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6月,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頒布實施《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成為指導土改的基本法律依據(jù)。第二年,時年19歲的西北新聞局干部茹遂初以土改工作隊員和攝影記者的雙重身份親歷了那場運動,為我們留下了這些珍貴影像,作為對歷史的見證。
茹遂初參加土改的地方是青海省民和縣和湟中縣,前后共七八個月時間,這是一個回、漢、土、藏等多民族聚居區(qū)。在本輪土改之前,中共在建國之前已經進行過多次土改。在國共十年對峙時期、抗日戰(zhàn)爭時期和解放戰(zhàn)爭時期,土地政策各不相同。土改的步驟為:發(fā)動群眾、劃分階級、沒收和分配地主土地財產、復查總結和動員生產等步驟。中間還有針對地主的說理斗爭大會以及公開審判大會。評定階級成分要計算剝削量、算細賬,同時采取自報公議的方法進行。階級成分包括地主、富農、富裕中農、中農、下中農、貧農、雇農等成分,實施的單位基本由當?shù)赝粮墓ぷ麝狀I導,在村、鄉(xiāng)一級農會解決?!霸V苦”和“說理斗爭”大會是土改中的重要一環(huán)。貧苦農民主動或者被動地站出來在大會上訴說自己被地主迫害、剝削的歷史。茹遂初印象中,在斗爭前土改隊都要做群眾工作,要求只動口,不動手。

土改工作隊進村后,召開群眾大會,說明來意,宣傳土改政策

建國后土改工作隊員深入群眾,訪貧問苦,幫助回族貧苦農民冶金財“算細賬,挖窮根”。

民和縣川口區(qū)王家戶村群眾在進行民主評議

民和縣川口區(qū)王家戶村在進行民主評議

青海民和縣川口區(qū)王家戶村群眾在觀看第一榜。

農民宣傳員用自制的紙話筒向群眾宣傳土改政策

土改中農民婦女與地主面對面進行說理斗爭


回族農民冶金財給地主當了八年長工,但卻一無所有。圖為冶金財和地主進行面對面的說理斗爭

土改中人民法院召開群眾大會,公審不法地主和惡霸

參加公審大會的民兵

湟中縣上五莊公審惡霸和不法地主

民和縣五區(qū)人民法庭依法宣判一批不法地主和惡霸分子。

依據(jù)土改的有關政策,在工作組和農會的領導下,有秩序的沒收地主應予沒收的財產。

將沒收的財物登記編號,準備運走。

青海民和縣一區(qū)二鄉(xiāng)在土改中用沒收地主的財物舉辦展覽,揭露地主的罪惡。

民和縣一區(qū)二鄉(xiāng)地主在土改中隱藏的財物被發(fā)現(xiàn)。

民和縣一區(qū)二鄉(xiāng)在土改中用沒收地主的財物舉辦實物展覽,以教育農民。

展覽會上的“地主的家”

民和縣一區(qū)二鄉(xiāng)為了教育農民,用對比的方式舉辦了一次實物展覽,圖為展覽會上的“農民的家”。

農民參觀沒收地主的部分財物,并選擇自已需要的東西,然后再根據(jù)自報公議的原則進行分配

湟中縣上五莊小寺溝村召開群眾大會,討論土改勝利果實的分配問題。

土改中民兵站崗放哨,防止壞人破壞

民和縣一區(qū)二鄉(xiāng)在慶祝土改勝利大會上燒毀地主階級掠奪農民的地契、文書

青海民和縣川口區(qū)第二鄉(xiāng)的農民代表,用投豆的方法選舉農會委員,坐在前排的是候選人。

回族貧苦農民馬木沙在土改中分到一頭耕牛

回族農民王占龍分到一匹馬,一家人都很高興。

青海民和縣川口區(qū)磨溝村回族僱農冶金財在土改中分得了土地、牲畜和農具

多少年從未養(yǎng)過一頭牲畜的土族雇農朱三白,土改時分到一頭牛和一條栽羢毯子

土改中分到農具和牲畜的貧苦農民。

喜氣洋洋的農民婦女,正在將沒收的農具運往集中點。

土改后農民在政府和農會的幫助下組織起來,圖為湟中縣上五莊一個變工組正在耕種。

冶金財在土改中分得二畝五分水澆地,這是他第一次在屬于自己的土地上勞動。

土改后農民積極添置農具,準備青耕,鐵匠爐的生意也紅火起來

土改中的民兵隊伍

分得土地的農民高舉土地證,歡呼土改勝利完成

民和縣一區(qū)二鄉(xiāng)各族農民歡慶土改勝利
在中共黨史出版社出版的《開國大土改》一書里,建國初期土改以沒收的方式進行再分配的總資產為:7億畝土地、296萬余頭耕畜、3944萬余件農具、3795萬余間房屋、100多億斤糧食。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