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Sunnyue 來源 | 互聯網品牌官
隨著電梯里循環(huán)播放的魔性廣告不斷循環(huán),小鹿媽媽牙線市占率已達75%,年營收高達4億元。
而在安徽合肥某寫字樓的密閉空間里,這家口腔護理巨頭,正用比牙線更鋒利的制度切割著打工人的尊嚴。
3月26日,合肥市廬陽區(qū)勞動保障監(jiān)察大隊告訴《正在新聞》,25日他們關注到媒體報道后,就已經去過小鹿媽媽公司調查,“已經立案,今天還會去?!?/p>
人們這會兒才發(fā)現這家企業(yè)的成功秘訣竟是“把員工當囚犯管理”。

從魔性廣告到魔鬼管理,
窒息規(guī)則引熱議
據媒體報道,小鹿媽媽多名員工表示,公司全天禁止員工使用手機、走出公司;
午休時無法出門就餐,外賣也必須在工位吃;
特殊情況想走出公司大門,需打報告申請才可出門;如違反,會被安排打掃衛(wèi)生。
USB接口禁用、椅子必須完全推入桌底、工位禁放私人物品,就連廁所隔間都傳出過“蹲坑超時罰款”的都市傳說。

▲ 圖源:微博
各項規(guī)定針對所有崗位員工,運營、采購等非生產性崗位也要遵守上述規(guī)定。
有員工認為小鹿媽媽管理制度嚴苛,上班時間就像“坐牢”。
而公司對此的回應是:“午休時間靈活安排,比如客服需要輪班?!?/strong>
這種“坐牢式管理”并非孤例。
據不完全統計,全國已有23%的科技公司推行“智能手環(huán)監(jiān)控”,杭州有MCN機構甚至開發(fā)出“摸魚指數”,根據網頁停留時長扣除績效。
翻開小鹿媽媽的資本版圖,創(chuàng)始人夏泉名下的18家企業(yè)構成精密迷宮。
14家存續(xù)公司中,安徽小鹿時代商業(yè)管理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yè)參保人數為0,主體公司參保人數僅1人。
這種“空殼”與嚴苛的管理形成奇怪的對比。
在稅務專家看來,這種模式的核心在于“四流不一致”——資金流、物流、發(fā)票流、合同流相互割裂。
小鹿媽媽將銷售數據集中在主體公司,而將成本費用轉移至稅收洼地企業(yè),通過虛構采購合同、虛開發(fā)票等手段,將實際稅負壓縮至3%以下。
當消費者還在為“400億支銷量”數據狂歡時,沒人注意到這支生產線背后的參保真空。

▲ 圖源:什么值得買APP
在知乎匿名區(qū),前采購主管曝出更多驚悚細節(jié):工位下方藏著震動傳感器,離崗超3分鐘自動報警;
會議室垃圾桶必須保持1/3容量,否則視為“資源浪費”;
這些比《1984》更魔幻的管控,讓“市占率75%”的輝煌戰(zhàn)績蒙上血色陰影。
這種管理哲學在制造業(yè)早有先例。
就像之前,鄭州富士康被曝“半軍事化管理”,員工需在廠區(qū)內完成全部生活需求。
小鹿媽媽不過是將這種模式從流水線復制到了寫字樓。

坐牢式上班,
是企業(yè)的暴富密碼
在#坐牢式上班#話題下,既有怒斥“當代周扒皮”的聲浪,也有高贊評論認為“月薪給夠我在工位拉屎都行”。
這種認知錯位恰好暴露了職場PUA的話術精髓。
將違法包裝成“福報”,把壓榨美化為“奮斗”。
《勞動法》明確規(guī)定8小時工作制,但小鹿媽媽員工的實際工作時間常超9小時且無加班費,而法律條文在現實面前顯得無力。
盡管《勞動合同法》要求合同雙方各執(zhí)一份,但70多頁的協議簽完即被收走,連維權證據都成謎。
當生存壓力與維權成本構成“不等式”,尊嚴成了打工人最先抵押的奢侈品。
值得關注的是,類似事件正倒逼行業(yè)變革。

