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玉良

李嘉誠又要賣東西了,他的商業(yè)腦瓜向來靈光,以前看準時機拋售地產狠賺了一筆,現在是出售標的資產覆蓋亞歐美洲23個國家的43個港口,包括巴拿馬運河兩端的巴爾博亞港和克里斯托瓦爾港。賣給誰呢,賣給美國貝萊德財團。據新聞媒體報道說,此次交易總企業(yè)價值高達228億美元。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這一交易,李嘉誠的態(tài)度是“在商言商”,說白了就是為了賺錢;而代表中國發(fā)聲的香港《大公報》則三次刊發(fā)評論,批評李嘉誠及長和集團的這筆交易將會損害國家利益;美國總統特朗普則對這筆交易大加贊賞,他早就覬覦巴拿馬運河了,通過金錢收買達到控制巴拿馬運河的目的,屬于孫子兵法中的“上兵伐謀”,在中美競爭中能做到“不戰(zhàn)而屈人之兵”,特朗普當然會很開心。

李嘉誠為什么這么做?依我看來,不只是為了賺錢那么簡單。他是典型的恐美、親美、舔美綜合癥。首先是恐美,特朗普覬覦巴拿馬運河,并采取措施向巴拿馬政府施壓,嚇破了李嘉誠的膽子,出于規(guī)避地緣政治風險的考量,唯恐美國對巴拿馬運河采取行動危害到他個人及長和集團的利益,在中美競爭中受損,于是在政治強權下極為敏感的他選擇了妥協;其次是親美,李嘉誠本質上是一個生活在香港的大資本家,在意識形態(tài)上是親實行資本主義制度的美國的,骨子里對社會主義制度是仇視的;第三是舔美,把43個港口賣給美國人,媚態(tài)十足,形同在中美競爭中為美制裁中國遞刀子。要知道,巴拿馬運河是全球貿易的咽喉要道,每年承載全球6%的海運貿易,中國則是其第二大使用國,中拉貿易的60%以上依賴這一通道。

正因如此,巴拿馬運河成為中美戰(zhàn)略競爭的關鍵節(jié)點。特朗普自2024年重新執(zhí)政后,多次宣稱要奪回巴拿馬運河的控制權,并施壓巴拿馬政府削弱中國影響力,甚至以經濟制裁的卑鄙手段威脅迫使巴拿馬退出“一帶一路”倡議。在這個當口李嘉誠出售43個港口,無疑是以在商言商為借口的“舔美巨作”,特朗普總統是要給他發(fā)一個大大的獎章的。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這一交易被一些評論員定性為“資敵”、“賣國”甚至將李嘉誠稱為“漢奸”,這并不是空穴來風,其背后涉及地緣政治博弈、商業(yè)邏輯與國家利益的復雜糾葛。在這樣的國際背景下,李嘉誠的港口出售行為被一些愛國評論員解讀為“配合美國遏華戰(zhàn)略”,而美國智庫將此次交易視為“對華競爭的重大勝利”,一批一贊,事實不是很清楚了嗎?可以預見的是,港口易主后,美國可能通過差別化收費、限制通行權等手段打壓中國航運企業(yè),威脅到中國與拉美國家的貿易安全。

如果真的發(fā)生了那種狀況,李嘉誠就是“民族罪人”。“在商言商”沒有錯,但同時也要首先考量國家、民族的利益,抗日戰(zhàn)爭時期一個中國人跟日本鬼子做生意,賣給日本鬼子軍火賺錢可以嗎?當然不可以。因為那個時期需要同仇敵愾,那些軍火都是用于殺害中國人的。中美競爭是明的,美國的無恥政客天天叫囂,已經成為陽謀了,連中國的普通老百姓都知道。不管是拜登政府還是特朗普政府,遏制中華民族崛起的本心是不會改變的,“修昔底德陷阱”不會自動消失,這是人家的國家戰(zhàn)略,只是拜登與特朗普使用的方法不同罷了。在這一點上,李嘉誠主動將戰(zhàn)略資產交給美國,形同向美國宣示“效忠”,罵他是“漢奸”一點也不冤。

一個人活著是要有點政治立場的,在政治立場上,我非常認同艾躍進的說法,在中國與外國之間,我肯定選擇支持中國,因為我是一個中國人。吃中國的飯,不能砸中國的鍋啊。不要說“資本無國界”,你首先是一個中國商人,怎么就沒國界了?有人說“科學無國界”,但科學家是有國籍的,這個道理很對,不然錢學森為什么在新中國剛成立時,冒著那么大風險從美國回到中國效力,幫助新中國造出了自己的“兩彈一星”。另外一個例子是同為香港商人的霍英東,在抗美援朝時期突破封鎖支援祖國,李嘉誠怎么就不能學學這些正能量的人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有人說,李嘉商在商言商,不要對他“道德綁架”,我不這么看。一個人追求金錢,也是要有底線的,這不能算“道德綁架”??鬃诱f“君子愛財,取之有道”。賺賣國的錢就是“無道”的錢。李嘉誠把港口賣給美國人,確實是大賺了一筆,長和集團以50倍市盈率高位套現,符合其一貫的“低買高賣”策略。且港口業(yè)務受地緣政治風險加劇影響,拋售可降低資產風險,回籠資金用于其他投資。但李嘉誠賺的這一大筆錢,只是肥了他自己,從長遠眼光看卻危害到國家利益。跟國家利益相比,他賺的那點錢算得了什么呢?在全球化時代,大型企業(yè)的商業(yè)決策必然牽動國家戰(zhàn)略利益。美國頻繁以“國家安全”為由干預商業(yè)交易,而中國企業(yè)對海外關鍵基礎設施的掌控同樣需要國家支持。若李嘉誠僅以私利為先,無視交易對祖國的潛在威脅,則難逃“唯利是圖”的指責。

中美競爭是全方位的,不要說那是國家的事,與老百姓無關。假如這場“世紀競爭”中國敗給了美國,每一個中國老百姓都會深受其害。我們要知道,中美直接發(fā)生熱戰(zhàn)的概率極低,但貿易戰(zhàn)、金融戰(zhàn)、科技戰(zhàn)、文化戰(zhàn)、教育戰(zhàn)等等都是“現在進行時”,李嘉誠出售43個港口,就是中美大戰(zhàn)的一部分,如果達成交易中國是“丟分”的,在這場局部戰(zhàn)役中,形同中國失敗。若美國未來利用這些港口對中國實施“卡脖子”,李嘉誠的這筆交易必被輿論視作“助紂為虐”,他逃脫得了歷史的審判嗎?在國家競爭白熱化的時代,資本無國界,但資本家的選擇必將付出代價。李嘉誠不差錢了,名聲對他很重要。人過留名雁過留聲嘛,在歷史的長河中,是做“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愛國商人,還是遺臭萬年的賣國商人,兩條道擺在李嘉誠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