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許多廣受歡迎的美食中,如冰淇淋、餅干、巧克力、面包、蛋糕等烘焙甜點,以及炸雞、披薩、方便面、甜甜圈這類快餐和休閑食品,甚至花生醬和沙拉醬這樣的調料,都可能隱藏著對人體心血管健康構成威脅的反式脂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少消費者疑惑:“我明明沒有在包裝上看到標注有反式脂肪呀?”

這其實是因為反式脂肪往往以其他名稱出現(xiàn)在配料表上,像是氫化植物油、植物性乳瑪琳(人造黃油)、人造奶油、植物性乳化油,乃至精煉植物油等都是反式脂肪常見的別名。

反式脂肪的產生源自于對植物油的加工處理過程。天然植物油由于其不飽和脂肪酸結構,在常溫和高溫條件下容易氧化變質,不適合長期儲存和反復高溫烹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工業(yè)界采用了一種名為“氫化”的技術手段,即通過人工添加氫原子到植物油分子鏈中,使原本順式的不飽和脂肪酸結構發(fā)生改變,形成部分或完全氫化的油脂,其中就包含了不利于人體健康的反式脂肪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人工反式脂肪之所以被廣泛使用,主要是因為它具有耐高溫煎炸、不易變質、成本較低的優(yōu)勢,還能有效延長食品保質期,并賦予食品酥脆、柔軟等理想口感。然而,多項科學研究證實了攝入過多反式脂肪與多種疾病風險的增加密切相關,包括但不限于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動脈硬化等;此外,還與肥胖癥、脂肪肝以及阿爾茨海默病等神經(jīng)退行性疾病的風險上升有關。

盡管動物脂肪中的飽和脂肪相較于反式脂肪可能會因為更接近自然狀態(tài)而給人相對安全的印象,但過量攝入飽和脂肪同樣會帶來健康隱患,特別是對于心血管系統(tǒng)的不良影響不容忽視。例如,世界衛(wèi)生組織建議,每日熱量攝入2000大卡的人群,飽和脂肪攝入量應控制在總熱量的10%以內,換算成具體數(shù)值大致不超過200大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此,無論面對何種美食誘惑,消費者都應該養(yǎng)成仔細閱讀食品成分標簽的習慣,盡量選擇低反式脂肪、低飽和脂肪的產品,合理搭配膳食,從生活的細微之處著手,積極守護自身及家人的健康。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意識的提升,越來越多國家和地區(qū)開始強制限制工業(yè)生產反式脂肪的使用,旨在通過政策干預減少公眾因攝入反式脂肪而帶來的潛在健康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