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國維和部隊可能出兵烏克蘭一事,這幾天一度鬧得沸沸揚揚。然而,中方一句“有關報道完全不屬實”,已經給此事定了性。不過就在同一天,中國代表在聯合國上,就維和行動重申了三個要求。
中方提出的這三個要求分別是:征得當事方同意、維和部隊恪守中立、非自衛(wèi)或履行授權不使用武力。這里第三點可能講的比較繞,簡單來說就是“使用武力要慎之又慎”的意思。
在此基礎上中方還強調,這些東西都是在聯合國長期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也必須是維和行動的指導原則。如果走偏了,不排除產生嚴重后果。

雖然中方這次在聯合國并沒有明確提到俄烏沖突,但大家其實都心照不宣,因為中方的這番表態(tài)同樣回答了近日中國維和部隊可能出兵烏克蘭的討論。
事實上,類似的討論在前段時間就出現了,但基本上都來自非官方場合,并且是以“傳聞”“意向”的形式出現。而事情這次之所以鬧得這么大,是因為德國媒體《星期日世界報》,以一個確定的口吻報道了此事。
他們聲稱,中國外交部在歐盟總部所在地探討了中方參加烏克蘭維和部隊的可能性,這是一個歐洲主導的所謂“自愿聯盟”。報道還故弄玄虛地聲稱,現在的局勢很“微妙”。

中國、維和部隊、俄烏沖突、聯盟這些關鍵詞被聚集到一起,也難怪會在短時間內引發(fā)如此高的關注。只不過,隨著中方那句“有關報道完全不屬實”,事情的真相已經非常清楚了。
然而,隨之而來的是另一個問題,德國媒體放出這則假消息,是為了什么?只是簡單的博人眼球?還是另有目的?從目前的情況來看,后一種可能性未必不存在。
由于在特朗普上臺后,美國政府對烏克蘭危機的態(tài)度出現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彎,導致歐洲如今在該問題上處于非常被動的位置。
因此,德國媒體現在的做法,不排除是有歐洲人在刻意為之,希望通過這種方式,試探一下中國、俄羅斯乃至其他國家的口風。

要知道,歐洲最近一直強調,需要向烏克蘭提供所謂的“安全保障”,才能降低俄羅斯之后再次進攻的風險。對此,俄方的態(tài)度是強硬拒絕。特朗普則顯得漠不關心,表示反正美國不會派兵,歐洲怎么決定是自己的事情。
面對這一困境,歐洲也希望為他們的議程尋找支持者。放眼全球,有足夠能力和影響力的國家是屈指可數的。中國被歐洲盯上,倒也在情理之中。
只不過,中國剛剛在聯合國強調的三個要求,大概率會讓一些歐洲人失望。
一是當事方同意。很顯然,這里要求俄羅斯和烏克蘭都必須同意。在派遣維和部隊一事上,烏克蘭或許有更高的認可度,但俄羅斯呢?如果當事方自己都不認可維和方案,后面的事情只不過是鏡花水月。

二是中立。維和部隊是第三方,立場上應該不偏不倚,而不是下場“拉偏架”。一旦發(fā)生這種情況,將對整個維和行動乃至聯合國的工作,都產生嚴重的負面影響。
三是非自衛(wèi)或履行授權不使用武力。顧名思義,維和部隊是來維和的,因此在使用武力上必須慎之又慎,并在嚴格的約束下行動。這樣才能更好地完成工作,盡可能減少維和行動本身可能帶來的不穩(wěn)定因素。
而上文提到的所謂“自愿聯盟”,是英法領頭、歐洲主導的,目的是為烏克蘭提供安全保障。這樣的一個組織到底是不是中方口中的維和部隊,答案其實已經相當清楚了。
事實上,有關維和部隊一事,中國政府歐洲事務特別代表近期的表態(tài),同樣很有針對性。他指出,能決定維和行動的應該是聯合國,而不是某些國家自己私下談好了就能決定的,不能把聯合國撇在一邊。

同時在他看來,現在還遠遠不到讓中國等國家去烏克蘭維和的時候。
對于中方的看法,俄方也是贊同的。在中方就維和部隊問題發(fā)話后的第二天,俄羅斯常駐聯合國副代表葉夫斯季格涅耶娃就表示,相關話題不應該出現在歐洲國家的單獨會議上,而是應該擺上安理會或者聯合國大會,所有利益相關方都要有代表,包括部隊派遣國。
很顯然,在這一問題上,中俄兩國的立場是高度接近的。
整體看下來,隨著烏克蘭局勢出現變化,各方為了確保自身的利益,都開始了緊鑼密鼓的行動。但他們都必須清楚,一些最基本的、原則性的事項,是必須得到保證的。試圖繞開其他相關方,私自定下大局的做法,最后不會成功。
關于維和部隊,中國和俄羅斯的態(tài)度已經足夠清楚,至于這是不是歐洲人想要的答案,那就只有他們自己知道了。
熱門跟貼