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參加了一個教育沙龍。

有位初三的媽媽說:“孩子現(xiàn)在壓力特別大,早上6點半去學校,8點半回家還要寫作業(yè)寫到12點?!?/p>

出生被早教課包圍,幼兒園就要上6、7個興趣班,周末無縫銜接,寒暑假研學沖刺……

很多孩子的現(xiàn)狀就是奔波在各大補習班之間,甚至吃飯都要在路上解決。

有網(wǎng)友笑稱:“當代孩子的行程比CEO還滿?!?/p>

有位母親在采訪時說的一句話,讓很多雞娃的家長感到共鳴:“我傾盡所有,孩子卻像被抽干靈魂的提線木偶?!?/p>

如果我們對孩子的教育只有“填滿”,孩子的童年只有無數(shù)的【提升模塊】,那么我們可能正在扼殺孩子最珍貴的生命力。

一、留白是自主的開始

比利時作家弗朗茲·海倫斯曾說:“人的植物性力量存在于童年之中,這種力量會影響我們的一生?!?br/>

而根據(jù)調(diào)查顯示,小學階段參加5個以上興趣班的孩子,初中厭學機率高達43%。

被填滿的日程,剝奪的不僅是孩子的自主能力,更是對自己人生的“編劇權(quán)”。

過度規(guī)劃的人生,如同被劇透的電視劇,再精彩也失了驚喜,不如親自觀看。

教育就當如水墨畫,適當留白,更顯萬千氣象。

留白是喚醒孩子自驅(qū)力的秘鑰,是自主性的孵化器。

父母這樣做:

1、時間留白:每天給孩子預留30分鐘的【空白時間】,讓孩子自由安排,發(fā)呆也好,涂鴉也罷……

2、決策留白:給孩子一些決策能力,比如明天早餐吃什么,周末去哪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留白是創(chuàng)造的開始

填鴨式教育最大的問題在于,扼殺了孩子的思考力和想象力。

很多時候我們的孩子都是被安排著學這學那,而不是孩子自己對這個感興趣。

很多時候,每個人天生就有自己的興趣領(lǐng)域,未來不需要被設(shè)計一樣的完美藍圖。

任何能出成績的事,往往是因為自身的熱愛,而不是外界壓力。

越是一味強迫,一味填滿,反而適得其反。

愛因斯坦說,我的相對論靈感,源于少年時躺在草地上看云朵的幻想。

劍橋大學保留的大片草坪,看似“無用”,卻成為無數(shù)科學靈感的誕生地。

想象力不會是培訓班里的商品,而是閑逛時偶遇的精靈。

父母這樣做:

1、空間留白,接納孩子的【秘密基地】,比如帳篷,紙箱城堡,桌角旮旯……

2、答案留白,不著急告訴孩子為什么天是藍色的?多用啟發(fā)式提問,鼓勵孩子自己去探索和思考答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留白是給孩子松弛感

完美主義的家長,養(yǎng)不出有韌性的孩子。

當孩子考98分時,你問孩子,為什么沒有考100分?

如果孩子總是處在一種不允許犯錯的空間里,那根緊繃的弦遲早有一天會斷。

因為他的人生從未有過容錯空間,孩子又怎么學得會和失敗和解。

每個人都會犯錯,留白是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這樣孩子在面對失敗時,會想著怎么去解決問題,而不是覺得自己不行。

父母這樣做:

1、容錯留白:孩子犯錯時,別著急指責,不要說:“我跟你說了多少遍,我早就提醒過你”,不妨問問孩子:“我們怎么解決現(xiàn)在出現(xiàn)的問題?!?/p>

2、情緒留白:孩子哭泣時,別著急制止,讓孩子有宣泄情緒的空間,有釋放情緒的時間。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教育的本質(zhì),不是把籃子填滿,而是把燈點亮。

我們可以是孩子人生的觀察員,但不能是導演。

我們可以是孩子人生的提問者,但不能是答題者。

我們給孩子創(chuàng)建安全網(wǎng),但不是禁錮她的牢籠。

我們不用立刻替孩子解決所有問題。

也不用替孩子決定所有興趣班。

傅雷在給兒子傅聰?shù)男胖袑懙溃骸罢嬲乃囆g(shù),在于懂得何時停筆?!?br/>

我想,關(guān)于孩子的教育也是如此,那些看似【無用】的留白時光——可能是睡前的閑聊,雨后踩水坑的快樂,失敗后被窩里留下的淚水……都是孩子最寶貴的財富。

我是棠媽,愿我們都能成為留白藝術(shù)家。

在孩子成長的路上,少一些色彩濃郁的焦慮,多一些信任的留白。

熱愛可抵萬難,孩子找到自己真正所熱愛的事情才是最大的幸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