▲ 圖源:微博
字節(jié)跳動2024年反腐通報顯示,103名員工因違規(guī)被辭退,其中11人涉及職務侵占。
這些案例或許能為整治職場生態(tài)盡一份力。
此刻的合肥寫字樓里,監(jiān)察人員正在逐條核對考勤記錄。
而在抖音直播間,小鹿媽媽的牙線仍在瘋狂促銷:“買三送一,呵護每一處隱秘角落?!?/strong>
但制造這些牙線的手,何時才能觸碰到真正的自由?
當資本將人性異化為數據,當監(jiān)管淪為擺設,這場關于尊嚴的戰(zhàn)爭,或許才剛剛開始。
小鹿媽媽的管理模式并非特例,而是新消費賽道的縮影。
面對愈演愈烈的職場剝削,監(jiān)管部門的反應顯得力不從心。
2024年全國勞動監(jiān)察部門受理的超時加班投訴同比上升67%,但實際立案率不足20%。
合肥勞動監(jiān)察支隊在調查小鹿媽媽時,竟遭遇“企業(yè)自查自糾”的荒唐要求。
公司提交的考勤記錄顯示,所有員工加班均為“自愿申請”。
地方保護主義成為維權的最大障礙,這種潛規(guī)則讓企業(yè)有恃無恐。
盡管《勞動合同法》第31條明確禁止強迫加班,但“自愿加班”的認定標準始終模糊。
更詭異的是,某些企業(yè)將“奮斗文化”寫入公司章程,要求員工簽署《奮斗者協議》,變相剝奪休息權。

國民品牌的光環(huán),
還能堅持多久?
從打工人到消費者的雙向收割 小鹿媽媽事件暴露出新消費品牌的雙重剝削邏輯:
對內壓榨員工創(chuàng)造超額利潤,對外通過營銷話術收割消費者。
其“牙縫自由”的廣告背后,是代工廠工人每小時6元的計件工資;
其“國民品牌”的光環(huán)之下,是200%的渠道加價率。
這種模式在快消行業(yè)已成常態(tài)。
這種“用打工人的血,熬消費者的糖”的操作,讓《消費者報道》直指:“新消費品牌正在制造雙重貧困?!?/strong>
更令人不安的是,這種剝削正在向更廣泛的領域蔓延。

▲ 圖源:紅星資本局
北京某教育機構將教師時薪砍半,卻在家長會上鼓吹“精英教育”;
杭州某物流公司將配送員納入“眾包模式”,卻在招股書中強調“社會責任”。
當資本將剝削包裝成情懷,整個社會都在為這種畸形的繁榮買單。
面對系統性剝削,打工人的自救行動正在展開。
2025年《數字經濟就業(yè)促進法》征求意見稿明確規(guī)定:“企業(yè)不得通過生物特征數據監(jiān)控員工?!?/p>
上海、深圳等地試點“勞動權益區(qū)塊鏈存證”,員工可實時查看考勤記錄并進行司法存證。
但真正的破局需要更深刻的社會變革。
當“996”成為默認選項,當“自愿加班”成為職場潛規(guī)則,我們需要重新定義“奮斗”的內涵。
正如中國人民大學勞動人事學院教授周孝正所言:“真正的奮斗應該創(chuàng)造價值,而不是被資本異化為自我剝削?!?/p>
此刻的合肥寫字樓里,監(jiān)察人員仍在與企業(yè)法務周旋。
而在抖音直播間,小鹿媽媽的牙線銷量再創(chuàng)新高。
當消費者為“牙縫自由”買單時,或許應該想想:那些制造牙線的雙手,是否也擁有喘息的自由?
當資本將人性異化為數據,當監(jiān)管淪為擺設,這場關于尊嚴的戰(zhàn)爭,或許才剛剛開始。
行業(yè)資訊、案例資料、運營干貨,精彩不停
【添加備注:進群】
各位朋友,因不可抗力,部分文章被強制性刪除。為了不失聯,請關注下面的備用號,有些精彩內容會發(fā)在這個號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