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陣子我買的AOC M9小主機被好基友搶走了,搞得我又用回了老式小主機,這小機箱跟了我十多年嘍,干脆給它再升一下級。

這小機箱是用ITX小主板,里面裝了技嘉H110M,原本我以為不刷BIOS的前提下,最高只能支持6代i7處理器,后來發(fā)現(xiàn)是我搞錯了,這主板還能用七代i7,于是二話不說380買之。

在閑魚買二手CPU,可以不急著確認,測上2-3天再說,怕有隱藏暗病。比如有些故障U只能單通道,或者核顯掛了需要用獨顯,還有鎖睿頻等各種千奇百怪的狀況。

至于性能提升幅度,i7-6700第六代Skylake架構(gòu),i7-7700是第七代Kaby Lake架構(gòu),大概能提升8%吧。我今年用i7-6700察覺到“微卡”,換了i7-7700應該正好。


趁著升級CPU的功夫,也順便升級下散熱,之前我超薄散熱器的轉(zhuǎn)速是4000轉(zhuǎn),開機跟起飛似的。這次斥52元巨資換了冰蝶超薄四銅管+2700轉(zhuǎn)風扇,壓七代i7應該夠了,但壓不住7700K,不玩超頻別碰K。


我還花7.8元買了一個利民TF7散熱硅脂,原本我不信這玩意對散熱有多大影響,但有粉絲說換了個導熱系數(shù)10以上的硅脂,CPU直接降了10度,把我都給洗了腦。后來我找了一圈,利民TF7導熱系數(shù)是12.8,2克裝7.86元。我還找到了導熱系數(shù)17.5的COXBYTE導熱硅脂,2克裝22元,太貴了我不配。


最后裝機跑了一下娛樂大師,總得分48萬,比之前多了4萬分,提升不算太大,但確實沒那種“微卡”的感覺了。換新散熱器和硅脂后,CPU日常使用溫度是40℃左右,極限拷機溫度是74℃。然后把i7-6700掛閑魚可以回血340元左右,這趟升級算上新散熱器和硅脂,剛好多花100元。
但有個小插曲不吐不快,換上新U后我點不亮機,以為是主板不兼容要刷BIOS。后來換回老U還是點不亮,來來回回折騰了五六次,CPU硅脂都蹭沒了。
最后你猜啥原因?原來是之前22元撿漏的綠聯(lián)分線器默認跳成了另一個HDMI口,害我白折騰一個多小時,氣得往胸口錘了兩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