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我是熱愛國學(xué)、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日耳曼贏學(xué),又稱日耳蠻學(xué),或特(Trump)學(xué),是國內(nèi)鍵政人士對歐美日耳曼式思維特征的精煉概括,揭示其野蠻的實質(zhì)。
因他們總想贏,總在強調(diào)贏,總在希望贏,總在研究如何能永遠保持贏者的地位,所以被網(wǎng)友戲稱為贏學(xué)。

為何贏學(xué)受到如此普遍的關(guān)注呢?
顯然,人們對那些總在強勢主導(dǎo)世界、牢牢把持話語權(quán)的群體,已經(jīng)感到深惡痛絕!
甚至有部分人在呼吁:我們需要建立屬于自己的贏學(xué)。
三自觀點:既然大家都稱其“蠻學(xué)”了,自然是沒有效仿的必要。
贏學(xué)的本質(zhì)是什么?曾經(jīng)贏麻了的那群人,可能一直贏下去嗎?贏學(xué)的命運將何去何從?

贏,換種說法就是勝利,勝利者,無非是想保持強者之姿。
我們試著用老子的觀點解讀下,就知道這種思維有多么荒唐。
為何是老子呢?
因為他是公認的得道之人。道,也即標準、規(guī)律,這樣叫言之有據(jù)。
一切人事物,只有符合規(guī)律,才可能生存,否則,注定短命。
老子極少強烈地表達某種觀點,不過,對“強”的看法,是個例外。
讀過《道德經(jīng)》的人,曉得他對“柔”、“弱”有多么推崇,就對“強”有多么厭棄!
這究竟是為什么?

【人之生也柔弱,其死也筋仞堅強……故曰:堅強者死之徒也,柔弱細微者生之徒也?!?/p>
世間生命,人也好,草木也罷,活著時,都是柔軟的,死后則變得僵硬。
可見,柔弱,是生之象征,強硬,是一種缺少彈性、僵化的狀態(tài),是沒有生命力的表現(xiàn)。
牙齒很強很硬,什么食物幾乎都可以咬碎,可老人們常常牙齒掉光,舌頭卻依然好好地在那待著。
恐龍很強吧!猛犸象強吧!可他們早早地就滅絕了,弱小的螞蟻,微生物們,卻可以存活數(shù)億年。

曾經(jīng)的四大文明古國,極其強盛,為何只有中國得以延續(xù)?
其中的因素,可能一方面在于我們懂得物極必反的道理,因此采用中庸之道制衡;
另一方面,我們知道守柔的重要性、具有適時示弱的智慧;
還有一點,就是我們的文化,以“道”為指導(dǎo),陰陽平衡,兼收并蓄,雖然歷史上也時而發(fā)生偏差,但始終都能回到正軌。
曾經(jīng)的中華民族,未必不是最大的贏家;

我們也曾被自家的贏學(xué)蒙蔽了心智,以為可以一直保持贏者的地位。
那段淪為半殖民地的恥辱史,早給現(xiàn)在得意忘形的贏家們打了樣!
前面的車是咋翻的,后面的司機,若是聰明一點,心里也該警醒。
老子提醒世人:
【強梁者不得其死】
過于強硬、蠻橫的人,不會有好下場。

有贏就必然會有輸,既然選擇了成為賭徒,就該了解風(fēng)水輪流轉(zhuǎn)的道理。
想憑借巧取豪奪來的暫時優(yōu)勢,妄圖通過制定和操縱規(guī)則,一直收割世界;
將一小撮人的利益,永久凌駕于一大群人之上的豪賭行為,該收手了!
日耳曼贏學(xué)的前途和未來,已經(jīng)很明朗。
世間唯有一種贏,能夠長久,它叫:共贏。
更多精彩見個人主頁。
心智提升,是人生最重要的成長,貫穿一生。
我們的成長目標是:自足、自洽、自在。
我是專注終身成長領(lǐng)域的董三自。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