者把人性當資源來養(yǎng),這種思維差比馬里亞納海溝還深。

二、 員工是“家人”,不是“耗材”

小鹿媽媽的管理層似乎患上了"被害妄想癥"。他們給大門裝上人臉識別+虹膜驗證,生怕員工溜出去會泄露"用牙線穿小龍蝦"的核心技術。這種草木皆兵的管理,倒逼出員工在更衣室用摩斯密碼交流的黑色幽默。而胖東來超市的店長,敢讓收銀員自主決定給忘帶錢的老人賒賬,這種信任成本最終轉化成了顧客黏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管理學大師德魯克要是看到這兩家企業(yè)的考勤表,估計會驚掉假牙。小鹿媽媽的考勤系統(tǒng)精確到0.01秒,遲到1秒扣半天工資;胖東來卻允許員工因接送孩子靈活調整工作時間。前者把員工逼成踩點的特工,后者把員工寵成自家的孩子,結果就是2.01%流失率與勞動監(jiān)察部門約談的云泥之別。

三、 管理不是PUA,是互相成就

為什么很多制造業(yè)工廠招不到年輕人?某電子廠流水線安裝情緒識別攝像頭,發(fā)現(xiàn)員工假笑次數不夠就要扣獎金;某服裝廠給縫紉機裝5G傳感器,轉速低于行業(yè)標準就自動報警。當企業(yè)把員工當“成本”而非“資產”,用監(jiān)控和罰款代替信任,最終只會反噬自身——就像用牙線掏空牙齒,早晚得自食惡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胖東來員工帶著公司發(fā)的旅游基金去看世界時,那些還在用鐵柵欄圍住員工的企業(yè),真正困住的恐怕是自己發(fā)展的天花板。畢竟,21世紀最貴的不是防跳閘系統(tǒng),而是人心這塊永遠充不滿的電池。

我覺得好的管理,是讓員工笑著干活,帶著主人翁精神拼命。畢竟,“打工人打工魂,打工都是人上人”。如果是你,你愿意為哪家公司效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