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發(fā)生大地震了。
詳細地點發(fā)生在緬甸中部的曼德勒省,震級7.9,震源深度30千米。
7.9級意味著什么?
7.9級屬于超級大地震,能量相當于幾百顆原子彈同時爆炸,能瞬間改變地形,破壞力非常強,要知道當年的汶川地震就是8級。
這張緬甸曼德勒現場照片,標志性的阿瓦橋已倒塌并墜入伊洛瓦底江,岸上的牛牛一臉茫然的樣子。

這座橋原先英國人于 1934 年修建的,二戰(zhàn)期間被撤退的英軍摧毀,緬甸獨立后于 1954 年重建,現在又被大地震摧毀。
除緬甸境內外,境外泰國震感強烈,曼谷高層建筑樓頂的泳池池水如同瀑布傾瀉而出。樓頂泳池水都晃出來了,據說差一點點把無邊泳池里小姐姐摔出去。

泰國還有整座建筑瞬間坍塌,各種宛如爆破現場,43人失蹤,現在已經進入緊急狀態(tài)。
云南瑞麗也遭受了重創(chuàng),現場畫面同樣也是建筑瞬間坍塌,這一刻人在自然災害面前真的太渺小了:

有人記載的慘案都不是最恐怖的,沒人記載的才是真的恐怖。
除了阿瓦橋倒塌的現場視頻之外,緬甸曼德勒省附近破壞情況的消息目前在網上寥寥無幾,大部分網傳小視頻都是泰國云南。
局長查了一下,緬甸有一條超級長的地震帶,叫「實皆斷裂帶」。它從緬甸北邊一路彎彎曲曲延伸到南邊的馬達班灣,中間穿過一堆大城市:比如首都內比都、曼德勒、東吁、勃固這些人口扎堆的地方,總長度得有1200多公里——相當于從北京到上海的距離。
這條地震帶為啥這么猛?因為它正好卡在印度板塊和巽他板塊中間,就像兩塊大石頭互相較勁搓來搓去。更厲害的是,它把安達曼海那邊「板塊正在扯開」的地質活動和喜馬拉雅山「板塊撞得頭破血流」的區(qū)域給連起來了,簡直就是個地震界的「交通樞紐」。
局長還查到有位專家茵繆敏褪博士,他知道這玩意遲早要來大的。
這兩年一直提示提醒公眾關注實皆斷裂帶的地震風險,并提到該斷裂帶沿線的大城市(如仰光、曼德勒、內比都等)需要提高警惕。

此外,她曾分析實皆斷裂帶的歷史地震活動規(guī)律,指出該斷裂帶每隔80至100年可能再次發(fā)生強震,而目前曼德勒南段和Meiktila段因長期未發(fā)生大地震,已成為高風險“空段”。
緬甸有高人也沒用,現在內戰(zhàn)+地震,天災人禍全齊了。換在古代,這種軍閥割據疊加大天災,周圍的國家多半趁機把緬甸吞并了。
最后,我們國內有沒有存在極高風險的人口密集的斷裂帶,局長查了一下,真有:
1. 龍門山斷裂帶(四川)
位置:四川西部,沿龍門山脈延伸,貫穿汶川、北川、蘆山等地。
特點:
2008年汶川8.0級地震(逆沖型斷裂)和2013年蘆山7.0級地震的震源區(qū)。
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碰撞的前緣帶,擠壓應力強烈。
周邊人口密集(如成都平原),地震可能引發(fā)次生災害(山體滑坡、泥石流)。
風險等級:極高,因強震復發(fā)周期短且影響范圍廣。
2. 鮮水河斷裂帶(川滇地區(qū))
位置:四川西部至云南北部,沿鮮水河延伸。
特點:
中國最活躍的走滑型斷裂帶之一,平均滑動速率達10-15毫米/年。
歷史強震頻發(fā),如1786年康定7.75級地震、2022年瀘定6.8級地震。
直接威脅康定、瀘定等城鎮(zhèn),且地處川藏交通要道。
風險等級:極高,活動性強且地震復發(fā)周期短(約100年)。
3. 郯廬斷裂帶(華北地區(qū))
位置:北起黑龍江,南至長江,貫穿山東、江蘇、安徽等省。
特點:
中國東部規(guī)模最大的斷裂帶,歷史上曾發(fā)生1668年郯城8.5級特大地震。
現今地震活動較弱,但存在深部閉鎖段,可能積累巨大能量。
途經人口稠密區(qū)(如濟南、合肥),若強震發(fā)生后果嚴重。
風險等級:高風險,因歷史強震和潛在閉鎖段威脅。
4、華北平原地震帶(京津冀地區(qū))
位置:覆蓋河北、北京、天津等地。
特點:
歷史強震包括1976年唐山7.8級地震(24萬人死亡)、1966年邢臺7.2級地震。
隱伏斷裂(如唐山斷裂)難以探測,且直接威脅超大城市群(北京、天津)。
風險等級:極高,因人口經濟高度集中。
對于在大板塊交界的特大城市如京津唐地區(qū),我們還是要高度警醒。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